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视角研究社会治理问题。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是基层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必须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通过基层社会的概念入手,以基层党建的视角探究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治理社会问题的对策方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2.
王元 《中国农垦》2019,(3):63-64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动员力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着力延伸工作领域、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网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努力把垦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本文拟对广东垦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力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和谐基层学院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学院的关键在于基层党建。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建设和谐院系党总支,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必须以和谐院系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为院系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4.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实现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要实现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关键在于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5.
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这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四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夯实党的思想建设的根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增强动员、整合、引导社会的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价值追求、文化理念及行为方式等各种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不仅与群众最接近。而且又是党的富民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及促进和谐的作用.那么为使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249-250
党建工作在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政治导向、力量凝聚和思想动员的重要作用。地市级烟草公司作为地方国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因此,文章通过分析烟草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探讨烟草公司党建工作思路,提出了落实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地市级烟草公司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抓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对于提升党员教育和凝聚吸引优秀青年意义重大。以强化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丰富党支部学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实施党员教育考核,选树学生身边先进典型,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质量,凝聚和吸引广大优秀青年,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娥 《中国农垦》2022,(5):57-58
<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着力延伸工作领域、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网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广东省委实施的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为此,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的这一精神,是极为重要的一大课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做出的科学决策。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审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叙述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与和谐社会建设不和谐,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政治素养,从五个方面思考与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受教育主体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特质,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可持续地、科学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三个面向”思想,结合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特点,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和搞好教学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念,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活动趋向独立化和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既可以发挥其思想导向作用,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又可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人心,充分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实施课程思政是健全高校育才、育人的重要举措,农林高校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库。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具有促进个体成才、推动学校建设和服务社会需要的价值。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认知和能力不足的主体之困、思政元素挖掘偏颇的内容之困、管理低效的机制之困、校园文化育人不足的环境之困。针对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应发挥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主体作用;厘定课程思政内容边界,贯通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交互桥梁;健全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全面建设高辨识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差距甚远,对其改革重在确定宏观政策取向。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优先、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政府主导、立法规范、责任明晰、水平适度的发展思路;确定多管齐下、分类保障、组合推进、城乡整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者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何宇  舒永久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44-146,151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能使农村民主得以健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有序化。但由于制约因素多,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阐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促进和谐乡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