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采用19个不同类型南瓜品种,研究了300mmol/L NaCl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K+离子含量、Na+/K+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8d后,不同南瓜品种幼苗N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K+含量下降,离子平衡被打破.南瓜幼苗体内的Na+含量、地上部的Na+/K+比值的变化反映植物对盐离子和营养元素相对的吸收情况.青栗(Q1)南瓜幼苗根系Na+含量、地上部Na+/K+比值明显高于黑蜜南瓜(H2)和黑子南瓜(H3).不同南瓜品种幼苗体内Na+含量、地上部Na+/K+比值变化趋势与NaCl胁迫下不同南瓜品种幼苗的盐害指数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Q1耐盐性强与盐胁迫下地上部Na+/K+比值较低,K+离子含量较高有关;而品种H2和H3对盐敏感与盐胁迫下地上部Na+/K+比值较高,K+离子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芦荟微咸水灌溉栽培及其硅(Si)素营养生理,研究了100 mmol/L NaCl+2.0 mmol/L Si处理120 d对芦荟生长、重要品质指标和植株体内盐分离子状况的影响及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加Si可明显缓解盐胁迫诱导的芦荟生长抑制和品质降低,原因是Si可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芦荟植株中的Na+和Cl-含量,提高K+含量和K+/Na+,促进根系对K+、Na+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使芦荟植株体内的离子稳态得以良好维持;根系和叶片横切面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Si改善盐胁迫下芦荟对离子选择性吸收、运输的机制之一是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芦荟根尖细胞质膜H+-ATP酶、液泡膜H+-ATP酶和H+-PP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木本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抗盐的木本植物可分成两类:甜土植物和盐生植物,甜土植物往往靠拒吸盐分,而盐生植物则靠积累盐分来抵抗盐害,然而,关于二者的区分标准并不十分清楚,尽管木本植物对盐分的反应不完全一样,但大多数情况下,光合和生长反应是可以观察得到的,现已证明,与木本植物抗盐性有关的4种机理为:调节离子吸收,避免毒害,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离子区隔化,为了提高木本植物的抗盐性,常规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均被采用。  相似文献   

4.
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根装置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分为两部分,设置无盐胁迫(0/0,各半根系所处环境NaCl浓度均为0)、半边根系环境NaCl浓度为0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0/S:0/100、0/150、0/200和0/250)、半边根系NaCl浓度为50 mmol·L-1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50/S:50/100、50/150、50/200和50/250)以及两半根系环境NaCl浓度相同的均一盐胁迫系列(S/S:50/50、100/100、150/150、200/200和250/250)处理(“/”两边数值代表各半根系所处环境的盐胁迫状况,以NaCl浓度mmol·L-1表示)。处理15 d后测定其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钠、钾离子浓度、丙二醛含量等指标,了解不同盐胁迫环境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紫花苜蓿生长,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大,叶片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表现为较低的K+/Na+。而不均匀盐胁迫0/S与50/S处理与均匀高盐处理S/S相比,植株生长速率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7.05%-369.34%和15.47%-42.57%,Na+浓度降低了15.85%-55.93%,缓解了Na+的毒害作用。且不均匀盐胁迫下70%-92%的水分吸收来自于无盐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增加了整株植物的水分吸收。【结论】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通过调控Na+与K+的吸收维持叶片中相对较高的K+/Na+,并且无盐和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环境下植株根系所处环境的盐分浓度差异越大其对盐害的缓解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厚藤耐盐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NaC l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的Hongland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厚藤盐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研究表明厚藤是一种耐高盐植物,盐胁迫下呈现出的抗盐生理机制主要有: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以及Na /K 升高,膜透性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Na 的吸收促进了K 离子的吸收,Na /K 增大缓慢,电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沙冬青、绿豆为材料,利用微电极技术实时记录了活体沙冬青和绿豆根冠细胞膜电位对不同盐分的原初响应,分析了质膜转运蛋白抑制剂(Vanadate、TEA)对植物根冠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50、100、200 mmol/L NaCl、KCl和LiCl均会引起植物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对于同一阳离子而言,去极化程度随处理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对于同一浓度、不同阳离子而言,由于水合离子半径大小不一(K+<Na+<Li+),在根自由空间的迁移速率不同(K+>Na+>Li+),因此引起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也存在差异(K+>Na+>Li+);同一阳离子且同一浓度下对于不同植物来说,绿豆根冠细胞膜电位去极化程度大于沙冬青,即单位时间绿豆根对Na+的通透性大于沙冬青。质膜H+ ATPase和K+通道参与了沙冬青和绿豆在盐胁迫时的原初响应,K+通道可能参与了Na+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耐盐营养生理,旨在探明盐碱地四翅滨藜的生物脱盐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盐溶液作为渗透剂对四翅滨藜进行盐胁迫,测定四翅滨藜叶片的相关营养生理指标.[结果]四翅滨藜在盐胁迫下呈现出的抗盐营养生理机制主要有:随着盐浓度的升高,Na+/K+ 升高,膜透性增加,Na+ 的吸收促进K+ 离子的吸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四翅滨藜叶片全氮含量在缓慢地下降,继续维持盐胁迫下氮的代谢;四翅滨藜植株开始受到盐胁迫时,其叶片钙含量略有下降,但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其叶片钙含量有所回升并维持一定水平,下降幅度十分小,直至2.7;的盐胁迫下全氮和全钙含量迅速下降.[结论]四翅滨藜是一种耐盐程度较高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总结了盐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从氧自由基产生、膜脂过氧化、离子伤害、渗透伤害和有毒物质积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并综述了植物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总结了主要的抗盐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家对盐渍地开发利用的重大技术需求,选用8株具有农药潜力的海洋微生物菌株,以番茄为主要目标植物,在盐害胁迫下对海洋微生物诱导番茄植株抗盐活性及植物体内外的Na+、K+浓度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株海洋微生物菌株具有较明显的诱导植物抗盐和缓解盐害的作用,但表现各有差异,其中FCO2菌株对发芽率、发芽指数诱导作用最为明显,发芽指数提高了38.3%,幼苗的株高、叶长、展开叶数、茎粗分别提高82.2%、66.7%、30.76%和50%,CAT酶活性最高为3.03 U·mg-1·min-1 FW,比对照提高了144.1%;YM菌株促使番茄幼苗叶绿素总含量增加的作用最大,比对照提高了88.9%;B9987菌株在使番茄幼苗丙二醛含量降低48.6%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植物体内的K+、Na+浓度平衡,K+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6.09%,Na+比对照降低了39.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海洋微生物菌株具有良好的诱导植物抗盐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盐胁迫生理及其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植物抗盐机理在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从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胁迫下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来消除或降低盐分的伤害几方面入手,对植物适应盐胁迫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a~(2+)对盐胁迫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在低盐胁迫下增加不明显.高盐胁迫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及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与其变化趋势一致; 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在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在高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盐胁迫下K~+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明显增加.加入Ca~(2+)后,脯氧酸含量在低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高盐胁迫下显著降低,与可溶性糖含量和P5CR活性变化一致;Ca~(2+)对P5CS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使高盐胁迫下PDH活性显著增加;Ca~(2+)明显降低了盐胁迫下Na~+含量,提高了K~+含量及K~+/Na~+.这说明脯氨酸仅在高盐胁迫下显著积累,Ca~(2+)明显降低了高盐胁迫下的脯氨酸含量,这一效应主要与P5CR活性降低、PDH活性及K~+/N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中的离子区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抗盐的胡杨和盐敏感的毛白杨组培再生苗为实验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盐胁迫下(为期20d的盐处理)叶片各种类型细胞内主要元素Na+、Cl-、K+的分布情况,测定的细胞类型包括:①叶脉细胞(叶脉维管束导管、叶脉维管束内部和外部的薄壁细胞);②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③表皮细胞(上、下表皮细胞).结果表明,胡杨和毛白杨叶细胞对盐离子的区隔化有明显差异:与毛白杨相比,盐处理后的胡杨叶细胞不但具有较高的拒Na+能力,即将Na+贮存在质外体中,而且液泡区隔Na+的能力也强于毛白杨.在Cl-的区隔化方面,对照处理胡杨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叶脉、叶肉和表皮细胞)Cl-浓度都高于毛白杨,但在盐胁迫下,胡杨叶片的细胞壁、液泡甚至叶绿体中Cl-的含量都低于毛白杨,这是胡杨根细胞限制Cl-离子根冠运输的结果.盐处理使胡杨叶片各种类型细胞中的K+浓度降低;与胡杨不同,毛白杨叶片细胞中质外体的K+浓度下降,而液泡中的K+水平却相应提高,这是毛白杨细胞内K+重新分配的结果:由于盐处理后毛白杨液泡内积累了过多的Cl-,K+从细胞壁进入液泡,用以平衡液泡内Cl-积累所带来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下3种杨树的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以抗盐性不同的胡杨、群众杨和I-214杨3种杨树为材料,对NaCl胁迫下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3种杨树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长期且不断提高的盐胁迫下,群众杨叶片中Na+、Cl-离子浓度不断升高,特别是在盐处理后的第28 d,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达到最高时,SOD和POD的活性大幅度下降,叶片中MDA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随之大幅度上升,叶片出现了严重的盐害症状.与群众杨相比,I-214杨叶片中Na+、Cl-浓度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MDA和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幅度较小,盐害症状也较轻. 与前两种杨树明显不同,胡杨在轻度盐胁迫下(土壤NaCl浓度58.5 mmol/L),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就显著上升,并且在盐胁迫期间,胡杨叶片中盐离子含量、MDA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长期盐胁迫条件下,群众杨和I-214杨叶片中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与盐离子的大量积累有关,而叶片电解质外渗主要是膜脂过氧化的结果.活性氧清除酶(SOD、POD)活性的下降,是导致这两种杨树膜脂过氧化和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胡杨在盐胁迫初始阶段就能大幅度上调SOD、POD活性,以避免活性氧对膜的伤害.在长期不断提高的盐胁迫条件下,胡杨的排盐性强,降低了盐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最终减少了电解质外渗率,从而提高了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植物对钾的吸收主要通过钾的专性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2种途径的钾吸收转运机制,利用钾专性通道抑制剂,研究3个耐盐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盐胁迫下通过NSCCs转移钾的贡献.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根系通过NSCCs的钾转移均受到Na~+的影响,耐盐性最强的小麦品种.其通过NSCCs的钾吸收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对盐最敏感的小麦品种受影响最大,其NSCCs对K~+的吸收受到明显抑制,吸钾贡献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下栽培型番茄Na+、K+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明确盐分胁迫下栽培型番茄离子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方法】以栽培番茄为试材,以NaCl溶液为盐分胁迫条件,通过苗期耐盐性鉴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耐盐性番茄品种体内离子含量,对盐分胁迫下番茄体内离子积累、分布和转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番茄对Na+的吸收随盐分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各器官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对于较耐盐品种,Na+在体内的积累总量低于盐敏感品种。盐分胁迫后,番茄叶片、茎和根系中Na+/K+比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耐盐品种的Na+/K+比低于盐敏感品种。离子在体内的区域化分布情况是,较耐盐品种的Na+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较高,盐敏感品种趋向于向叶片分配。K+在较耐盐品种的分布集中于叶片。在盐胁迫初期,盐分处理浓度超过200 mmol•L-1时,番茄植株对K+向地上部的选择运输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低于200 mmol•L-1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运输性,耐盐品种的Sk/Na(运输)高于盐敏感品种,根系表现出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结论】盐分胁迫下,叶片中较低的Na+含量和更强的向地上部运输K+的能力是番茄耐盐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胡杨幼苗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探讨胡杨幼苗的耐盐生理机制,为胡杨造林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沙培,以2年生胡杨实生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NaCl浓度0.3;、0.6;、0.9;、1.2;和2;进行盐胁迫试验,测定胡杨幼苗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K+和Cl-的含量.[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胡杨幼苗叶片中脯氨酸、MDA、Na+和Cl-的含量增加,K+含量和K+/Na+值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高盐处理对以上测定生理指标有较大影响.[结论]NaCl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片生理生化过程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1)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是胡杨幼苗抵御盐胁迫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2)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明显降低,对胡杨幼苗抗盐胁迫贡献较小;(3)较高盐分浓度胁迫下,叶片中SOD活性增加,增强了胡杨幼苗抵御盐胁迫的能力;(4)在较低盐胁迫下,胡杨幼苗仍保持较高的K+的吸收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盐分处理对3种杨树离子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意大利杨,群众杨和胡杨分别进行了盐分处理,处理后的第1周发现不同处理对钠Na^+和Cl^-的吸收有显著的影响,意大利杨和群众杨对盐分离子的吸收随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胡杨却不是这样,相对其它两种杨树而言,胡杨较低的盐分吸收很可能是由于其离子选择能力较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耐旱性杨树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胁迫的差异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耐旱的群众杨和不耐旱的I 214 杨为材料,经过轻度、中度和严重水分胁迫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气孔开度的变化,并用透射电镜结合X 射线能谱显微分析技术,对保卫细胞中的离子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旱的群众杨气孔对水分亏缺的反应灵敏,保卫细胞中的离子含量随不同胁迫强度而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而不耐旱的I 214 杨气孔对水分亏缺的反应较迟钝,在不同胁迫强度下保卫细胞中的离子含量没有明显的改变.该文结果表明2 种杨树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黄连木实生苗生长和离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浓度为0(CK)、50、100、200、400mmol/L的NaCl对黄连木二年生实生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黄连木生物量、光合速率、Na+、K+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黄连木的生物量、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根、茎、叶中的Na+含量逐渐增加,但K+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当NaCl浓度为400mmol/L,黄连木苗成活率为63%,可能主要是离子毒害效应导致苗木死亡。本研究表明,黄连木是一个对盐不敏感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