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龙头山林场位于围场县中北部,伊逊河纵贯全场,查字作业区延伸至赛罕坝下。海拔1000至1500米,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全场总经营面积174479亩。天然次生林59729亩,落叶松人工林67450亩,森林复被率已达71%。目前尚有宜林地近50000亩。 为了解决落叶松种子奇缺的困难,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在各级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两年来,共整建华北落叶松采种母树林5350亩,占落叶松人工林的12.5%,已初步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为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我省从一九六○年左右先后在长春、吉林、通化等地发现该病,以后发病面积逐年扩大,至今几乎全省所有落叶松人工林均有该病发生,影响着林木生长.历年发病严重的林分,林木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均减少50%左右,甚至有的死亡.所以对早落病进行防治是保证林木速生丰产,巩固现有造林成果的重要措施. 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4.
三、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为害严重,蔓延迅速。 1.分布与为害该病在1938年发现于日本北海道,1960—1969年仅北海道地区因该病的为害伐除烧毁的落叶松人工林达9700公顷。我国于1973年首先在吉林省汪清和延吉县发现此病,当时仅有零星单株或小团块状分布。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均有太面积发生。山东省局部地区也已发现该病。据1978年考察,我省受害面积为17万公顷,每年损失生长量达7万立方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前言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广大革命群众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营造了大面积落叶松人工林,大部分已郁闭成林。但是,从1960年前后发现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简称:早落病)以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调查,至今几乎所有落叶松人工林都程度不同的发生了该病。已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1 目的意义落叶松枯梢病Ghignarolia laricina(Sawada)Yamanoto et K. It是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落叶松人工林中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据1978年普查,辽宁全省已发生26万亩,至1981年已扩展到50万亩左右。全省有落叶松林277万亩,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20%。林木患病后枝梢枯萎,严重者枯枝成丛,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全省每年因该病的危害,损失木材近15万m~3。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陆续发现枯梢病,而且蔓延速度很快,危害也相当严重,轻者造成树木枯梢影响树木生长,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一种危险性新病害。一、分布及危害据1978年调查,我省丹东、本溪、扶顺、辽阳、营口、旅大,铁岭等地落叶松林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枯梢病。该病干1973年在东沟县孤山子和集贤林区首先发现,当时只是零星块状分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8年在东沟县调查落叶松林4260亩,发病率为87.1%,感病指数56.4。而桓仁县调查7200亩,发病率为73.5%,感病指数58;2年生苗5亩,发病率30%。我省落叶松林总面积277万亩,约5万亩发病,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在我市主要为害落叶松、黑松、红松。该害虫在我市是1964年发现的,当时,仅国营白泉林场六二八林班,有二百亩落叶松人工纯林发生为害。到1967年蔓延到全市九个国营林场,十几个林班发生,面积达一万五千亩。1968年全市被害面积扩大到五万七千亩,严重的是白泉林场连泉林班,有二百三十五亩八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树高四米,有虫株率100%,单株最多的虫口密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Iarici—Ieptolepis)是五叉沟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中的主要病害。10年生以上人工林中均有发生,严重的感病指数达70以上,连年扩散侵染,使树木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场有21年生的长白落叶松母树林,面积为233.77公顷。自1976年开始,对落叶松的早落病进行了综合防治,10年来,6万株  相似文献   

11.
直资县上高台林场地处阴山山脉,是一个以经营白桦次生林为主的林场.从六十年代开始引入针叶树,共营造针叶树人工林7.2万亩,保存面积6万多亩。其中华北落叶松5万多亩,已郁闭成林的有3.5万亩。为了促进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我场从1986年开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利用,共抚育4256亩。为了摸清抚育间伐的作业效果,我场对厂汗脑包、巨宝庄等营林区进行了调查,选设了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落叶松是吉林地区主要造树林种之一。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梢部害虫的相继发生、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森林保护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973年蛟河县青背林场等地落叶松人工林幼林发生松瘿小卷蛾(aspeyvesia zebeana)为害。1975年磐石县烟筒山林场等地同类落叶松人工林幼林又发生落叶松长须卷蛾为害,至今为害区域已扩散到全县4个公社,面积达2万余亩。这两种梢部害虫均造成主梢断折、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枮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近几年发生的危险性真菌病害。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四处蔓延,局部地区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为林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该病发生的原因,在我国曾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干旱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有人认为是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1972—1973年,长春市净月潭林场,对该病做了部分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未发现病原;同期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枯梢病是近几年在烟台市区落叶松人工林中,发生的一种危害甚大的真菌病害。树木染病后,造成枯梢,生长不良,树冠呈扫帚状,以至死亡。我们为了尽快模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1979年—1981年又在昆嵛山林场对此病进行了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将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分布及危害 据调查,该病在烟台市的蓬莱县、招远县、荣成县、栖霞县、海阳县和昆嵛山林场的落叶松林中都有发生,受害面积达26410亩。昆嵛山林场的六个林区中均有发生,其中三林区荒岭口的300亩落叶松被害最重,发病率达100%,感病指数45.5。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随着祖国林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广大林区职工和农村社队,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营造了大面积落叶松人工林,大部分已郁闭成林,成为我省重要森林后备资源。但是,由于60年以后发生的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使大面积落叶松林受到了严重危胁。1973年,这一病害刚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冰砬山国营林场他于西丰县东南部,距县城36km。东与吉林省东丰县接壤,南与清原县毗连,是我省东部林区的北部边缘。境内峰峦重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合红松、落叶松、樟子松和各种润叶林木的生长。蓄积置729792m~3。全场职工150人,其中干部21人。下设3个工区,一个人参养殖场,一处果园,一个综合服务公司。机械设备有汽车6台,拖拉机5台,木旋机床14台。我场从1956年建场至1969年这个阶段是以造林为主,14年共营造人工林46000亩。基本上完成了荒山荒地的造林任务。到1985年累计造林面积50247亩,保存率达90%以上,营造的人工林以落叶松为主,落叶松占  相似文献   

17.
森林鼠害在我省东部林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为害极大。害鼠冬季在雪下啃食树木的韧皮,部分啃度者为害较轻,除影响树木生长外,伤口长久不愈,树木易遭风折;环状啃皮者为害较重,可致导树木死亡。据1981年调查,桓仁县落叶松林鼠害发生面积已达3万余亩,占该树种全县总面积的10%。严重被害林分,被害率高达82%、死亡率达53%,平均15%,鼠害严重地威胁着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分布广,危害严重,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罹病林木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均比健康林木平均降低30%左右。为保护森林资源,我站从1973年以来进行了早期落叶病的专题研究和防治试验。几年来基本上摸清了该病病菌的流行规律和防治办法,开展了大面积的杀菌烟剂防治。经过五年  相似文献   

19.
我分场现有落叶松人工林10万余亩,1973年以来,有大面积人工林遭受落叶松尺蠖的严重危害,虫口密度,每亩达30万条以上。翠绿的松林针叶被吃尽,状如火烧,被害林分的年生长量,只有正常林分的1/3。面对这一新的课题,我场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坚持调查研究,建立了虫情观测点,不断探索害虫生活史和发生发展规律,开展群众性的防治试验,三年来基本上控制了虫情发展,有效地降低了虫口密度,保护了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而且危害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该病害蔓延迅速,仅我省就由1978年的26万亩扩大到1983年的50万亩,被害面积占落叶松总面积的20%。全省每年损失木材约6万立方米。为了尽快解决防治问题,我们于1978-1983年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小试、中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小试结果1978-1980年在丹东、本溪两地区的六个国营林场用39种药剂进行试验,筛选出11种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