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研究柱花草菠萝皮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00 %柱花草单独青贮(CK)、70 %柱花草+30 %菠萝皮(SP1)、60 %柱花草+40 %菠萝皮(SP2)、50 %柱花草+50 %菠萝皮(SP3),青贮30 d后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柱花草与菠萝皮混合青贮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丁酸和氨态氮/总氮,提高了发酵品质;各混合组随菠萝皮混合比例增大,乳酸增多,pH值和丁酸降低;SP2、SP3处理组pH值、乙酸、丙酸、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总氮无显著差异。从发酵品质和菠萝皮利用角度出发,50 %菠萝皮和柱花草混合青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酶制剂对苎麻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苎麻与麦麸(80%苎麻+18%麦麸+2%蔗糖)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10 mL蒸馏水(对照组)、纤维素酶2 g/kg、纤维素酶2 g/kg+半纤维素酶0.4 g/kg、纤维素酶2 g/kg+半纤维素酶0.4 g/kg+果胶酶0.7 g/kg,30天后开包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苎麻与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均较好。与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的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但是对pH值、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酶制剂能够有效提高苎麻混合青贮的品质,单独添加纤维素酶与复合酶制剂无显著性差异,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组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热带牧草资源,研究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为调制高品质的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热研4号王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混合青贮比例分别设置为100∶0(CK)、85∶15(A1)、70∶30(A2)、55∶45(A3)4组,青贮30 d后开封取样检测。结果表明:A2组混合青贮感官评价最佳,随着热研2号柱花草比例的升高,pH和氨态氮/总氮(NH3-N/TN)值逐渐升高,A1、A2、A3组与CK组差异显著(P<0.05);乳酸(LA)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CK组(P<0.05);各试验组乳酸/乙酸(LA/AA)值均大于2.6;且A2组丁酸(BA)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随着热研2号柱花草比例升高,各处理组粗蛋白(CP)、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含量随之升高,且显著高于CK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逐渐降低,且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  相似文献   

4.
分析添加尿素和废糖蜜对青贮菠萝茎叶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测定青贮后菠萝茎叶养分的瘤胃降解率。为提高菠萝茎叶的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直接青贮菠萝茎叶为对照组,分别添加10 g/kg尿素、20 g/kg废糖蜜、10 g/kg尿素+20 g/kg废糖蜜为试验组,青贮45 d后进行营养成分、养分的瘤胃降解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 g/kg尿素青贮菠萝茎叶可以显著降低单宁含量,提高粗蛋白(CP)、氨态氮(NH3-N)含量(p0.05);添加20 g/kg废糖蜜,CP、单宁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10 g/kg尿素+20 g/kg废糖蜜,CP、NH3含量提高,乙酸含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中,DM、CP、中性洗涤纤维(NDF)在瘤胃内经72 h后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中,添加10 g/kg尿素+20 g/kg废糖蜜可以显著提高青贮菠萝茎叶的品质,并提高青贮菠萝茎叶养分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5.
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促进种养结合,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材料,添加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进行青 贮比较试验,研究高水分饲料油菜青贮技术。试验分为5组,分别将20%的各碳水化合物原料(麸皮、玉米粉、米糠、 玉米淀粉)与高水分饲料油菜混合青贮,青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营养成分、pH、有机酸含量等。结果表明, 添加各碳水化合物原料均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的含水量至70%以下。油菜添加上述碳水化合物青贮后,可改善青贮 感官品质,显著提高乳酸含量,降低pH;其中,玉米粉与油菜混合青贮后因感官评分高、乳酸含量最高且氨态氮含量 最低,被认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利用热区农业废弃物砂仁茎叶及优质牧草资源,添加不同比例的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研究其对王草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以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按照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鲜重基础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和砂仁茎叶的混合比例依梯度分为100∶0(对照组)、90∶10(A1组)、80∶20(A2组)、70∶30(A3组),每组均加入10 mg/kg的EM菌,青贮30 d后开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酸(LA)/乙酸(AA)比值均大于2,均有少量丙酸(PA)和丁酸(BA)检出。A2和A3组感官品质为优良;随着砂仁茎叶比例升高,青贮料pH显著升高,各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均呈现上升趋势;铵态氮/总氮(NH3-N/TN)、LA和AA含量逐渐降低,且A3组NH3-N/TN显著低于CK和A1组(P<0.05);各处理组LA和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LA和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3组的DM、CP、EE和AS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且A1、A2和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从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考虑,建议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以30∶70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添加剂对柱花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原料, 通过直接青贮(CK)、 添加山梨酸(0.2%)、 蔗糖(2%)、 青贮宝(0.1%)等处理, 30 d后测定了柱花草青贮饲料pH值、 乳酸、 乙酸、 丙酸、丁酸等含量并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 柱花草直接青贮品质较差, 添加山梨酸、 蔗糖、 青贮宝等处理能降低pH值和提高乳酸含量, 添加2%蔗糖能极显著降低pH值(p<0.01)、 提高乳酸含量(p<0.05), 改善青贮品质, 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的尿素和新银合欢对王草发酵品质的影响。尿素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3%、0.4%和0.5%,新银合欢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3、1/2、2/3和100%,另设100%王草组作为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银合欢添加组的青贮品质均优于尿素添加组。在尿素添加组中,所有添加尿素组和100%王草对照组青贮品质较差,说明王草青贮单独或添加尿素青贮的效果不佳,在实际运用应尽量避免使用这2种方法进行青贮。在新银合欢添加组中,青贮品质由高到低的排列为:1/3新银合欢组、1/2新银合欢组、2/3新银合欢组和100%  相似文献   

9.
以烘干鸡粪、尿素、磷酸氢二铵等作为氮源,调整椰糠发酵堆(椰糠基质)的碳氮比为30:1,并添加酵素菌进行短期发酵,研究椰糠基质在添加不同氮源发酵后的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发酵后椰糠基质的有机质含量均呈动态下降的趋势,其中以纯鸡粪为氮源的A、H处理的有机质含量下降最多。(2)发酵后椰糠基质的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以C、F、E、B、D等含化肥氮源的处理较高;速效钾的含量,以A、H两个以纯鸡粪为氮源处理的含量较高,以E、D两个以部分鸡粪为氮源处理的次之。(3)从发酵后椰糠基质的养分含量分析来看,以C(100%磷酸二氢氨-氮)、E(33.3%鸡粪-氮+33.3%尿素-氮+33.3%磷酸氢二铵-氮)、F(50%尿素-氮+50%磷酸二氢氨-氮)处理发酵后的养分含量较高,为椰糠基质发酵的优良配方。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酸和蔗糖两种添加剂对红麻青贮的影响。以刈割后的红麻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计量的蔗糖(10 g/kg,15 g/kg和20 g/kg)和甲酸(3 m L/kg,6 m L/kg和9 m L/kg),并分别设空白对照,密封青贮60 d后分析。结果显示,添加蔗糖或者甲酸能够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P0.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红麻青贮饲料的PH值,实验组p H均小于4.0,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均没有检测到丁酸含量,青贮发酵品质良好;且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认为,添加20 g/kg的蔗糖得到的红麻青贮饲料的品质优于其他实验组,添加9 m L/kg的甲酸得到的红麻青贮饲料的品质优于其他实验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播期对青贮大麦产量、青贮原料品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3个大麦品种(系)(垦啤麦13、P13-3和甘啤4号)为材料,分别于3月18日、4月2日、4月17日播种,对其青贮农艺性状、干草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贮大麦生育期大幅度缩短,4月17日播种时生育期较3月18日缩短22~23 d。晚播会显著降低大麦干草产量,晚播(4月17日)时3个品种(系)干草产量比早播(3月18日)降低15.2%~24.2%,其中垦啤麦13降幅最大。推迟播种使垦啤麦13和甘啤4号茎、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上升。晚播使P13-3和甘啤4号洗涤纤维含量(中性和酸性)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显著降低P13-3的粗蛋白含量,提高甘啤4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播期对青贮品质影响因品种(系)而异,晚播降低了甘啤4号青贮的pH值、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含量,对其他品种(系)无显著性影响。总体来看,新疆青贮大麦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比较Ca_3(PO_4)_2模拟磷胁迫条件时3种氮处理(NO_3~--N、NH_4~+-N、NO_3~--N+NH_4~+-N)对玉米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KH_2PO_4处理相比,磷胁迫处理时,硝态氮、铵态氮及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玉米整株生物量分别降低38.1%、17.4%和20.8%;与此同时,铵态氮处理的玉米植株全氮、氮素累积量、有机氮及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而硝态氮处理时全氮、氮素累积量、有机氮显著降低,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与硝态氮及铵硝混合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的玉米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小。因此,本试验中,铵态氮处理的玉米更耐磷胁迫,表现为增加了氮的吸收和积累以及增强可溶性蛋白降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肥配施(INF+M)和有机无机缓控释肥配施(INF+M+S)5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菠萝叶片数、干物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后,NPK处理叶片数高于其他处理,约为84片。INF+M和INF+M+S处理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20.28%和23.16%,而INF与NP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NF+M+S处理氮、磷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8.33%、2.77%,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INF和INF+M处理对氮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磷、钾积累量。此外,INF+M+S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转运量,增幅依次为62.32%、189.83%和30.79%,INF+M处理氮、磷、钾转运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而INF处理则降低了磷、钾转运量。相较于CK处理,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冠芽养分分配率,3种减量施肥处理较NPK均提高了收获期菠萝果实养分分配率,减少了叶片等营养器官养分分配率,其中INF+M+S处理果实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31.43%、66.60%和147.33%。INF、INF+M和INF+M+S处理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64%、19.35%和37.09%,且INF+M+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施肥处理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INF+M+S处理下菠萝产量最高,且能提高养分积累量、养分转运量和果实养分分配率,为菠萝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吴元奇  王伟  赵丽  邱贵兰  唐兰  杨荣  张艳茹 《玉米科学》2022,30(5):99-107,115
以试验前期筛选适合西南地区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分别在两年三地进行试验,探究氮肥、密度、环境及其互作对青贮干物质产量、品质的影响。2018年结果表明,减氮施肥能替代传统施肥,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先增加后降低,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升高。2019年在雅安和合川试点,减氮10%和 30%与常规施氮(纯氮 300 kg/hm2)相比,各品种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 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怀化试点,减氮 10%处理下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和减氮 30%处理,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氮密互作对青贮玉米品质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两年干物质产量及品质,在种植密度 71 250~82500株/hm2搭配减氮 10%~30%时,青贮玉米产量达到最高且品质没有降低或降低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风险,为洞庭湖双季稻区化肥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F)、减氮20%配施硼硅肥(0.8CF+B/Si)、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0.8CF+0.2OM)、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氮肥增效剂(0.8CF+0.2OM+N-serve)、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硼硅肥和氮肥增效剂(0.8CF+0.2OM+B/Si+N-serve)共6个处理,研究化肥减氮配施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处理早稻产量较CF均有一定下降,而晚稻产量提高2.02%~5.03%。田面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氮素流失风险也增大。与CF处理相比,化肥减氮配施处理早晚稻季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降低8.08%~35.05%、5.88%~34.22%和5.02%~18.06%,有效降低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其中以0.8CF+0.2OM+N-serve处理效果最好。施氮肥后一周是氮素流失的高风险时期,随后各处理田...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壤区稻 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连续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不施氮(N0)、常规施氮(NNL)2个对照处理与6个氮肥减施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经济效益、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传统施氮量20%的条件下, 30%常规氮肥用量 + 50%厩肥有机氮肥用量(30F + 50M)、30%常规氮肥用量 + 50%缓释氮肥用量(30F+ 50S)产量与NNL持平,比80%传统氮肥用量(80F)分别增产4.7%和5.2%;其余减施氮肥处理与80F产量基本持平。产量构成因子在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负相关。经过3年6季水稻种植,土壤肥力除有效钾外,处理30F + 50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分别比NNL处理提高了21.3%、7.0%、34.7%、4.9%、41%。其中,有机质、有效磷含量、pH值均显著高于80F处理。其余各减施氮肥处理与80F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南方双季稻连作区,在减少施氮20%的条件下,30F + 50M、30F+ 50S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两种菌剂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嗜热菌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对木薯秆基质化的影响,本试验对6种不同处理(木薯秆、木薯秆+嗜热菌、木薯秆+有机菌曲、木薯秆+鸡粪、木薯秆+嗜热菌+鸡粪、木薯秆+有机菌曲+鸡粪)的木薯秆基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C/N)、pH值、全K(TK)、全P(TP)、电导率(EC)及其他各项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的添加均能加快木薯秆基质的腐熟,但不同处理间腐熟速度有一定差别;两种菌剂的添加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发酵结束后,木薯秆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因此,两种菌剂可以在木薯秆基质化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秸秆及生物炭添加对燥红壤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生物炭和秸秆施用之初对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生物炭(BC,用量为烘干土的1%)、秸秆(S,与生物炭等氮量)和空白(CK)3个处理。培养在75%田间持水量,30℃恒温箱中进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均可改善土壤性状,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其中秸秆对土壤pH值和速效钾的改善作用更突出。秸秆可以显著减少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促进氮的生物固持,由此显著减少N_2O的排放。生物炭能显著促进硝化作用的进程,提高硝化程度,使得土壤N_2O集中于短时间内排放,但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造成这一原因可能源于生物炭的用量少,影响了其对N_2O的吸附。生物炭施用利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热带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显著增加了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秀芝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2,20(6):123-127
以1989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氮磷钾肥配施(NPK)及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牛粪+NPK、秸秆+NPK)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与不施肥(CK)相比,分别提高192.0%、218.3%和192.6%。NPK、牛粪+NPK及秸秆+NPK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处理。经18年长期定位试验,与试验初期相比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碱解氮含量,以牛粪+NPK处理效果最好,分别增加46.6%、28.6%和36.8%。施用牛粪及秸秆后土壤pH值年纪间变化不大,长期施用化肥土壤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挖掘东北黑土雨养农业区春玉米增产潜力,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种施氮方式,氮肥1次性施入(CK)、底肥40%+拔节期追施60%(T1)、底肥40%+拔节期追施20%+大喇叭口追施40%(T2)、底肥40%+拔节期追施15%+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15%(T3)、底肥40%+拔节期追施10%+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T4),研究不同处理玉米花后穗位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PEPc)及子粒容重和产量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玉米灌浆过程。结果表明,T4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与氮肥1次性施入(CK)相比,T4处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Pn和PEPc显著提高了42.8%和20.6%,玉米有效灌浆期延长13.7 d,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延后2.4 d,子粒容重提高1.2%。在东北半湿润雨养农业区,按照底肥40%+拔节期追施10%+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方式施用氮素(T4)可以获得更多光合产物,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子粒重量,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