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黄冈市水稻生产上重要害虫,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大发生。甲胺磷等5种剧毒农药全面禁用后,为了进一步筛选出既能防治稻飞虱,又能兼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替代农药,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新开发出了40%稻丰散水乳剂,为了验证其防效及安全性,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防治稻纵卷叶螟几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持续大发生,成为黄冈市水稻生产上重要害虫。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后,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替代农药和制剂,我站在黄州区进行了多种农药大田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燕 《广西植保》2007,20(Z1):93-96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害虫.巴马县地处桂西北山区,由于2003年以前甲胺磷等剧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减少.  相似文献   

4.
组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恩施自治州水稻生产主要害虫,而这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发生为害,为了评估20%氟虫双酰胺WDG与防稻飞虱药剂组合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这些组合的优缺点(防治效果、持效期、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5.
杀虫单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试验李玲君,谢淑玲,陈永峙(浙江省苍南县植保站325800)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水稻的三大害虫。现用农药由于害虫抗性等原因,防效逐年降低。生产上急需以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农药来取代现用农药品种。为此,我们用8...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的简易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水稻上的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来势猛、发生重.稻纵卷叶螟原是局部发生、间歇为害的害虫,但现在随着施肥量增大、种植优质稻和矮秆品种等因素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常发性害虫.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常规管理稻田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为主要防治害虫措施的稻田生态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以明确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调控区稻田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大高峰期虫量仅分别为常规管理区的0.51倍和0.63倍;生态调控区稻周植被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数量几乎为0,而常规管理区最大高峰期虫量分别达到 23.61头/10网和82.03头/10网.生态调控措施还可以显著增加天敌数量,生态调控区稻田内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3.72倍,其稻周杂草上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5倍以上;同时,天敌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吻合度远高于常规管理区.说明生态调控措施能充分发挥稻田及周边非稻田生境的保益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持续大发生,成为黄冈市水稻生产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王培  符伟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6):202-207
基于兼治水稻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杀虫单剂缺乏的现状,2014-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以及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以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最为理想,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0%~93.62%和86.57%~90.81%,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7.60%~82.24%。其次为三氟苯嘧啶与溴氰虫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高效且兼治稻纵卷叶螟;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3%~86.75%和67.31%~75.30%,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9.07%~84.30%。三氟苯嘧啶与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阿维菌素混配对稻飞虱高效,但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但后期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一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使用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配,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汤金仪,胡伯海(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主要种类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主产稻区最重要的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具有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全国各主产...  相似文献   

11.
用50%结果表明.丙溴但对稻飞虱的防虱的兼治药剂。丙溴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3磷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效差.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吡虫啉药效相比,差异种水稻害虫的田闽试验。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极显著.建议不作为稻飞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每667m2用锐劲特30mL 艾美乐2g,在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及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药后28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以上,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4.2%,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危害,达到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劳恒  梁松世  刘在松 《广西植保》2007,20(Z1):53-56
稻纵卷叶螟是影响灵山县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发生量大、虫情复杂和抗药性上升,给预测和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农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40%叶胺磷乳油是贵阳黔农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新型复配农药,1990年6—8月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为40%叶胺磷乳油(贵阳黔农化工厂提供),每亩用量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以不喷为空白对照。试验在白泥镇和小河乡进行,示范在白泥镇环城村进行,面积100亩。 2.防治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药时间为:稻飞虱一至三龄若虫高峰期7月6日施药,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6月  相似文献   

15.
高毒农药替代制剂防治稻飞虱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稻飞虱持续大发生.成为黄冈市水稻生产重要害虫。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后,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高效低毒替代农药和制剂,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安排,湖北省农药检定管理所委托.我站在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多种替代农药及制剂的大田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近10年江西省三化螟、二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稻粉虱等害虫的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稻虫杀净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三化螟三种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效果与甲胺磷相当,且对稻田有益生物种群的杀伤力小。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目前水稻上的三大主要害虫。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品种,以取代有机氯。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三次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试验方法 供试药剂为近年推广的新品种和常用农药甲较好的共14种。分别在两螟幼虫二龄高峰期、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20.
唐涛  马明勇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2019,45(3):215-22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