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择6个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黔麦18产量最高,单产为333.8kg/667m^2,比当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25.1kg/667m^2,增8.1%;丰优7号单产为323.8kg/667m^2,比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15.1kg/667m^2,增4.9%。  相似文献   

2.
“双超”品种搭配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株两优819-丰源优299、株两优819-金优207、株两优819-湘晚籼13号、金优402一丰源优299、金优402-金优207、金优402-湘晚籼13号、创丰一号-丰源优299、创丰一号-金优207、创丰一号-湘晚籼13号共9种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双超品种株两优819-丰源优299产量最高.其余搭配模式中,至少选用了一个超级稻品种的均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水稻"金优117"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系湖南金键种业和常德市农科所育成,2005年1月通过重庆市品种认定,编号为:渝引稻2005006号。2004年参加重庆市引种试验,平均单产558.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2005年参加重庆市新品种展示,平均单产588.2kg/667m^2。若采取高产配套技术栽培,单产可达65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5.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春小麦、春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EM处理可使小麦株高、小穗数、千粒重、容重增加,单产增加25-45kg/667m^2。应用EM不同方式对油莱处理,结果表明,株高、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911+增产灵+EM(拌种)处理比3911+增产灵和单用3911使油菜单产增加13.0-16.9kg/667m^2,增产10.95%-21.40%;用EM茎叶喷施处理较对照单产增加12.8-39.0kg/667m^2,增产12.5%-24.4%,3911+增产灵+EM(拌种+茎叶喷施)比3911+增产灵+EM(拌种)油菜单产增加10.6-22.3kg/667m^2,增产10.1%-23.6%。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播覆膜超高产与节水栽培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的小麦条播覆膜栽培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证明在宁夏气候条件下,条播覆膜栽培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2001-2004年4年平均产量为696.01kg/667m^2,比对照515.02kg/667m^2增长181kg/667m^2,增产35.1%:最高单产为2003年743kg/667m^2,比对照536kg/667m^2增长207kg/667m^2,增产38%.说明条播覆膜小麦产量及三要素都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随不同的气候年型与管理水平的差异各要素增长有所侧重.但总体是增产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组合式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玉米二比空下组合式栽培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000株/667m^2密度下,二比空双株栽培的产量为660.4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17.2%;3株栽培的产量为675.9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20.0%。在二比空密度相同栽培条件下,随着穴距的增加以及每穴株数的增加,其产量也相应增加,说明组合式的栽培方式是增产的重要技术。品种间在组合式栽培中的产量表现不尽一致,玉米杂交种中科10在4种密度下均表现优良,其平均产量为744.6kg/667m^2,分别比盛单67和盛单07—11增产22.2%和10.8%,其次为盛单07—11,平均产量672.0kg/667m^2,比盛单67增产10.3%。  相似文献   

8.
《广东农业科学》2005,(1):36-36
我国在世界超级稻品种选育“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3年底,全国超级稻累计种植746.7万hm^2,大面积单产600kg,每667m^2增产55~60kg,累计增产稻谷65亿kg左右。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超级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04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已达320万hm^2,比2003年增加53.3万hm^2。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早造超级稻品种试验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经农业部确认、可在桂林市作早稻种植的超级稻株两优819、两优287、中早22等5个品种进行抛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两优819产量、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单产达515.9kg/667m2、增产5.4%,日产量达5.01kg/667m2、增产14.6%;其次是中早22,单产达499.2kg/667m2、增产1.9%,日产量达4.62kg/667m2、增产5.7%;其他组合作早造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0.
水稻控释肥在超级稻早、晚造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造施用水稻控释肥的超级稻比群众习惯施肥处理每667m2增产32.2kg,增产率为5.4%,每667m2增加利润705—76.8元,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和省工效果,可在超级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分蘖动态、分蘖速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谷草比、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经济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在施纯氮180.00 kg/hm2时,在移栽后8d分蘖速率46.80万/hm2.d、产量7.30 t/hm2、谷草比1.34、纯收入4804.50元/hm2,以上指标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纯氮量为135.00 kg/hm2时,成穗率和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9.93%和6.7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叶面积指数2.43、产量6.89 t/hm2、纯收入4637.70元/hm2、氮肥偏生产力52.54 kg/kg N、氮肥农学利用率22.94 kg/kgN,表现均较高,因此,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最佳施氮量是农民习惯施氮量纯氮180.00 kg/hm2,也是最经济施氮量,而最生态施氮量为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25%,为135.00 kg/hm2纯氮。  相似文献   

12.
超级晚稻新组合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超级晚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与金优桂99的产量、生育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较金优桂99产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且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全生育期丰源优299为114 d,天优998为119 d,淦鑫688为121 d,分别较CK短4 d,长1 d,长3 d;3个超级晚稻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好。[结论]丰源优299应列为江西省首推超级晚稻,中迟熟超级晚稻天优998、淦鑫688宜结合早熟早稻茬口合理安排,在晚稻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4个超级稻品种进行试种,筛选适宜南宁市早稻种植的产量高、熟期适宜的超级稻品种,为南宁市超级稻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1号为对照,对14个参试超级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试超级稻品种生育期为115~136d,以中浙优1号最长(136 d)、丰源优299最短(115d).不同超级稻品种株高、穗长分别与对照相差-10.1~7.4、0.1~3.0 cm,均以丰源优299最高.除天优122、天优998和中浙优1号有效穗高于对照外,其他参试品种有效穗(236.40万~287.85万穗/ha)均低于对照(300.75万穗/ha).丰源优299、Ⅱ优航2号、五优308等9个品种的平均每穗总粒数(152~181粒)均高于对照.桂两优2号、特优582、天优998等9个品种的结实率(78.21%~89.26%)均高于对照.准两优1141、天优3301、丰源优299等5个品种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增幅为1.4~5.9g.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5%~9.9%,其中准两优1141、Ⅱ优602、内2优6号、特优582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3.4%以上;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3.5%~10.9%.[结论]准两优1141、Ⅱ优602、内2优6号、特优582等7个品种的产量潜力高、熟期适宜,可作为南宁市早稻主推品种,其余品种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级稻晚稻中熟组合丰源优299,进行了不同基本苗数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对丰源优299的产量、经济性状及其他农艺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以插植178.5万苗/hm2时的产量最高,综合农艺性状最佳。并提出,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组合的增产潜力,应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杂交超级稻高产品种,引进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与准两优527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金优785、科优21、绵优616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产达12 t/hm2以上,适宜作超级稻品种在天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R292、Y58S/R292为材料,并以籼籼交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为对照,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供试组合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培矮64S/R292、Y58S/R292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大于丰源优299,茎杆物质输出速率低于丰源优299。因此,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保证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物质的转化率,改善流的畅通程度,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组合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挖掘超级杂交稻金优785的产量潜力,在2008—2013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金优785在区域试验和超高产示范中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优785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对产量贡献最大(PC=0.665 1),其次是穗粒数(PC=0.505 8),千粒重对产量贡献最小(PC=0.027 1);超高产示范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极显著高于区域试验。金优785产量潜力大,具有超高产能力,实现超高产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穗数,在足够穗数前提下,主攻大穗,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9.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0.
石灰性田超级稻“3414+1”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1"回归设计,在融安县石灰性稻田进行了超级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结合施用锌肥,可以显著提高超级稻的产量。通过建立模型和综合分析,最后选择以磷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作为该地超级稻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型,该模型提供的施肥参数为施纯氮210 kg/hm2、五氧化二磷72.7 kg/hm2、氧化钾210kg/hm2,超级稻理论最高产量为1042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