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球藻快速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吸管分离天然水体中的小球藻,接种到三角瓶中,采用基于水生6号的改良培养液、过滤池水、煮沸后冷却的池水3种水体培养,持续用日光灯照射,在水温27℃±1℃条件下培养20d,结果表明小球藻在培养液中培养效果最佳,最高密度达到76.2×106个/mL。室外水泥池中接种培养结果表明,辅以人工配制的培养液水体要明显好于过滤池塘水的培养效果,20℃~29℃温度范围内,池中最高培养密度可达到48.4×106个/mL。  相似文献   

2.
筛选小型挠足类短角异剑水蚤(Apocydops royi),通过培养条件试验,了解其适宜培养范围是:比重1.005-1.020(盐度-28‰);光照强度以全日黑暗最好,自然光照次之;饵料以对虾0号饲料效果最佳,依次为虾片、光合细菌(PSB)液、酵母和海水小球藻;PH值6-9。  相似文献   

3.
以水生四号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铵,研究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硝酸钠和氯化铵的存在对小球藻生长均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来越弱.通过比较发现在相同的培养液浓度和相同的时间段内,氯化铵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比硝酸钠强.  相似文献   

4.
硝酸钠和氯化铵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  严美姣 《河北渔业》2008,(11):15-17
以水生四号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钠和氯化铵。研究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硝酸钠和氯化铵的存在对小球藻生长均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来越弱。通过比较发现在相同的培养液浓度和相同的时间段内.氯化铵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比硝酸钠强。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生石灰和漂白粉对小球藻生长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体中生石灰和漂白粉对淡水小球藻的生长的影响.淡水小球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24 h 后开始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液在650 nm的吸光度值,每隔24 h检测1次,连续检测3次.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生石灰和漂白粉的存在均对小球藻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并且2者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在24 h、48 h和72 h,生石灰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是28.57、10.77和9.79 mg/L,漂白粉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是2.17、1.10和0.91mg/L.  相似文献   

6.
蛋白核小球藻对碘的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 《水利渔业》2007,27(6):52-54
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KIO3和KI,研究蛋白核小球藻对碘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加入2种碘盐后,小球藻细胞对碘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添加KIO3的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最高富集量可达藻体干重的67%,添加KI的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最高富集量为藻体干重的18%,而且小球藻在富碘的过程中伴随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2种碘盐在低浓度时都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但蛋白核小球藻对KIO3的耐受度要远高于KI。对小球藻生物富碘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铕(Eu)对小球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淡水小球藻在含有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铕的培养基中培养 ,每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液在662nm和 632nm的吸光度值 ,计算小球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小球藻叶绿素在可见光范围内有 2个吸收峰 ,分别在波长 661 8纳米和 431 6纳米 ;稀土元素Eu在低浓度 (0 5mg/L)时 ,对淡水小球藻的增殖有短期的促进作用 ,浓度大于或等于 1 0mg/L时 ,迅速抑制藻体生长  相似文献   

8.
多刺裸腹蚤,是一种淡水枝角类,其食性主要是细菌、有机碎屑和单胞藻等。本试验利用小球藻、Banta培养液、苜蓿发酵液和酵母4种饵料,在25±1°C下.研究对多刺裸腹蚤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nta培养液培养多刺裸腹蚤具有最高的Ym值(1.19/日),是最好的饵料,其余3种饵料次之.小球藻培养多刺裸腹蚤虽没有高Ym值,但其生殖量稳定,仍不失为一种好饵料。  相似文献   

9.
选取香溪河绿藻水华爆发时优势藻种—小球藻(Chlorella),经过分离纯化后作为实验原材料,分别检测了培养液中氨氮和硝氮的浓度,分析了小球藻对氨氮和硝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氮素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氨氮浓度为11.62~2.97 mg/L,实验第2~3天时,小球藻氨氮去除效率不断加强,达到74.44%;当硝氮浓度为10.55~0.047 mg/L;实验第2~5天时,硝氮去除效率也不断加强,达到96.92%。无论是氨氮还是硝氮的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在实验初始阶段都保持着较高的吸收速率,分别为1.44 mg/h和0.97 mg/h,随着培养介质中氮素浓度不断下降,其吸收速率也随之下降,其中用氨氮培养的小球藻在第3天达到最大吸收速率,为1.44 mg/h;用硝氮培养的小球藻在第4天达到最大吸收速率,为0.97 mg/h。小球藻对氨氮和硝氮的最大半饱和常数分别为2.85 mg/L和5.09 mg/L,表明单一氮源培养小球藻时,小球藻对氨氮更具有亲和力。实验结果为研究小球藻对氮素吸收速率从而控制小球藻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通过调整、改变营养盐的输入通量及输入类型抑制小球藻繁殖,避免绿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藻粉作为轮虫培育饵料的可行性,研究了两种藻粉(螺旋藻粉、小球藻粉)分别与微藻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按一定比例搭配投喂萼花臂尾轮虫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用藻粉和微藻适当比例搭配投喂轮虫其效果接近或超过单一用微藻在最适密度下的培养效果;两种微藻中又以蛋白核小球藻与藻粉按4∶1比例搭配对轮虫的饵料效果更好;螺旋藻粉和小球藻粉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将溶藻菌菌株A2以初始浓度107CFU·m L-1接入到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纯培养与混合培养藻液中,研究A2对不同微藻的溶藻专一性,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A2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 DNA鉴定,菌株A2属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在微藻纯培养与混合培养环境下,A2皆可有效溶解甲藻类的锥状斯氏藻,对硅藻类的条纹小环藻具有一定的溶解效果,对绿藻类的四尾栅藻生长无影响,可以促进绿藻类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在多种微藻共存环境下,A2菌组锥状斯氏藻死亡率可高达98.29%和95.37%,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较对照组提高237.6%。结果表明,菌株A2具有良好的溶藻专一性,可作为研发养殖池塘甲藻调控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张继平  郭照良 《水产科学》2006,25(10):517-519
将虾塘水配制成含亚硝酸氮1.0 mg/L、0.5 mg/L的水体,按虾塘养殖密度放入体长(9.2±1.0)cm的南美白对虾,向每组试验水体中接入小球藻培养液,密度分别为1.0×104cells/m l、2.0×104cells/m l和3.0×104cells/m l,每组设一不接种小球藻培养液的对照组。96 h后测定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显著降低试验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当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一定时,小球藻液的适宜接入密度为2.0×104cells/m l。  相似文献   

13.
营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4~26℃、自然光照的条件下,首先考察小球藻生长与胞内蛋白质和多糖积累的关系,其次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营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与积累主要发生在生长过程的平衡期。实验的目标不同,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浓度及其优化组合不同。利于小球藻生长、胞内蛋白质和多糖积累的营养元素的优化组合分别为:C6H12O6:2g/L;KNO3:0.8g/L;NaH2PO4:0.2 g/L;C6H12O6:10 g/L;KNO3:1.6 g/L;NaH2PO4:0.2 g/L;C6H12O6:6 g/L;KNO3:1.6g/L;NaH2PO4:0.1g/L。与之对应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46×107个细胞/L,655.4 mg/g,168.1mg/g。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影响,为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常见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研磨液为培养液,对常见绿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卵囊藻(Oocystis sp.)开展室内模拟试验培养,通过绿藻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变化,了解新鲜菹草是否对普通小球藻和卵囊藻存在一定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菹草对普通小球藻和卵囊藻的生长均未呈现显著抑制效应;普通小球藻对菹草具有形态响应,一次性添加的菹草研磨液在试验初期显著促进普通小球藻群体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普通小球藻逐渐裂开转化为小群体或者是单细胞;试验结果还表明,菹草对卵囊藻形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2种微藻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6℃下采用室内培养法,将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分别置于0.5、1.0、2.0、4.0、8.0mg/L 5种质量浓度的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的培养液中,培养14d,每隔2d分别测定培养液中NH_4~+-N和NO_2~--N的质量浓度和藻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8.0mg/L时蛋白核小球藻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5%和75.75%;而斜生栅藻在4.0 mg/L时对NH_4~+-N的去除率最高,为86.75%;在0.5mg/L时对NO_2~--N的去除率最高,为83.75%。在高质量浓度NH_4~+-N和NO_2~--N时蛋白核小球藻的扩繁速度更快,而斜生栅藻则在中低质量浓度NH_4~+-N和NO_2~--N溶液中更易增殖。利用不同藻类特性增殖藻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NH_4~+-N和NO_2~--N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微藻冷冻保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都分别加入10%、20%、30%的DMSO以及20%、35%和50%的甘油,保存在-20℃、-75℃和-196℃的液氮中,再各取一些不加任何防冻剂保存在20℃的培养箱里。3个月后取出培养,观察颜色变化并测量其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浓缩的藻液可以在20℃下长期保存;小球藻浓缩藻液添加20%的甘油在各种不同的温度下保存效果都很好,其次是10%的DMSO;而衣藻则加入10%的DMSO在各种温度下保存都较好,加入20%的甘油,在液氮中保存的效果最好。浓度大于10%的DMSO和大于20%的甘油对微藻细胞的保藏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培养条件(自然、黑暗)下,利用不同的微藻(小球藻、转基因金属硫蛋白聚球藻、衣藻、水华鱼腥藻)作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的饵料,探讨轮虫的摄食情况,并比较不同形态的微藻对轮虫的投喂效果。结果表明轮虫投入到藻液中,在144 h时内,自然条件下,轮虫可以将密度为0.175 g/L的小球藻降为0.002 g/ L,将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到0.237 g/L,将衣藻的密度由0.31 g/L降到0.048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69 g/L。在黑暗条件下,这几种藻的生长受到抑制,经轮虫的摄食可使小球藻的密度由0.175 g/L降为0.006 g/L,而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为0.666 g/L,衣藻的密度由0.31 g/L.降到0.033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0 g/L。试验表明光照更有利于轮虫的生长繁殖,小球藻的饵料效果优于其它微藻,轮虫种群密度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养殖过程中生物污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藻养殖过程中,主要会发生轮虫、水蝇、小球藻的污染。介绍了对这几种污染的防治方法。应选育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螺旋藻种,经常清理培养池及周边环境,对培养液随时镜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营养元素和pH对若夫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夫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的营养方式(自养、混养、异养),不同的氮源、磷(P)质量浓度和pH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夫小球藻在混合营养方式下藻体质量浓度及油脂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自养与异养方式,以蔗糖为碳源的混合营养方式下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最高(3.14g·L^-1),分别是自养和异养的4.6和5.0倍.以尿素为氮源时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最高(0.79 g·L^-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P质量浓度能提高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其最适P质量浓度为7.0 ~ 14.0 mg·L^-1.人为改变培养液的pH对若夫小球藻细胞生长影响较大,若夫小球藻能够在pH4.5 ~9.5范围内生长,超出此范围时细胞很快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天气条件对北戴河近岸海域水母暴发的影响,记录了2019—2021年北戴河气温及水母暴发期光照和降雨情况,结合水母暴发期的水母日捕捞量分析得出:气温是水母暴发重要的诱因,自然光照对水母暴发影响不显著,降雨对海月水母(A urelia aurita)和沙蜇(StomoloPhus meleagris)暴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