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新育成的雄性不育系农系928cms-Q1261的胞质类型、败育时期和遗传机制,为其育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育系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鉴定育性表现,通过测交、姊妹交、反交对不育性的遗传进行分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胞质类型,通过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农系928cms-Q1261雄穗无花药外露,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表现稳定;质不育基因来自自交系Q1261,为S型;核不育基因来自农系928,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小孢子从单核晚期开始自溶,成熟期完全降解;自交系郑58能保持其不育性。【结论】农系928cms-Q1261属于S型不育胞质,是一种无花粉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恢复系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百日草雄性不育系,并探索其花药发育机制,为百日草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采用自交F2代出现的不育材料连续回交获得的不育系再进行兄妹交、可育株自交,结合与多个自交系测交进行不育类型鉴定,并对其细胞学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百日草深红色单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AH209AB。正常可育的花药,其药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雄性不育株花瓣退化或丝状,雄蕊退化成丝状,内无花粉,外观呈绒毛状;花药在造孢细胞组织形成后,没有继续分化产生药壁结构、花粉母细胞及其花粉,为完全的结构性雄性不育类型。【结论】该雄性不育系属于无花粉囊型不育系,在F1代种子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旨在摸清新育成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PH6WCcms-LK18’的胞质类型、育性稳定性并得到其恢复系。应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鉴定不育系‘PH6WCcms-LK18’的胞质类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交筛选其恢复系。结果表明:不育系‘PH6WCcms-LK18’属于C型不育胞质,开花期雄穗无花药外露,花药内无花粉,是一种败育彻底的无花粉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表现稳定,自交系‘HP530C’‘3182C’‘WK798-1’能保持其不育性,‘郑58’‘PH5AD’‘PH4CV’可恢复‘PH6WCcms-LK18’的育性,可作为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4.
周发松  瞿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5):438-440,T001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卫星搭载的玉米自交系鲁原3624自交后代中选育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花粉镜检对其育性进行鉴定,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了不育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另通过测交、正反交、回交以及自交对不育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材料雄穗无任何花药外露,花药内基本无可染花粉粒,且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能稳定遗传,属于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玉米自交系的花粉养分含量作为组配良种的依据的可行性.[方法]在大田试验中,采集60份花期接近的玉米自交系的花粉,测定其氮和磷含量,通过频数分析明确其氮、磷含量的集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结果]花粉含氮量的变异系数(9.05%)明显低于含磷量(17.66%).郑单958和凤糯2146的父本自交系的花粉的含氮量与含磷量均相对高于其母本自交系,但其中只有花粉含氮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花粉大量元素养分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其含磷量;可利用花粉的氮、磷含量作为选育新品种的父、母本材料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确定晋玉1A的雄性不育类型,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并测定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应用晋玉1A雄性不育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乐东、山西晋中、忻州和运城,调查晋玉1A连续3年田间的育性;对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花药、花粉进行观察比较;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的花粉进行I2-KI染色观察;用专性PCR方法对晋玉1A的不育类型进行鉴定;以晋玉1A作母本,与158个自交系进行测配,对F1代进行田间育性调查,以筛查与之适配的恢复系与保持系;对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和BC1群体,进行育性调查;对晋玉1A及郑58与10个玉米自交系杂交F1代的籽粒产量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晋玉1A在以上4个地点,连续3年的田间不育性状保持稳定。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外形相似,但其颖壳不开裂,花药不外露,无花粉散出。I2-KI染色表明,晋玉1A的花粉完全败育。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植株花粉的显微观察表明,64.4%的花粉粒能够被I2-KI正常染色,35.6%花粉粒败育,说明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型。经专性PCR鉴定,晋玉1A和昌7-2的细胞质都属于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昌7-2核基因组携带恢复基因,掩盖了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表型。郑用琏等设计的专性鉴定引物特异性更强。在以晋玉1A作母本进行测配的158个自交系中,鉴定出96个保持类型,47个恢复类型和15个半恢复类型。在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中,存在3.1%—8.7%的不育株,表明恢复系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10个自交系配制的同父异母杂交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对这些杂交种F1代配合力分析表明,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略高于郑58。【结论】晋玉1A属于S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不育性状稳定,花粉完全败育,在现有玉米种质资源中有一定量的恢复与保持类型材料。它与昌7-2杂交的F1代植株能够产生正常雄穗并散出可育花粉。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使得花粉可染率向可育方向偏移,并导致F2群体中出现不育株。用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相同父本配制的杂交种间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比郑58略高,可以在玉米杂交种选配中使用,也可用于转育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杂交种“吉葵杂一号”是三系杂交种。其亲本不育系(A)由HA89A转育而成,保持系(B)为NS—201—72的自交系,恢复系(C)为索里姆82自交系。从1980年起,以NS—201—72的自交系对HA89A进行转育,至1984年HA89A形成了新的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而NS—201—72自交系则成为相应的保持系。1984年以该新的不育系与不同的自交系杂交,共配制832个杂交组合。经过组合鉴定,杂交种的选种圃和鉴定圃试验,于1987年选出了优良的杂交种,其亲本编号为“不育  相似文献   

9.
对4个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自交系进行开花期遮光处理,研究花粉活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正常光照15%的条件下,不同自交系番茄花粉萌发和染色结果有显著差异,花粉萌发率和深色花粉率较高的自交系耐弱光较强,反之较弱。因此,花粉萌发率和染色深浅度可作为番茄自交系耐弱光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 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 960 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自交系FAPW和BN490A组配的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利用t测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单倍体花药外露、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率较低(28.2%),大部分花药外露(81.3%)和小部分花药不外露(15.6%)的单倍体花粉可育;花粉可育的单倍体花药大小大于花粉败育的单倍体,但在花粉可育的单倍体植株中,花粉的育性并未随着花药大小的增大而提高。在实际单倍体自然加倍过程中,可以依据玉米单倍体花药外露与否、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通过花药是否外露与花药大小判断雄穗的育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南瓜4个品种以及印度南瓜2个品种的种间杂交,观察其杂交各阶段亲和性表现。为南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从授粉过程到胚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及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SOD酶、POD酶活性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差异显著。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胚的育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3个奥帕克-2(O2)玉米和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相互杂交和自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的粒重、籽粒密度和赖氨酸含量的杂交优势表现特点。结果表明,用普通玉米和O2玉米自交系作母本杂交当代粒重较自交有较大优势,并且同类型内杂交优势小于类型间杂交优势;各自交系杂交当代籽粒密度和自交相比优势不大或无优势,只有用普通玉米花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优势较明显;同类型自交系间杂交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和自交相比无差异或差异不大,用普通玉米花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可使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随后开始崩溃,形成空瘪皱缩的花粉粒。雄性不育材料WBMs胞质的小孢子败育过程与S组唐徐胞质不育材料类似,败育发生晚,绒毡层等体细胞活动正常,属典型的配子体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6.
The haploid-inducing line Stock 6 was used to produce haploid maize and expected to obtain maize haploid plants successfully. The detailed meiotic studies on selected haploid maize (n = x = 10) were conducted. Cyt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a high frequency of meiotic abnormality occurred in both meiosis Ⅰ and meiosis Ⅱ. During the prophase Ⅰ, univalents were common configurations, and there were bivalents or trivalents in some pollen mother cells, however, a few cells containing five bivalents were also observed. After prophase Ⅰ, chromosomes did not congregate in a single metaphase plate but they were scattered in the cytoplasm. At anaphase Ⅰ, the chromosome distribution was highly irregular with almost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In some cells, chromosomes were grouped into the three or four masses and several spindles appeared. At the tetrad stage of meiosis Ⅱ, eytokinesis splitting abnormality occurred, and a variety of diad, triad, tetrad, pentad, hexad, as well as decury microspores were easily observed. As a consequence of abnormalities of the two meiotic stages, various microspores and the pollen were almost completely sterile. grains with different size were formed, and its pollen grains  相似文献   

17.
大豆光敏雄性不育株88-428BY-827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长光照条件下的大豆光敏雄性不育88-428BY的雄性可育株为对照,对其短光照条件下的雄性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在发育各个时期都发生。88-428BY-827雄性不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的行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异常现象:联会异常、单价体、三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粘连、染色体桥、染色体不均等分离等;单核小孢子阶段小孢子饱满、细胞核内染色体明显且超出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少数小孢子的萌发孔为4个;成熟的花粉粒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甚至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