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dou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2002年前后从外省传入新疆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摸清它们在新疆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其生活习性中的薄弱环节,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该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极其相似,在外部形态上除了卵和蛹外,其幼虫和成虫有些差异,据国内有关专家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等技术分析鉴定后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类[1]统称为黄斑星天牛.据调查在新疆光肩星天牛多于黄斑星天牛.它们在新疆都是1年发生1代,大多以卵和幼虫越冬,在焉耆县翌年5月上旬化蛹,成虫于6月初出现,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初~7月底.雄成虫寿命为8~65 d(平均32 d),雌成虫寿命为6~67 d(平均34 d).由于新疆南北的气候差异,南北疆成虫发生期也有差异,伊宁市比焉耆县提前半个月左右.它们在新疆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15种树木,危害树木的主干和直径粗3 cm以上的枝干.[结论]基本掌握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天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黄斑星天牛危害树木后留下的成虫产卵刻槽、羽化孔、幼虫的排粪孔和打孔注药后所造成的孔洞、伤疤、伤流进行修复,利用愈伤涂膜剂进行涂抹试验,并确定涂药量和涂药时间.促使伤口快速愈合,减少伤流和腐烂病发生.[方法]在树木冬眠初期或早春树木萌动前,将愈伤涂膜剂均匀地涂抹在树干伤口上,以涂满伤疤为宜.[结果]该药剂除了对50 a以上的树木伤口愈合率低外,对其它树木愈伤效果很明显,伤口愈合率可达58.6;,伤流株率下降了41.2;;腐烂病也可降低92.7;.[结论]愈伤涂膜剂在树干伤口上不但能够迅速形成具有透气性强的保护膜,起到封闭、阻隔作用,防止树液流失,而且还具有灭菌防腐,促进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防治效果,为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林地中随机选择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准噶尔1#杨,砍伐后依次从下向上按照30 cm分段并编号,剖开检查各段中的幼虫数量并分别记录,统计幼虫在树干中的分布高度.分别定量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统计防治效果.[结果]光肩星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高度1.20~4.50 m.花绒寄甲在片林和行道树释放区的防效分别为66.32;~88.19;、48.34;~79.62;,花绒寄甲成虫释放于树干基部和树干胸径部的防效为55.12; ~88.19;,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区防效分别为48.34~80.75;、65.88;~67.42;.[结论]在焉耆盆地林地片林、行道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3.82;和76.85;;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为65.88;和67.42;,利用花绒寄甲可有效控制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连续3年在临泽县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开展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研究,筛选适合当地的防治方法、防治药剂、防治时间等。结果表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保树灵、4.5%高效氯氰菊酯、2.8%阿维·高氯进行注药或树干插药剂瓶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用药量为1.0~1.5 m L/cm胸径时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40%氧化乐果和保树灵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  相似文献   

5.
1 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 据我们近3年的定点观察,基本掌握了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情况,树木生长期幼虫均有危害,全年吐木屑不断,幼虫蛀道深达树干中部,弯曲无序,褐色的粪便及黄色的木屑从产卵孔排出,每年春、秋两季是幼虫危害严重的时期,在藳城市成虫早春3月就有羽化的,7~8月是成虫羽化出孔危害高峰期,站在树下随时就可看到4~5头成虫,有的在树上取食,有的在树干上刻槽产卵,也有飞落在地上的,这段时期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9月成虫明显逐渐减少,10月以后就少见了.  相似文献   

6.
双条杉天牛是柏科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该虫在山西省吕梁市1 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2 m以下边材内做虫道越冬;以幼虫在侧柏树韧皮部与木质部蛀食,受害处流出树胶,受害部位常明显突隆起,多有萌条丛生,重者常造成风折,整株枯死。为了掌握吕梁双条杉天牛发生期、发生量,从而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对双条杉天牛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在吕梁始发期为4月1日,高峰期为4月8—15日,末期在4月底;最佳防治期宜在4月10—20日进行;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就是采用植物源引诱杀死成虫。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张掖市各县区廊坊杨的虫株率、刻槽数量、槽内幼虫及虫卵量的多年调查发现,廊坊杨对黄斑星天牛有抗性;通过对树干解剖观察,进一步探讨了由于黄斑星天牛成虫产卵、幼虫孵化与廊坊杨生长速率形成了物理抗性,导致黄斑星天牛卵与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的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光肩星天牛在习水县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观察记录了2014-2018年该昆虫对习水县建成区园林绿化树种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调查结果显示,光肩星天牛在习水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上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约40 d,成虫6月上旬至10月上旬羽化,成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20 d左右。危害树种包括了桂花、栾树、柳树、大叶女贞和杨树等,其中桂花和栾树是当地危害最为严重的2种树种,且近年来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已经造成了大量景观树木的死亡。防治结果显示,利用国光秀剑套餐或防蛀液挤对该地区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和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产生的药害也很轻微,具有高效、长效、稳定的特点。农药选用具有很强内吸输导作用、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防治黄斑星天牛的最适时期为5月份,其次为9月底至11月初。  相似文献   

10.
注孔法防治杨树天牛幼虫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内吸剂以注孔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幼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筛选出可获得杀虫效果达90%以上的药剂、剂量和技术。为防治危害树干上部的蛀干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从罹病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刻槽中分离的菌株BH-1的16S rDNA系统发育及该菌株杀虫特性。[方法]常规细菌鉴定,将BH-1接种健康天牛后观察杀虫效果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用1010cfu/ml BH-1菌液接种2龄天牛幼虫8 d后致死率达72.7%。BH-1与GenBank收录的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5%,同时结合细菌的部分常规鉴定结果,鉴定出BH-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结论]BH-1的发现为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绒寄甲对柳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及寄生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几个公园的柳树上释放花绒寄甲以防治光肩星天牛,定期测定防治效果及寄生状况.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对当年和翌年的光肩星天牛均能达到控制效果;1个月后树体上的花绒寄甲校正寄生率达到35%左右,虫口校正减退率在45%左右;翌年花绒寄甲在光肩星天牛上的寄生率均值接近37%;花绒寄甲可以在供试的光肩星天牛(寄生率67%)和大麦虫(寄生率85%)的蛹体上完成寄生生活,而不能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对林木业产生巨大危害的昆虫,为了探究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常常会人工培育此种天牛进行研究。为了确保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准确性,需要保证人工培育的天牛与自然生长的天牛相同,这就需要对人工饲料进行的筛选。花绒寄甲是光肩星天牛的主要天敌之一,也是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还重点研究了花绒寄甲的耐寒性,以扩展花绒寄甲的适用范围,为在寒冷地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提供必要的科学帮助。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Study 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and insecticid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BH-1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arva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routine method and inoculated onto healthy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for observing insecticidal effect,further 16S DNA was amplified by the specific primers for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analysis. [Result] The mortality of second instar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reached 72.7% 8 d after 1010 cfu/ml BH-1 was inoculated. The homology of 16S DNA sequences between BH-1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accessed in GenBank reached 99.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routine identification,BH-1 was identified as S. marcescens. [Conclusion] BH-1 could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是国内外危险性森林蛀干害虫。该虫分布范围广,适应区域大,在诸多省份均有发生,且防治困难,危害严重,易造成树木干枯死亡或风折。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从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对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进行了一些探索,从而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今后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85-6487
[目的]为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对绿化树木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7个市(县)的15个植柳地点随机调查柳树2 760株。[结果] 在河北省,光肩星天牛危害幼龄柳树的被害率超过22.9%,危害中老龄柳树的被害率达50.8%。各地柳树受桑天牛危害较轻且差别不大,有虫株率为0.74%~7.35%,虫口密度为0.010~0.074头/株。保定栽植2年的4个柳树品种或品系的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9.62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45.67倍;在绦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4.03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92.61倍;在旱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7.51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76.71倍;在馒头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20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5.36倍。[结论]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保及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hulsky)对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已成为对其进行生态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强弱不同。除了利用自身抗性排斥天牛外,受到光肩星天牛咬食后,寄主植物会释放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自我保护。光肩星天牛利用植物挥发物对寄主植物进行选择和判断,这种嗅觉识别和定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及刻槽产卵习性。[方法]通过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在糖槭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刻槽产卵习性。[结果]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产卵处距地面高度与树枝胸径、观察孔(刻槽产卵点)数与树枝胸径、产卵处树皮厚度与树枝胸径呈线性相关。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刻槽产卵习性主要分为产卵部位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从开始咬槽至封槽结束历时(38.29±16.47)min。[结论]为综合防治危害绿化树种糖槭的光肩星天牛和深入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生殖行为及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