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ll·et Davis) Davis)以芽管或附着胞一侵染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背与叶面的侵入比为7:3。分生孢子萌发与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在蒸馏水中萌发率低,1%葡萄糖、10%苹叶浸汁及1%琼脂有促进作用,尤以琼脂的效果显著;分生孢子荫发适温为18~25℃,最适pH为6~7;水滴为孢子萌发所必须;光照的影响不大。该病菌适合用单孢分离。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丝不发达,但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叶片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疫区和室内模拟的试验,研究水稻稻瘟病菌附着叶表至病痕扩展的过程,分别找出了病菌侵染的各主要环节(孢子附着、侵入、潜育-显症、病斑扩展)与主要影响因子(水稻生长阶段、品种抗性及气象因子等)的数学关系,明确了其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2A型蛋白磷酸酶(PP2A)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杀真菌制剂和探讨植物病害防治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cantharidin)处理玉米大斑病菌,研究在该抑制剂作用下玉米大斑病菌的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黑色素合成及HT-毒素活性。【结果】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达到160 μmol•L-1时,培养8 d的菌落平均直径仅为对照的41.7%;同时,处理组产孢量均高于对照组,160 μmol•L-1斑蝥素处理组产孢量达到了对照组的15.5倍。分析斑蝥素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染的影响表明,上述3个阶段对斑蝥素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侵染;此外,对照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为0.13 g•L-1,处理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结论】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对玉米大斑病菌菌落生长、附着胞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分生孢子产生及胞内黑色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水稻稻曲病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孢子捕捉仪对四川稻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进行监测,分析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2014~2016年连续3年收集水稻生育期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平均湿度等,研究气象因子、孢子释放量与稻曲病的内在联系.[结果]在水稻生育期间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呈动态变化,5月中旬~7月上旬稻曲病菌分生孢子释放量逐渐上升,7月下旬空气中的分生孢子量骤然上升,7月末~8月上旬孢子量达到峰值,8月中旬后孢子量逐渐下降,9月下旬孢子量下降至接近5月的水平.自孢子释放达到高峰后10 d田间稻曲病开始显症.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与田间菌源及上年病害严重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与温度和湿度亦具有一定相关性,当平均温度25.0~30.0℃、湿度大于85.0%时有利于稻曲菌孢子的释放,同时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气象因子与稻曲病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苹果树的致病性,确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来源,为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及降低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源于梨树、苹果、杨树、沙枣、胡杨、枣树、柳树及核桃腐烂病菌,接种于30;苹果树皮培养基、苹果果实、叶片、离体枝条及田间枝条上观察产孢情况,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来源于梨树和胡杨树腐烂病菌在果实上侵染速度最快且能形成产孢体.来源于梨树、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在离体枝条上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胡杨和柳树的腐烂病菌未能侵染苹果叶片.来源于苹果、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成功侵染田间枝条且在20 d内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病病菌均能在30;苹果树皮培养基上形成产孢体,能成功侵染果实、叶片及离体枝条,但在病斑扩展速率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来源于梨树、苹果、胡杨、红枣的病原菌均能在苹果田间枝条上侵染成功.  相似文献   

8.
田间以百农3217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菌量和保湿时间条件下,单独和混合接种小麦条锈菌、叶锈菌和白粉菌。观察了各病菌的侵染效率和潜育期,其结果表明三种病菌同时混合侵染小麦叶片时。随着接种菌量的增加和侵染条件的趋于适宜,各病菌侵染效率的下降逐渐明显。下降的原因除病菌间重叠侵染作用外,还有更复杂的拮抗效应存在。然而不同病菌混合侵染对各病菌的潜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枣树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枣树腐烂病菌来源,为生产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30;枣树树皮培养基、果实、枝条和田间接种枝条,观察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度及产孢情况.[结果]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上,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7d内产孢,来源于柳树、苹果、沙枣、枣树腐烂病菌在30 d内先后产生橘黄色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沙枣、枣树、胡杨及杨树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果上产孢,来源于苹果和梨树腐烂病菌未在果实上形成产孢体;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树离体枝条上产孢并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桃树和沙枣树腐烂病菌在枝条上的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枝条接种测定中来源于胡杨腐烂病菌病斑扩展速度最快,接种胡杨和梨树腐烂病菌的枝条在15 d内产生小黑点并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繁殖并能形成产孢体,并能产生分生孢子角;均能侵染枣树离体组织和田间健康枝条,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诱导因素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附着胞是许多叶部病原真菌的重要侵染机构。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和培养时间下,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和2号小种分别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上进行附着胞的室内诱导,发现分生孢子的水悬浮液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可产生附着胞,附着胞都能正常萌发并产生侵入丝,但在玉米叶片上附着胞和侵入丝的产生时间要晚于玻璃平板,产生数量也少。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在PD培养基中产生的附着胞数目少于清水处理。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生长和发育的决定因素是温度,在玻璃平板上10~36℃培养24h后就可以产生附着胞,但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田间气传稻瘟病菌源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菌源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孢子qPCR方法可应用于监测气传稻瘟病菌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13.
段双全  许鹏辉  邢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3-15106,15116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KB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内生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03-16904
[目的]为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瓜叶片内生细菌B12、B13为供试菌株,通过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菌株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B12、B13的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91.3%,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2%和79.7%,稀释10倍后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7.2%和78.2%。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4.4%,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76.7%。50℃下,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4.7%和83.1%,经100℃沸水浴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78.9%和73.9%,经121℃高温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35.7%和27.2%。pH值为3时,B12和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1.3%和9.3%;pH值为12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5.4%。[结论]内生细菌B12、B13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季保护地空气中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进行逐日、逐小时捕捉和分析研究 ,发现保护地内空气温、湿度影响孢子的飞散量。一天中各小时的孢子飞散量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92 95 ,P <0 0 1 ) ,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0 91 ,P <0 0 1 ) ;病原菌分生孢子是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 ,病害发生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连续阴雨日 2d以上 ,孢子大量产生 ,发生严重侵染 ;晴朗的天气对灰霉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稻田野慈姑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晚季稻田自然生长条件下,观测野慈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不同密度对移栽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晚季稻田耙平后约30 d野慈姑出苗达高峰期,历期约46 d;野慈姑绿叶和总叶数呈逐渐上升-稳定-下降的消长动态,新叶生长速度为每3d平均长0.5~0.8叶,新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生长期叶片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8....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华山松腐烂病病原学初步研究Ⅱ病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对松黑腐皮壳子囊孢子萌发的快慢有影响,以25℃为好,但5~30℃范围内,60h最终萌发率均可达80%以上;相对湿度必须达100%,孢子才能萌发;pH值3~8孢子都可以萌发,以pH为5萌发率最高;全光照与持续黑暗的萌发率相近。分生孢子,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无一萌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 PDA 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 PDA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 KB 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 PDA 培养基、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 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的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结论,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高产优质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菌接种体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10个月后仍有70%以上的分生孢子具有萌发力。在干燥条件下,低温有利于黑星菌接种体的保存。-18——20℃和3—5℃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43%和71.02%,而室温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表明,在接种点上,低温干燥保存的梨黑星菌接种体分生孢子与新鲜孢子一样具有侵染力。而且在田间接种下,接种16天后均引起接种部位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