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省桑疫病的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桑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之势,桑疫病已成为桑树主要病害之一,威胁蚕桑生产安全。本文针对桑疫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分析了该病在江苏省的发生流行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芳  于淦军 《江苏蚕业》2009,31(1):19-20
江苏省桑树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重。2008年江苏省桑树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桑螟偏重发生,桑尺蠖中等发生,桑橙瘿蚊偏重发生,桑象虫中等发生,桑蓟马、红蜘蛛偏轻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了斜纹夜蛾、卷叶蛾、天牛类、小灰象虫、桑小蠹虫和桑虱等。桑树病害发生相对较轻,主要为桑疫病,局部地区黄化型萎缩病和拟干枯病等。  相似文献   

3.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5):898-913
前文报道了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中引发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桑叶斑病的病原细菌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中引发桑萎缩病、桑皱褶花叶病和疵壁菌门中引发桑叶日灼病等的病原菌分类演变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与病害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其中对桑萎缩病进行了重点介绍,内容涵盖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周帅 《广东蚕业》2012,(3):24-25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重点蚕区屡有发生,主要危害新稍和嫩叶,导致桑叶减产甚至无叶喂蚕。可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降低该病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药剂防治和剪病条作为防治桑疫病的二条措施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70年代河北邢台蚕种场及我省绍兴蚕种场都曾用此法防治桑疫病,压低发病程度,减轻流行强度。1980年桑疫病在善兴蚕区流行以来,对其防治效果各说不一,为进一步验证土霉素药剂和剪病条的防治效果及其实用价值,于1984年秋在重病区海盐蚕种场进行了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桑疫病属桑树芽叶病害,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病害流行年份或流行地区暴发成灾,对蚕桑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做好桑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促进蚕桑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汉文 《四川蚕业》2006,34(4):33-33,35
桑疫病属桑树芽叶病害,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等,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病害流行年份或流行地区暴发成灾,对蚕桑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确保特庸镇蚕桑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做好桑疫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桑疫病已成为我市主要病害,发生面广,危害较重,对我市蚕桑生产造成较严重影响。桑疫病主要有桑缩叶型细菌病和黑枯型细菌病。经专家鉴定,近年在我市发生的主要为缩叶型细菌病。该病为害枝条和叶片,被感染的叶片初期出现油渍状病斑和褐色病斑,后期穿孔;叶脉受害后,叶片向  相似文献   

9.
桑萎缩病是桑树主要病害之一。70年代该桑病在我县年平均发病率达4%~5%,80年代下降到2%左右,现已控制在1%以下。但少数养蚕户因桑园管理不善,防治措施不力,发病率仍偏高,影响周围桑树的安全。为此,我们结合常规措施防治,试用国家农牧渔业部推广成果—...  相似文献   

10.
桑疫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故又称细菌病,是桑树中的一种传染性的病害,该病分为桑缩叶型细菌病和桑黑枯型细菌病。桑疫病近几年在盐城市亭湖区有抬头的趋势,特别在青墩镇和永丰镇受灾比较严重,蚕种的饲养量有一定的下降,给蚕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2号经区试鉴定,单位面积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37.60%和15.79%,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强桑1号比对照低0.50%,强桑2号比对照高1.67%;强桑1号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高于对照,而对桑疫病的抗性低于对照,强桑2号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两个品种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2.
桑疫病是蒙自市冷泉镇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春蚕的饲养量和春蚕收蚁时间。本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块桑园的桑疫病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桑园桑疫病细菌的存在是桑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低温、冰雹、北风是桑疫病发生的诱因。桑疫病的危害程度与桑园的海拔高度、桑树品种、地形、管理水平以及提前预防、灾后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海宁市桑螟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和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螟发生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桑螟世代数的增加,加大了对春季蚕种生产的影响.桑螟幼虫期与养蚕期重叠,防治适期要求精准.根据桑螟容易暴发成灾,越冬环境复杂,成虫趋光性较强等特点,提出了冬春采取室内人工捕捉、回山消毒和封园治虫控制越冬基数,春季越冬代桑螟羽化期在桑园用灯光诱杀成虫,错峰饲养原蚕,春蚕期桑园中如暴发桑螟用24%溴虫腈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等以春季蚕种生产防微“控毒”为目标的桑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土名烂头病,常见有黑枯型和缩叶型两种,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春秋两季遇长时间阴雨和高温就会大面积发病。一般春季多发缩叶型桑疫病,夏秋季多发黑枯型桑疫病。自2002年以来,桑疫病在全区重点蚕区均有发生,以黑枯型桑疫病为主,并呈逐年蔓延上升之势,已成为我区桑树主要病害之一,造成桑叶大量减产,严重的整株枝条枯死,对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桑疫病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ps.mori)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烂头病、烂头病等.分布很广,我国的江苏、安徽、四川等其它蚕区都有发生为害.我县自1980年开始发生,尤以黄湾等沿海,沿河各公社为最严重.以黄湾公社为例,1982年发病面积达3113,9亩,占总桑园面积的51,95%,春季损失桑叶245吨,秋叶损失401.15吨,全年共损失桑叶646.15吨,群众的呼声很强烈,挫伤了蚕农对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要求有关部门能提出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的防治措施.为此,我县从1982年起把桑疫病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桑疫病防治中,除了筛选药物和选育抗病桑品种以外,对通过施用多种植物必须元素的复合肥来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这是抗病防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桑疫病(即细菌病),尚无良策的情况下,这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桑树病虫因各地气候、土壤、桑园管理措施等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就病害而言,属全株性病害的有桑萎缩病,枝干病害的有桑芽枯病、桑膏药病等,根部病害的有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等,叶部病害的有桑疫病、桑褐斑病等,桑椹病害的有桑肥大性菌核病等。虫害有桑螟、野蚕(咀食叶片)等,桑毛虫、桑尺蠖(兼食芽叶)等,桑天牛、桑蛀虫(蛀食枝干)等,以及地下害虫如蝼蛄等,这些病虫对蚕桑生产及蚕茧产质量的影响极大。笔者集多年生产实践,根  相似文献   

18.
许剑 《江苏蚕业》2013,(3):24-25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上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常常混生并发一齐为害。文章调查了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桑品种对桑疫病(黑枯型)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疫病(黑枯型)是由桑假单孢杆菌(Ps movi)侵染桑树嫩叶嫩梢的病害,国内外曾对本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少理想的防治方法。浙江省加兴地区1980年大量发生桑疫病,近年流行成灾,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尽快地控制本病为害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水平相同的同一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被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对桑疫病的抗性是有强弱的。我们自1980年夏季开始对36个桑品种,采用人工接种和栽植在重病区田间自然感病两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为选育抗病性桑品种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因秋季桑疫病危害影响桑树正常生长的桑园,春季采取不同的剪伐处理,调查其对春季桑树发芽、发育、春叶产量及桑疫病危害的控制等,以物理防治的理念,提出减轻桑疫病危害损失,控制桑疫病蔓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