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是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镇区,2012年全镇拥有8个千亩以上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32家,全镇青虾主养面积达3.52万亩,2012年社渚镇成功申报省级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在该镇推广面积达15000余亩。为了提高“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的养殖产量与商品率,在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选择2只标准化池塘,实施了“太湖1号”青虾秋季二茬池塘高效单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池塘虾蟹高产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单一养殖青虾,不但造成池塘利用率下降,而且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据本地区青虾养殖实践,池塘单养青虾的主要缺点有:一是池塘单养青虾以种植苦草为主,净化水质的能力较弱,在青虾高产养殖模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青虾生长最旺盛的高温季节,池塘的日投饵量常很大,因此进入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较严重,易产生大量的蓝藻,死亡的蓝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的蓝藻素,轻则影响青虾体质而使青虾滋生疾病,重则造成青虾中毒死亡;大量的蓝藻还会阻碍阳光透入水中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造成水草死亡,  相似文献   

4.
锡山市东北塘镇自1991年人工繁殖青虾成功以后,青虾养殖发展很快。1995年专池养殖32亩,养鱼池套养150亩,产青虾1750公斤,收入8.75万元。1996年又有了较大发展,专池养青虾162亩,营养青虾250亩,预计全年可上市青虾4000公斤,过冬虾种2500公斤,产值在50多万元。现在东北塘已具备了一条龙养殖青虾的服务体系。有了自己的苗种场,有从清塘药物、虾种供应、颗粒饲料的配制到产后销售、技术指导等完整的服务内容,为进一步发展青虾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根据不同的鱼池条件采用了以下养殖方法:一、单养以单养青虾为主,养双季…  相似文献   

5.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已趋于饱和,单养河蟹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保持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挖掘池塘生产潜力,我们于2013―2014年大胆探索河蟹、青虾、虎头鲨多品种高效混养模式,取得河蟹产量在85千克/亩以上、青虾20千克/亩左右、虎头鲨10~20千克/亩的成绩,现将2014年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兴化市安丰镇四和村施兴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内。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青虾养殖以池塘单养为主,主要为自繁自育、捕大留小的生产方式。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该养殖模式易造成青虾种质退化、产量降低和商品规格偏小等问题,影响养殖效益。近年来,苏州市开展了青虾多种养殖模式的探索,其中青虾繁养与鳜鱼鱼种培育轮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为突出,全年亩效益能达到万元以上。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池塘青虾立体养殖是通过虾塘内设置网片,为青虾提供良好的栖息、摄食和蜕壳生长等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1998年5月至12月作者承担县科委下达的青虾立体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在虹星桥镇港口青虾养殖场组织实施。对比试验结果见了表:采用此项新技术能提高青虾成活率10%左右,商品虾出他率提高13%,单产提高22.06%,亩均利润提高36.05%,饵料系数下降0.41,亩均增加生产成本仅兀元左右。青虾立体养殖技术操作简便,易为广大养殖户掌握,推广价值较高。现将池塘青虾立体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选择面积3亩…  相似文献   

9.
顾泓 《科学养鱼》2000,(4):23-23
青虾池塘养殖在我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由原来传统的青虾囤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改为青虾双季养殖,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1999年度我镇青虾双季养殖面积达39亩,总产达3吨。一般的池塘养殖亩产量达到了100公斤左右,总产值15万元左右,现将青虾双季养殖的具体操作规程总结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1.池塘准备。青虾池塘养殖面积视管理水平而定。面积以2~6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坡度比1∶2.5为宜。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溶氧需达5mg/L以上,池塘底质以硬泥底为佳,淤泥不…  相似文献   

10.
方国安 《科学养鱼》2002,(11):35-35
一、改良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合直接关系到青虾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从而也直接关系到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改良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那么如何改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良青虾养殖的池塘结构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在池底或岩边活动。因此青虾养殖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5亩左右。池塘的坡比为1∶3较好,水深在1.5米左右,增氧设施完备。这样首先增大青虾的栖息场所,保证水中的溶氧量,从而提高了青虾苗放养量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笔者在青虾池塘养殖高产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在青虾养殖规格上进行探索,取得了较高产量,亩产青虾205kg,其中商品青虾达到125kg,年均效益3500元/亩以上。现将商品青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青虾养殖池塘的面积共计103.4亩,包括池塘16口,每个池塘宽30m,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青虾试养变主养我场第一分场1994年有137亩池塘,在养鱼效益低无人敢承包情况下,着手试养青虾,通过认真科学养殖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1995年又扩大青虾养殖面积165亩,共养殖302亩,占全场池塘面积70%以上,由原试养改为主养。1995年产青...  相似文献   

13.
薛志勇 《齐鲁渔业》2002,19(6):29-30
池塘养殖青虾主要包括以下3种模式:一是池塘主养青虾,适量混养夏花鱼种,可亩产青虾75kg,亩效益在2 000元左右;二是成鱼池混养青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新的养虾模式,采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青虾,并辅以池塘种草和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混养塘南美白对虾亩产量比单养塘提高了8.3%,同时青虾单产为30 kg/亩(15亩=1 hm2,下同),可增加600~800元/亩的收入,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647元/亩。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在不需要增加投饲、用药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并且改善了池塘的养殖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至1999年,我们在杭州地区推广实施了青虾池塘立体养殖技术_推广面积2572亩,平均亩产12961公斤,商品虾规格400尾左右/公斤,平均亩净收益383969元,投入产出比1:2.58,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青虾池塘立体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根据青虾的生物学特性.创造适宜的池塘条件,配置必要的设备。(一)虾塘条件1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2.虾塘面积:面积不宜过大,一般2-10亩,最好3-5亩,塘大不易管理。3虾塘坡度:坡度应大些,一般为1:25—3,因青虾喜栖息在浅水地带.此处水温…  相似文献   

16.
双季青虾养殖是根据青虾生长规律,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一年养殖两茬青虾,前茬青虾平均亩产可达40千克左右,后茬青虾平均亩产可达50千克以上,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双季青虾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要求一般选用面积5~12亩,水深1.0~1.2米,砂土或壤土均可,坡比1∶(2~3),池塘不渗水,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进排水系统配套,在进排水口安置防逃网片。2.水源要求一般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6.5~8.0,无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即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3.鱼池改造…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地区的青虾养殖仍以池塘单养为主,单养生产仍以"池塘一次引种、自繁自育、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池塘中青虾的规格参差不齐,成虾、仔虾大小混杂一塘,使池内青虾养殖密度迅速增大,生长期密度无法控制,饲料投喂等养殖管理措施无法精准到位,仔虾与成虾争食、争空间,密度和数量难以估算,造成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等措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池塘水质调控困难,饲料报酬降低等后续问题,并且成虾规格小型化,商品价格大为降低,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20.
正溧阳市青虾养殖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社渚镇农技部门牵头,几位浙江湖州养殖户落户该镇,开展青虾的池塘单养及人工繁苗试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市多个乡镇。养殖方式由单养扩大到混养、套养,单养也由单茬发展到双茬、三茬、虾草轮作等多种模式。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新品种研究成功及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太湖1号"青虾重大推广项目及良种基地建设在溧阳市全面开展,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