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生态用水研究是分析流域水利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水科学中关注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对生态用水的忽视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本研究选取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地区河北沽源县,采用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e)来计算潜在蒸散量,计算出沽源县各项生态用水类型的用水量。结果表明:沽源县生态用水总量为4.183×108 m3·a-1,其中耕地农作物生态用水1.506×108 m3·a-1,林地植被生态用水1.539×108 m3·a-1,草地生态用水0.705×108 m3·a-1,园地生态用水0.026×108 m3·a-1,水域生态用水0.407×108 m3·a-1。从生态用水角度考虑,该县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适当退耕,且采取还草比还林更适宜;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降低蔬菜和土豆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轮作与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和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当归连作后产量和品质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比较了轮连作当归光合特性及挥发油收率以及化学成分,为深入探讨连作对当归生长发育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用CI-310系统光合测定仪,田间活体测定当归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生态因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药材挥发油,并用 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连作当归叶绿素a和b含量比轮作下显著降低,分别为轮作下的26.5%和57.0%;连作当归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73 μmol/(m2·s),比轮作当归降低50.9% (2.61 μmol/m2·s) (P<0.05);一天中连作和轮作当归的蒸腾速率下午显著低于上午,连作低于轮作;气孔导度(Gs)12:00前的平均值连作当归(10.6 mmol/m2·s)与轮作(11.4 mmol/m2·s)差异不显著,而14:00后连作(1.3 mmol/m2·s)极显著的低于轮作(4.4 mmol/m2·s);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和气孔导度一致;轮作和连作当归挥发油收率分别为 0.95%和0.70%,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 71.62%和29.49%,但挥发油组分基本一致。当归连作显著降低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药材挥发油含量,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在栽培中应注重合理的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草地研究所试验田开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和生长度日的生育期模型,再利用气象站观测数据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从返青至分枝的发育基点温度为5℃;从分枝至现蕾为16℃;从现蕾至开花为18℃;从开花至结荚为23℃。以此为依据建立紫花苜蓿植株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以各生育期发育基点温度确定返青期至分枝期、分枝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结荚期所需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分别为38.18、90.16、76.6、23.96℃·d。参试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在1.1~2.72 d,相对误差(RE)范围在9.48%~17.87%,该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较为吻合,适用于紫花苜蓿生育期的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以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为重点,研究封育和未封草地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平水年封育草地鲜草产量达5860.7kg/hm2,未封草地鲜草产量仅785.4kg/hm2,植物生长期降水补充量封育草地39.4mm,未封草地29.2mm;在丰水年干物质生产2.65kg/(hm2·mm);平水年1.94kg/(hm2·mm);枯水年仅0.64kg/(hm2·mm)。在未封草地上采用工程整地措施修筑蓄水带和蓄水沟,13年0~500cm土壤含水量为11.3%~13.5%,比对照提高3.0~5.2个百分点,鲜草产量提高5~8倍。采用调控措施集蓄土壤水分是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与干旱的关系,本文通过趋势变化和相关性计算对2001-2015年内蒙古草地NPP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NPP平均增长率为2.20 g C·m-2·a-1,其中草甸草原为3.73 g C·m-2·a-1,典型草原为1.69 g C·m-2·a-1,荒漠草原为0.30 g C·m-2·a-1。NPP均值整体上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其中草甸草原最高,其次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年均NPP分别为387.90 g C·m-2·a-1,291.26 g C·m-2·a-1,133.70 g C·m-2·a-1。NPP整体上与SPEI-1相关性最强,其中,草甸草原与SPEI-1最强相关性最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与SPEI-3相关性最强。干旱对荒漠草原的影响最大,对典型草原的影响次之,对草甸草原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在向海洪泛区湿地以不同淹水频率划分垂直河道方向的5个典型样区(常年淹水洪泛区、一年一遇洪泛区、五年一遇洪泛区、十年一遇洪泛区和百年一遇洪泛区),应用通气法在芦苇生长季,分别于7,9和11月对各样地土壤氨挥发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9月土壤氨挥发速率最高,11月次之,7月土壤氨挥发速率最低,且差异显著,7,9,11月实验期土壤氨挥发平均速率分别为0.175,1.155,0.651 mg/(m2·h);7月不同淹水频率的样地间氨挥发速率无显著差异,9月沿淹水频率增加方向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U”型,即淹水频率最低和最高的样地土壤氨挥发速率高,五年一遇洪泛区湿地土壤氨挥发速率最低,11月的变化趋势则与9月相反,五年一遇和一年一遇洪泛区湿地土壤氨挥发速率较其他样点略高;此外,放牧等干扰明显加剧了土壤氨挥发。  相似文献   

8.
硒钴肥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郑州沿黄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和硒钴肥(Na2SeO3·5H2O和CoSO4·7H2O)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肥料从苜蓿株高15 cm开始,每隔15 d喷1次,每次用量分别为57和408 g/hm2,共喷4次,能显著提高分枝期到现蕾期的净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速率(P<0.05);单施硒肥能显著增加从分枝期到现蕾期的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低呼吸作用;硒钴配施能促进0~20 cm耕层苜蓿根瘤菌及根系的生长,但不利于30 cm土层以下的根系生长,虽然能增强苜蓿对表土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但影响其抗旱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地退化已严重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施肥是改良轻度退化草地的常用措施。2011-2012年,本研究以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1年施加不同氮肥量(0,60,105,150,195和240 kg·hm-2)和菌肥(45 m3·hm-2),探讨施肥在退化草地治理过程中对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轻度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且施肥后次年轻度退化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优于当年。45 m3·hm-2菌肥处理在当年的效果较好,195 kg·hm-2氮肥处理在次年更佳,2012年7-10月地上总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分别高出44.3%,97.1%,123.0%和135.4%。不同草种对施肥的响应也不同,195 kg·hm-2氮肥处理下,2011年禾草地上生物量较高,2012年莎草生物量高于禾草。综上,195 kg·hm-2尿素施用量配合围栏封育的措施可用于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在现蕾期是增加的,特别在盛花期差异显著(P〈0.05),0.100g/kg的硅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明显;施硅对紫花苜蓿初花期、盛花期的花序数差异是极显著的(P〈0.01),0.100g/kg的硅处理花序数和结荚数最多,分别为10.9个/株和16.0个/株;高硅水平会减小苜蓿中部叶的叶夹角,施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叶面积影响不大,但0.100g/kg的施硅处理对盛花期的叶面积有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氨挥发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掌握氨挥发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盐渍化草地养分管理策略制定等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测定黄土高原盐渍化草地短期添加氮(0,1,2,4,8,16,24和32gN·m-2·a-1)对盐渍化草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氨挥发速率与月累积量随氮添加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冷季粤西野生香根草及扁穗牛鞭草对模拟光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和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是广东吴川地区野生香根草群落的建群种和主要伴生种,为从生理生态的角度探讨2种植物的共存及对冷季的适应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仪的人工控制系统,于2004年12月下旬,对群落优势种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植物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冷季,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37×mol·m-2·s-1和12.77×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0×mol·m-2·s-1,均发生光抑制现象,扁穗牛鞭草的光利用能力高于香根草,比香根草耐阴;香根草的气孔调节机制优于扁穗牛鞭草,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分利用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种植物对季节性干旱气候适应对策分别表现为,扁穗牛鞭草以保持较高光合速率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香根草则通过调节气孔来限制水分的无效散失。  相似文献   

14.
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蔡敦江  周兴民 《草地学报》1997,5(2):123-127
试验结果:(1)苜蓿添加亚氨法造纸黑液6kg可获得优质青贮,成本较添加甲酸可降低87%。(2)苜蓿优质半干青贮水分高限为:现蕾期55%,初花期60%,盛花期65%,结荚期70%,较传统含水45-55%可缩短晾晒时间。(3)苜蓿加20%干麦秸混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施氮对三倍体狗牙根建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烈  吴彦奇  张新全 《草地学报》2001,9(3):198-201
以三倍体狗牙根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施氮频率对成坪速度、成坪质量及对杂草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氮量以4g/m2×4次/月成坪快,质量佳,杂草出现率低。施氮频率以4次/月较好。一次施氮量在3周内以4g/m2建坪速度快,质量高。低施氮频率时则以8g/m2为佳。  相似文献   

16.
绿洲灌溉区与旱作区连作苜蓿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星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14,22(2):306-311
为研究连作模式下不同气候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土壤理化指标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对甘肃省灌区和旱作区连作苜蓿土壤的全氮(TSN)、有机碳(SOC)及土壤团粒结构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区SOC含量均高于旱作区,90~100 cm土层差值最大,达3.41 g·kg-1;0~100 cm土层灌区SOC含量为6.81~12.49 g·kg-1,均值为9.25 g·kg-1,比旱作区高22%。旱作区TS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含量为(1.03±0.01)~(0.44±0.04) g·kg-1;0~30 cm土层灌区TSN含量相对较稳定,30~60 cm土层则急剧下降,70~100 cm内又较为稳定,TSN含量维持在(0.66±0.01) g·kg-1。灌区苜蓿土壤的分形维数均低于旱作的,0~40 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25 mm土壤团粒质量在干筛和湿筛处理下均呈现降低趋势;0~20 cm土层的土壤分形维数小于20~40 cm的,在干筛条件下,>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5~2 mm的次之,0.5~0.25 mm的最少。因此,苜蓿土壤SOC和TSN含量随着灌溉水平的差异表现出显著变化,且灌区苜蓿土壤团粒结构优于旱作区更适合苜蓿耕作,但旱区苜蓿土壤0~30 cm土层保水性等同于灌区的,说明连作苜蓿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pH值并明显提高乳酸含量(P0.05),对乙酸及丙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乙酸含量(P0.05),两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添加乳酸菌的现蕾期苜蓿青贮品质最佳。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方法测定表明,第1茬盛花期的苜蓿青贮饲料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高,苜蓿青贮饲料各处理中的中速降解蛋白质(PB2)含量均是占可降解蛋白质(PB)含量的最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