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屏风散属补气剂,是益气固表治法的代表疗剂。全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其功效益气健脾、崮表止汗。用于治疗气虚肌表不固兼感风寒之自汗症。其中黄芪益气固表为主药;白术健脾扶正协助黄芪吲表止汗为辅药;防风走表散风祛寒为佐使药。三药相合,使邪去则外无所扰而汗止,卫和则唉理固密而邪不复侵,脾健则正气复而内有所据,相须为用,促进疗效。  相似文献   

2.
玉屏风散属补气剂,是益气固表治法的代表疗剂。全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其功效益气健脾、崮表止汗。用于治疗气虚肌表不固兼感风寒之自汗症。其中黄芪益气固表为主药;白术健脾扶正协助黄芪吲表止汗为辅药;防风走表散风祛寒为佐使药。三药相合,使邪去则外无所扰而汗止,卫和则唉理固密而邪不复侵,脾健则正气复而内有所据,相须为用,促进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芪原植物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as-Bge)。和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as-Bge)的干燥根,《本草纲目》认为黄芪“补虚,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虚痨自汗、补肺气”的作用,主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里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泄泻、中气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笔者用黄芪汤及加味地黄汤治疗大小家畜出汗症 38例 ,均收到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 ,供同仁参考。1 病因 本病原因较为复杂 ,与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有关。有阴虚夜间出汗 ,有阳虚白日出汗 ,有心虚行动出汗 ,还有的半身出汗和局部出汗等。2 症状 饮食一般无大的变化 ,但出汗。有昼夜和半身或局部之不同 ,患畜普通表现虚弱无力 ,呼吸气短 ,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 ,口色淡白 ,脉无力。3 治则 益气固表 ,补虚 ,止汗。4 处方 黄芪汤 :生黄芪 4 0~ 80g ,麻黄根 30g ,浮小麦 4 0~ 6 0g ,白芍 30g ,白术 30g ,当归 35g ,酸枣仁 30g ,炙…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中药疗法治疗马属动物自汗、盗汗26例,治愈23例,治愈率88.4%。现予报道。1 病因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家畜以出汗增多为主要症状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所引起:营养不良,体质瘦弱;病后体虚;久患肺病,耗伤肺气,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表卫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使役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使役粗暴、互相踢咬以致精神扰乱,肝气郁结,肝火偏旺,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2 症状汗出,恶风,使役尤甚,轻度使役,即大汗淋漓,气喘,体虚…  相似文献   

6.
<正>"固涩法"是通过收敛固涩,以消除滑脱之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涩法。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不固的多汗证,无论自汗、盗汗,皆可固表敛汗。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利用固表敛汗法治疗家畜多汗症,效果显著。现举例供读者参考。病例1:2012年12月6日,平襄镇瓦石村王某家驴。主诉:自家驴稍动即出汗,疲乏无力。邀诊:诊见该驴消瘦,稍驱赶即出汗,体倦乏力,胎薄白,脉细热,畜主称该驴易于感冒。证候分析:肺气夸虚,  相似文献   

7.
汗病亦称汗症,这与家畜重役后所出之正汗不同,本病多发于夜间,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自汗、盗汗、阴汗等。古籍称:“汗为心之液,心阳虚者为自汗,心阴虚者为盗汗,肾亏则为阴汗,又因肾主五液,肾气虚则津液不固。”又说:“汗有冷热之分,寒气趁阳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冷,热气趁阴气而发者所出之汗必热。”总之,因病之汗不外阳虚与阴虚,但阴阳互根,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应以阴阳兼顾,或稍偏于阴或稍偏于阳。如系心阳虚之自汗,治宜补气卫外,如系心阴虚之盗汗当凉心敛肺,滋阴、涵阳、热退汗自止。现将汗病论治体验简述如下:例:城郊乡永兴村…  相似文献   

8.
奶牛多汗症是指非因炎热、劳役、运动而经常自行大量出汗的疾病。按中兽医理论认为多汗多由心虚或肾虚所致。心气虚 ,则卫气不固 ,腠理不密 ,而成自汗 ;肾阴虚 ,阳无所附则盗汗。夜间阳潜阴藏 ,肾阴虚 ,则阴不纳阳 ,阴虚阳浮 ,津液随时外泄而出现盗汗。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奶牛多汗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 阳虚自汗症 临床症状 :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 ,每日汗出如雨 ,中午更严重。口色淡红 ,凫脉迟细 ,背部热汗。治疗 :以补气固表为主。采用玉屏风散 :黄芪 90g ,白术 6 0g ,防风30g ,加牡蛎 4 0g、浮小麦 12 0g、大枣 6 0g ,水煎灌服 …  相似文献   

9.
正产后缺血亏虚,腠理不密,故每在饮食或睡眠时出汗,常在数日内好转。若汗出较多而持续时间较长,称为"产后自汗";若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统称"产后汗出异常"。中医认为,本病多为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或阴血不足,虚热内生,迫汗外出所为,当以补益脾肺,养阴清热为治,可选用下列蜜膏治疗方。1灵芝黄芪膏验方:灵芝、黄芪、枇杷叶、炒谷芽、炒麦芽各150 g,生晒人参60 g,南沙参、牡蛎、北沙参、续  相似文献   

10.
玉屏风散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经典名方之一,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能,常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所致病症,近年来发现玉屏散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祖国兽医学认为,自汗症的发生与肺肾二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若心血亏虚,阴精暗耗,阴不敛阳,心阳浮越,津液随之外泄,则见自汗、盗汗。中兽医还认为:“肺主气”“肺主皮毛”。《灵枢·本神篇》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里,司开合也”。说明卫气具有管理汗孔开闭的作用。若卫气不足,不能固表,则导致表虚,症见自汗、盗汗、恶风、易感冒等。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对自汗症采取了滋阴养血、益气固表、敛汗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等功效。黄芪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苷类、微量元素等。黄芪多糖的免疫活性尤为突出,现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中兽医认为 ,母畜产后出现渗渗汗出 ,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夜间及白天休息时出汗较多 ,正常活动时出汗较少或无汗者称为“产后盗汗”。小尾寒羊产后自汗、盗汗的发病率较高 ,症状典型。作者用加味生脉散对其治疗 ,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症状发病羊只普遍体形较瘦 ,精神沉郁 ,口腔干燥 ,口色淡白 ,有饮食欲 ,乳汁分泌正常 ,一般产后 1~ 2天内开始全身出汗 ,少数病例出汗较少 ,且在休息或夜间出汗 ,活动后出汗停止。多数病例出汗较多 ,不能自止 ,运动后加剧。如病羊处于较寒冷的环境 ,可在被毛上形成白霜 ,用手触摸 ,全身被…  相似文献   

14.
波尔山羊种公羊夜间出汗 ,白天汗止 ,笔者认为属于“盗汗症”关于“盗汗”症的病机和治疗在祖国医学里叙述的比较详细。如《简明中医内科学》指出 :“盗汗 :阳气空虚 ,睡时卫气乘虚陷于 ,血气无以固其表 ,故腠理开而汗出 ,醒时则行阳之气复归于表 ,其汗乃止”;《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说 :“盗汗阳虚分心肾 ,心虚不固火伤阴”,具体地指出了盗汗之病机是心、肾阴虚所致 ;《医学实在易》说 :“盗汗者 ,身睡而汗出 ,醒而汗收 ,属阴虚 ,宜当归六黄汤 ,以补阴清火”。由此可见“盗汗”症的病机是阴虚 ,“阴虚则内热”,内热蒸津则汗出 ;但家畜…  相似文献   

15.
波尔山羊种公羊夜间出汗 ,白天汗止 ,笔者认为属于“盗汗症”。符合中医、中兽医书籍中关于“盗汗者 ,睡而汗出 ,醒而汗止” ,“睡则汗出 ,醒则倏收的为盗汗”的记载。关于“盗汗”症的病机和治疗在祖国医学里叙述的比较详细。其病机是阴虚 ,“阴虚则内热” ,内热蒸津则汗出 ;但家畜的卫气 ,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 ,阴虚内热的家畜白天有卫气固秘于表 ,所以虽内热蒸津亦不能作汗 ,夜间卫气行于阴分 ,相对的来说外表少卫气的固护 ,内热蒸津 ,故腠理开而汗出。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 ,固表止汗 ,宜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 ,由…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中医学上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中医学上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  相似文献   

18.
《古方新用》称用当归补血汤治人虚汗,屡试屡验。笔者用于治好牛虚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1当归补血汤的组成及治疗机理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其组方为:黄芪30g,当归6g;主治劳倦内伤,血虚发热等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脏之气,以裕生血之源,更用当归益血和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汗分自汗与盗汗两种,是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白天出汗为自汗属阳虚;夜间出汗为盗汗属阴虚。自汗为阳虚不能自卫,汗孔疏而少闭,故汗出;盗汗为阴虚不能内守,夜间阳入里,阴为阳所迫而汗自生,故盗汗。本方以补…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u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和内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其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  相似文献   

20.
应用《汤头歌诀》中的“玉屏风散”、“归脾汤”、“牡蛎散”、“参附汤”等方剂 ,治疗家畜汗症 ,已有 30多年了 ,治疗牛马汗症百余例 ,都收到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中兽医认为 :“汗为心之液 ,汗出过多不但损伤津液 ,往往是不祥之兆 ,故有“舌如煮豆心经死 ,汗出如油心血危”之说。所以对牛、马出汗不可忽视 ,按出汗类型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 (大汗亡阳 )等。1 玉屏风散治马自汗1.1 病因 自汗多为肺气虚弱 ,卫阳不固所致。也因气血不和 ,营卫不调 ;还有因血虚痰阻 ,伤湿者。1.2 典型病例 :2 0 0 0年 4月 2 8日逊克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