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结合三明市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中所调查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列出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竹子     
印度是盛产竹子的国家,根据印度官方统计资料(《印度森林》1984),全国有竹林面积209.7万公顷,立竹蓄积量3680万吨,大致相当于我国竹林总面积的2/3和竹子蓄积量的1/3,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产竹大国。 印度竹子分布十分广泛,除查漠、克什米尔和塔尔沙漠以外,全境都有竹子的自然分布。印度东部的Arunachal邦、阿萨姆和西孟加拉是印度竹子的分布中心,其蓄积量占全印度蓄积量的50%以上。除此以外,盛产竹子的还有安达曼、Madhya邦的Bastar地区以及南印度西部山脉。平原和丘陵地区只有很少竹种有自然分布,但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面积人工竹林多分布在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的丘陵。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以自然裸露坡地作为对照,利用2016年8月14日安吉县山湖塘综合观测场的降雨和土壤侵蚀过程数据,研究了不同植物篱对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植物措施中,毛竹林保留林下植被小区由于植被盖度达到95%,其水土保持效果最好、最稳定,其次是竹子全面抚育小区,最差的是落叶经济林全面抚育小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竹子重要害虫缅甸安小叶蝉(Anaka burmensis Dworakowska)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给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本文采用普查和定点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竹子主产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缅甸安小叶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重庆、湖北、福建等9个省区市,其中广西、广东、四川、重庆、湖北、福建为其新记录分布省区市;缅甸安小叶蝉取食为害多种竹子,危害程度由重至轻分别为:慈竹、苦竹、糯竹、撑绿竹、麻竹和箬竹。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素来竹子品种甚多,广泛分布于各地,是世界竹子类的中心,素有竹子王国的美称。观赏竹外感形状美丽可观,生来强健、易于繁殖,其不同高低,不同叶形等的各种姿态各领风骚,成为城市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埋竹于园中,以竹造园,园林有了竹子更加秀丽,竹子也会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便利生长,这是其一,以竹造景,更加显得景气。无论  相似文献   

6.
竹子叶蝉类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李子忠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385-2388
叶蝉类昆虫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竹子上常见的昆虫类群之一,不少种类是竹子上的重要刺吸式害虫。对竹子叶蝉的种类及分布、发生及危害、生物学及生态学、天敌、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竹子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与再生能力,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的植物资源。目前,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热带森林锐减,天然林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国际市场对竹制品需求的日趋增加,竹子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竹子资源的利用成为了很多地方的重要产业支柱。为了进一步扩大竹子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利益,加大竹子的栽培规模是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样地调查结合线路调查,研究了三明市板山工区显存南方红豆杉林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等林分均有分布,干扰强度(人为采伐)对南方红豆杉数量、个体有很大影响。在干扰较小的林分,南方红豆杉群落呈现复层林,表明其在适当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更行能力。利用南方红豆杉生物学特性,进行人促更新,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严禁采伐,建立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强化林政管理,技术手段与政府部门双管齐下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群落的更新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竹子的分布、观赏和生态价值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中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表明竹子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科技、文艺、日常生活,且升华为中华民族品格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由于服务对象、空间尺度、技术水平都发生了变化,竹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范围、数量、种类、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未来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竹产业开发的前景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竹子大园”;对竹子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被称为世界“竹子古国”;现代竹产业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被称为“竹子强国”。由于竹子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价值高的特点,在我国山区综合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研究简要论述了世界竹子的种类与分布、中国竹子利用的悠久历史、竹产业开发现状;详细论述了竹产业在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竹子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3-2007年的资料,分析了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变化和时间与树种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包括21种虫(螨)害和11种病害,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板栗疫病、桉树焦枯病、毛竹枯梢病和萧氏松茎象等属危险性病虫害。1993-2003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波浪式缓慢上升,2004年后则急剧增大,呈现持续大面积发生格局;其成因主要有:(1)马尾松毛虫和刚竹毒蛾暴发周期缩短,发生强度增大;(2)竹蝗再度猖獗;(3)一些次要害虫如松墨天牛和竹舟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4)萧氏松茎象和桉树焦枯病等新的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发生。松树和毛竹是主要受害对象,具有病虫害种类多和发生面积大的特点。笔者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有效的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毛竹害螨和松针褐斑病的灾变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三明长期人工经营的毛竹林林下植物包括41个科84个种的灌木层植物、15个科28个种的藤本层植物、22个科30个种的草本层植物。并初步探讨了林下植物各层次的数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福建省三明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了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切断火源,降低火灾造成的亏损,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为研究区域,整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    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计算得出阻隔网密度和最小控制面积,然后利用空间分析、水文分析以及面向对象的空间特征提取等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位置,再结合阻隔网现状,优化选取防火树种与阻隔网宽度,最终计算得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对将乐县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综合规划。    结果   最终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密度为19.04 m/hm2,最小控制面积为10 hm2,共需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3 591.67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1 846.64 km,沟谷防火林带阻隔网384.21 km,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1 360.82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12 m进行计算,沟谷及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9 m,得出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总面积为3 786.49 hm2,通过对比将乐县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选取以木荷为主,油茶、毛竹等为辅的防火树种 ,既能发挥较好的抗火性能又兼具经济效益。    结论   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重在实效的原则,在总结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营建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最小控制面积、林带的位置、林带的有效宽度、树种的选择等重要参数之后,对将乐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优化,不仅达到相关规定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标准,并且建设成本可控,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0.3公顷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格氏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于42科68属,其中单种属占67.6%,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87.3%.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垂直空间上常可分为三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丛生竹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本文从1982年至1985年先后用四年时间、调查了福州、永春、南安、晋江、漳州、龙溪、长太、南平、建殴、尤溪等20多个县、市丛生竹类的害虫,共采集有500多号标本,经鉴定计有108种,隶属于8目39科,现分为叶部害虫、枝梢害虫、秆材害虫及笋根害虫四个部分初报如下,各部分的目和科以昆虫分类系统排列,属和种则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害虫的寄主分布均以有采到的标本为依据,标本存放福建林学院昆虫标本室。名录中(△)表示幼虫(或若虫)为害,(○)表示成虫为害。  相似文献   

16.
格氏栲种群及其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应用频次比较、Taylor指数和Iwao方法全面分析了三明小湖格氏栲种群及其13个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格局和时序变化规律,揭示了组成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各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的成因及种群密度变化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汀槟榔芋种植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槟榔芋在福建省三明市山区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生长周期短、效益好等优点.该文总结了长汀槟榔芋在三明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和分形分析方法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格氏栲群落的林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群落来看,优势立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分布。同时,格氏栲种群优势地位明显,说明格氏栲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特点进行研究,并与临近的格氏栲天然林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200 m2格氏栲人工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种,少于相同面积的天然林群落(87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热带属比例(87.50%)高于天然林(76.56%)。高位芽植物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比例(71.43%)小于天然林(89.66%)。格氏栲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差,物种少,乔木层、灌木层和层外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天然林群落;天然林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乔木层树种多,有3个亚层,灌木层发达,有2个亚层,种类较多,草本层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20.
章文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81-12482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梅列区名木古树的资源现状、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特点、管护情况和保护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