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深圳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并逐步开展,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深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深圳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深圳市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为例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市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主要有:从源头抓起,将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纳入项目规划报建程序;注重行业管理,建立大水保格局的组织保障体系;国内首创政府委托水土保持监测、购买服务模式,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管理工作深入基层;加强取土、弃土管理,狠抓重点水土流失源管理。分析了深圳市存在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城市建设迅速,地表扰动强度高;弃土、渣场所紧缺,弃土、渣问题难以解决;水土流失威胁市政排水设施,造成城市内涝;新增水土保持投资无从保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难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具有典型性。自1995年开始,深圳市大力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已由全面防治转向信息化发展。阐述了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历程,介绍了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情况和福田区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探索中,深圳市已经进行了3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了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从探索管理机制、治理途径以至预防监督方面,分析了城市水土保持特点。作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城市,深圳的作法对全国其它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是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模范城市。在回顾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市早期水土保持工程整治措施的优缺点,介绍了水土流失生态防治理念确立的背景和各种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该对在水土保持规划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实际和国外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是界定范围亟待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程标准应适当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要做好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的衔接,还有编制《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规划设计手册》、增加水土保持规划内容和规范水土保持规划图例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作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政审批,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是国家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是国家实施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圳市作为水利部开展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首批城市,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评审方法。对深圳市的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流程及审查重点略作探讨,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1995年调查发现深圳市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隔两年,我们再次对深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深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全面启动1995年深圳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的调查报告引起了水利部和广东省、深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在深圳市政府的领导下,经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深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启动,并逐步走上正规,昔日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理顺了体制,成立了机构,结束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长期无人管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12月19—20日,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与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深圳市水务局与深圳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共同承办的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土保持科研、教学、学会、管理、规划设计等单位的220余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深圳市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管理滞后,开发单位盲目野蛮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统计,深圳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84.99km~2,其中人为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93.43%.在分析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与城市水土流失的异同点,认为城市水土保持较农村水土保持的内涵更为广泛,城市水土保持主要体现为以城市建设服务为中心目标的水土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宜在传统"有无对比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的间接效益以增量的形式引入到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通过对有项目和无项目情况下各项费用和效益的分析,计算项目实施情况下增量投资产生的增量经济净现值、增量经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以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宜在传统“有无对比法”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的间接效益以增量的形式引入到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通过对有项目和无项目情况下各项费用和效益的分析,计算项目实施情况下增量投资产生的增量经济净现值、增量经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以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通过对该工程特点的分析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绩效指标体系和成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875 1,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617 0。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工程无论是成效评价还是绩效评价均属于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4.
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理想点法构造评价函数,求解评价函数的最优解作为规划方案的最优解,并以山西省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为实例进行分析,探索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理想点法能反映出规划方案间的细微差别,可对规划方案的优劣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且评价结果可靠。该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物质直燃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需要对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该文应用能值理论,对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进行了能值分析,建立了能表明其功能特征的能值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并以华中某地25 MW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为案例,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结果表明:该CDM项目每年获得的2.51×106美元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不仅可有效增大系统的能值产出率,降低环境负荷,使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更具有竞争力;还能使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提高到6.45,使之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维持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展望     
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紧密结合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工程的发展应当充分体现它的经济性。1981年以来,农业工程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有关农业区域开发的研讨会;讨论和制订农业工程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有关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特别讨论会和沿海地区农业工程发展战略及规划学术讨论会。上述各项活动均取得积极成果而且大部分已体现在国家农业发展规划之中。今后我们计划要推动分期分批地制订农业工程发展规划,加强农业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学科建设,编辑有关培训材料,并与地方学会配合进一步开展本专业工作为我国农业工程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提高耕地质量是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在现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在项目尺度上对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当前土地整治研究与实践的迫切要求。该文从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入手,甄别敏感因素及稳定因素,在农用地分等基础上,补充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修正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以海南省陵水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项目区综合自然等别由4.7提升至4.2,综合利用等别由4-3提升至3.2,修正后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为O.86,高于修正前的O.82,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满足实践中耕地质量的变化评价的需要。该研究可为项目尺度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系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耕地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变分析历来对耕地保护就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贵州省1989—2010年全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变化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耕地模糊优选模型与理想点法相结合的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全省耕地质量及时空演变予以探讨。结果表明:1989—2010年,贵州省耕地质量明显提升,耕地总面积增加了9 202.69km~2,其中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分别增加7 854.11,2 054.80,1 273.09km~2;耕地土层、坡面构型、水土流失、"四化同步"进程、土地开发、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制度、退耕还林项目、社会舆论导向等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构成全省耕地质量及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可拓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土地整理工程中,建立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待评物元模型,借助可拓方法中距,建立了关联函数模型;通过简单关联函数计算指标的权重值,建立各指标与标准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模型,将关联度值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加权关联度值,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综合关联度值,然后计算出评价等级值。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计算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等级值为2.204,属于"良好"级别。实例研究证明,基于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拓展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