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并行施工时,部分地区由于施工空间受限,新建管道管沟开挖时需采用钢板桩支护并在在役管道上方堆土施工。为确定此类工程中在役管道的本体安全及新建管道的支护安全,提出了针对在役管道径向稳定性及环焊缝应力的验算方法,针对新建管道支护结构应力、稳定性、位移及截面强度的验算方法。以在役管道Ⅰ、Ⅱ及与其并行施工的新建唐山LNG管道为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当新建唐山LNG管道挖深3 m,采用9 m钢板桩支护管沟,并在两侧在役管道Ⅰ、Ⅱ上方堆土不超过2 m时,在役管道Ⅰ、Ⅱ的本体安全及新建管道的支护安全均满足安全性要求。该方法对于相似施工空间受限条件下进行沉管作业时确定并行施工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2.
油气管道在役焊接是管道修复和抢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从在役焊接影响因素和工艺评定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管道在役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根据国内外在役焊接接头出现的失效研究案例,分析了影响管道在役焊接的主要因素,认为除烧穿和氢致开裂以外,介质热分解、管壁渗碳、管壁渗氢、应力腐蚀、疲劳等问题亦应成为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考虑因素。结合油气管道现场焊接经验,提出目前管道在役焊接所遇到的预热、层间温度难以达标等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朝高压力、大口径、高钢级、大壁厚方向发展,油气管道在役焊接涉及的开孔三通、修复套筒等管件的壁厚也随之增大,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油气管道维修焊接效率低,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亟需实现油气管道在役焊接的机械化施工。从焊接工艺的选择、焊接试验过程、焊接材料选择、保护气体的影响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等方面,开展了油气管道在役焊接自动焊工艺研究。通过自动焊技术在中国高钢级、大口径天然气管道B型套筒在役焊接中的现场工程应用,论证了在役焊接自动焊工艺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在役油气管道自动焊技术推广的建议。(图2,表1,参20)  相似文献   

4.
在役管道修复与抢修焊接工艺模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在役管道修复和抢修所采用的主要焊接标准,对影响在役管道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役管道修复与抢修焊接工艺模拟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修复与抢修焊接工艺中进行了研究应用,对开展其它在役管道修复和抢修焊接工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董辉 《油气储运》2004,23(5):37-40
通过对输油泵机组改造前后在不同输量、不同运行方式下节能的对比分析,指出在役老管道实现安全高效输油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技术改造.就鲁宁管道泵机组改造后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管道在役焊接技术,从控制烧穿及氢致开裂影响因素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介绍了油气管道在役焊接安全性的研究成果和数值模拟软件在役焊接领域的应用,对比了ANSYS和SYSWELD软件模拟在役焊接的特点,提出了在役焊接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役埋地热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袁宗明  肖燕 《油气储运》2008,27(4):10-13
对在役埋地热油管道,当管道实际输量小于设计输量时,为妥善地解决管路沿线的能量消耗与能量供应之间的矛盾,研究一种经济上、技术上比较合理科学的运行方案,对于降低输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经济计算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方案比较法和TLNET软件相结合求解数学模型,确定了管道输量在小于设计输量下,使管道的运行费用为最小的经济运行方案,包括管道沿线运行的热泵站数、站内泵机组的组合方式、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和温度、管道的小时运行费用、变频调速电机的转速及热站的热负荷等。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与现场实际相比较,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庆原油管道的运行状况,针对在役原油管道的清蜡问题,提出 了高温轻柴油热洗法的清蜡处理技术,通过对大庆原油在70℃热柴油在输送温度下管道中混油段的计算,确定了热油冲洗过程中的混油切割方案,实践证明,该清蜡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役管道不停输焊接三通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役管道不停输焊接三通工艺的特点及实现焊接工艺的方法,介绍了在役管道三通焊接工艺试验装置、有关参数的计算、焊接方法和原则、焊接评定过程及焊接工艺在苏丹红海山区711.2mm管道加阀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役管道数字化建设的数据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数字管道的研究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役管道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理论体系,从数据经济性评价、数据分类和采集、数据管理以及模型数据分析几方面阐述了在役管道数字化建设的数据问题。根据管道数字化建设对数据的需求和数据采集的经济性评价,确定采集数据的类型和采集量,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完成数字管道的数据建库工作。结合国内外数字管道模型的研究现状对油气管道运行管理中的完整性管理、管道系统模拟、管道维护调度和管道事故应急救援4个模型进行探讨,旨在完善管道运营管理模型,增加采集数据的经济价值,最终实现油气管道管理的模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险分析的管道检测(RBI)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许多老管道普遍存在着老化、腐蚀、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输油(气)生产的安全,急需开展管道的检测评价工作。为避免以往检测的盲目性、无序性、投入大、准确性低等弊端,提出了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的管道检测(RBI)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最新进展,介绍了国内外管道检测标准的制订情况,提出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目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CO2长输管道设计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在管道输送工况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会呈现出不同的相态,使得CO2输送管道不同于油气输送管道。为此,从CO2管道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CO2管道工艺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CO2流的物理性质及相态、管道水力热力计算、站场工艺系统以及设备选取等。研究指出:相态控制是CO2管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CO2管道站场工艺系统设计应根据CO2的含水量考虑脱水工艺,而脱水工艺与CO2的压缩工艺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CO2管道输送设备具有其特殊性,如压缩机、输送用泵、脱水装置、放空系统等,需要根据CO2管道的特点选取和设计。相关结论可为CO2长输管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图6,表1,参7)  相似文献   

13.
利比亚西部管道平行敷设两条不同管径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通过对其阴极保护系统的预试运,发现管道的电位出现异常的波动,且波动幅度超过了允许范围,管道可能存在杂散电流的干扰。通过对管道正常运行下的IR降、全线保护电位以及同步电位和交流干扰进行测试分析,成功地解决了管道阳极接地电阻问题、无电地区的电源问题以及杂散电流干扰问题、使该管道阴极保护参数处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埋地管道防腐层局部剥离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军  贾红霞 《油气储运》2003,22(1):51-52
通过分析发现埋地长输管道防腐层局部剥离的主要原因是防腐层老化,阴极剥离和防腐层施工质量及性能差,指出了防腐层局部剥离对阴极保护电流的屏蔽和应力腐蚀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在管道设计选材,阴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孤东管网优化运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  张国忠 《油气储运》1996,15(4):25-27
孤永东和孤罗东两条管道承担着孤岛、孤东和桩西的原油输送任务,按现行工况运行,各站节流较多,能源浪费较大。根据管道现有设备条件分析了运行现状,给出了孤永东管道和孤罗东管道的运行参数。在不改变现有设备条件和确保原油外输任务的前提下,制定了优化运行方案,即把两条管道作为一个输油系统,选择以两条管道的最低进站油温为最低允许输油温度,孤岛首站总的输油量合理匹配给两条管道,这样实现了孤永东管道全年压力越站,减  相似文献   

16.
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兴  柳岩 《油气储运》2006,25(7):52-56
针对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特点,介绍了不同的站场和管道发生故障和事故的情况、概率及可能对输气系统造成的影响。列举了国内输气管道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和加拿大的几个典型管道事故案例,通过事故原因分析,并针对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及运行阶段降低故障和事故发生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管道行业由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坚持以"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聚焦智慧管网,经过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建立了人工智能与管道行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在已有管道运营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工业互联网、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等技术,形成了站场智能巡检、分输智能控制、流量计智能检定等核心技术,推动了天然气管道站场智能运行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全面智能感知技术,开展了天然气泄漏检测、站场运维巡检智能化管控、压缩机组与流量计智能监测等核心技术创新;构建管道风险智能管控技术体系,推进了管道线路风险智能识别、光纤安全预警、管道智能防腐等核心技术的提档升级。在此基础上,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高效推进智能管道运行效率再升级,构建了"全方位感知、综合性预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的智能管网雏形,为中国油气管道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姚毅 《油气储运》2000,19(1):46-48
在对乌克输油管道检测和评价的基础上,从线路改造,站场改造,管道防腐等方面对该复线油改气工程进行了风险性评估,设计和施工,系统介绍了该改造工程的调研,设计,施工和投运等工作。与新建输气管道相比,该工程节约投资两亿多元,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9.
野战输油管道的长度因战场的变化而不同,运用流体力学、概率论和组合数学建立了管道平均可达流量在管子可靠性、连接的可靠性、阀门可靠性、泵站可靠性、稳定时间和调节频率等因素影响下随管道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管道的输送能力随泵机组可靠度的降低和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该数学模型有助于决策者根据战场情况预知将要敷设的管道可能达到的输送量。  相似文献   

20.
东黄老线剩余强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是管道腐蚀与防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东黄老线为例,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我国对管道剩余强度的两种评价方法,以及该评价方法在东黄老线停输封存后再启输中的应用。通过该评价方法对管道运行压力的分析计算,确定了东黄老线的剩余强度,为合理制定东黄老线安全工艺运行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应用为今后在役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价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