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hm2左右,其中90%是夏玉米。因此夏玉米产量的高低,对全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夏玉米的产量水平,我们通过试验、示范,提出了实现我省夏玉米高产的几项关键措施。1选用高质量的优良杂交种杂交种在玉米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据国内外研究证明,近代玉米增产效益中,杂交种的增产作用占20%~40%。因此,合理选用优良杂交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基础。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在生产上应选用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熟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如郑单958、安玉…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淮北地区夏玉米主产县之一,渍害是影响这一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夏玉米因受到涝渍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直至失收。特别是1991年多雨年份,夏玉米的渍害尤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万亩夏玉米受涝渍危害面积达15.3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9.3%,受渍减产30%以上的面积达8.7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占0.69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机械播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机械播种(以下简称“机播”)面积发展很快.通过商丘市各县区调查.2006年机播面积占夏玉米总面积的90%~95%。夏玉米机播有很多优点.一是解决了繁重的人力穴播、开沟点播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播种速度快,实现抢时早播;三是由于机播种子散成一条线,有利于多留苗.一部分竖叶型耐密植品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了产量。但是.机播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玉米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产量。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不同品种,对密度的要求各异。为了探讨我省中部地区夏玉米合理群体结构,和主要生育指标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为生产提供依据的目的。我们于1981年进行了夏玉米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质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冬小麦等行距种植(15.6 cm)相比,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机播夏玉米的出苗率明显提高,六叶展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较好,整齐度明显提高;2种行距配置处理夏玉米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6.7%,产量增加10.2%,13.0%,周年产量分别增加5.76%,5.29%。因此,适当改变行距不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反而有利于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的提高,提高夏玉米及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6.
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产量最高和最低品种相差1 050...  相似文献   

7.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2,总产61.4万t,每667m2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以来,我市每年都采用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培创小面积夏玉米超高产试验田,其中,1996年全市有5处0.45hm2夏玉米平均产量达到了13500kg/hm2;1997年在上述地块继续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虽然在玉米生育过程中,遇...  相似文献   

9.
<正>夏玉米是山东省邹城市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63.5万亩,占邹城市耕种面积的50%左右。平均单产550千克左右,夏玉米高产攻关田连续三年平均单产750.4千克。笔者通过分析全市夏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依据邹城市夏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对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以及改善其商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现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夏津县夏玉米种植发展迅速,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4.4万hm~2,面积略低于小麦但产量高于小麦,是本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根据本县气候、地力及种植习惯,夏玉米在"播种—管理—收获"生产环节因地制宜推广"精量直播晚收"、"一增四改"及"一防双减"等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推动夏津县玉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的特点,将冬小麦夏玉米播前耕作统筹结合,以期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体系耕作方式的改良提供依据。以郑单958为验材,设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 3个处理,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2年研究结果表明,MR处理夏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增加,MN与MR处理的地上第3茎节变粗,MN处理的地上第3节间茎粗系数最大。MR与MN处理间抽雄期的基部茎节穿刺强度无显著差异,但较RN均显著增强,茎秆皮层厚度和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鞘面积较RN也显著增大,茎秆伤流速率较RN分别提高60.60%和46.70%,茎秆质量显著提高。此外,MN与MR的根重和根冠比较RN显著提高,地上节根根条数与干重也显著提高。MN与MR较RN处理分别增产26.33%与39.21%。冬小麦播前翻耕可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夏津县夏玉米种植发展迅速,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4.4万hm2,面积略低于小麦但产量高于小麦,是本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根据本县气候、地力及种植习惯,夏玉米在“播种—管理—收获”生产环节因地制宜推广“精量直播晚收”、“一增四改”及“一防双减”等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推动夏津县玉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叶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我省夏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有所增加,但对夏玉米的生育规律还了解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夏玉米叶片功能的研究,旨在探讨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与根、茎、叶、穗生长的关系,以及其在形成产量中的作用,从而为夏玉米丰产栽培措施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解决周口市玉米单作产量低,效益少,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问题,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秋作物,但我省属于夏播制种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生产季节的限制,加之1984年杂交种大积压亏损造成的影响,“重调轻繁”思想严重,制种高产配套技术也没有很好解决。近年来玉米制作面积逐年下降,产量低而不稳。为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力争一两年内实现杂交种自给”的要求,省种子管理总站在科学分析我省玉米夏播制种的优势、潜力和技术状况的基础上,从1988年起大规模地组织实施了夏播制种高产技术开发,以带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制种工作。经过连续三年的辛苦努力,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推动了全省夏玉米制种工作。1990年全省制种面积达到44.4万亩,平均亩产由1988年的88.7公斤提高到160.9公斤,总产0.71亿公斤,实现了杂交种的自给,彻底改变了依赖外援的局面。主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栽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省玉米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春玉米亩产800~1000斤以上,夏玉米亩产600~700斤以上的产量大批涌现。但从全省范围来看,发展很不平衡,亩产400斤以下的低产面积还很大,与全国高产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断续主攻单产,使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以实现增加粮食总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县于1988年大面积推广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面积达6万余亩,是当年夏玉米播种面积的15%,为单作夏大罢播种面积的一半,是夏玉米大豆二、四行间作面积的8.5倍.同1987年相比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面积增长了5.5万亩.全县已有80%的夏玉米种植村,  相似文献   

19.
2009-2011年在山东临沂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田,探讨了麦季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对两季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施氮量设4个处理,分别是0 (N0)、168.75 (N1)、225 (N2)和281.25 kg hm-2 (N3);氮肥追施时期设2个处理,分别为拔节期(S1)和拔节期+开花期(S2)。在S1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夏玉米和周年生物产量均表现为N3>N2>N1,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籽粒产量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麦季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而在玉米季则逐渐升高,但玉米季氮肥偏生产力N3与N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2条件下麦季施氮量由N2处理增加25% (N3),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麦季显著降低、在玉米季无显著变化。与S1相比,S2有利于提高N1和N2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但对N3条件下的这些指标无显著影响;而在玉米季,3个施氮量水平下夏玉米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综合周年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结果,麦季总施氮量225 kg hm-2及拔节期+开花期追氮是本试验条件和种植模式下的最佳麦季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已达250.83万hm2,产量131.63亿kg,占河南省粮食总产的28.73%,对如何提高我省夏玉米产量,本人结合工作实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