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长治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长治市旱农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规范化的旱农配套技术措施等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旱作技术体系,改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旱农地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旱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粮食生产区位,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坡耕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和草食家畜;利用产业化方式,加工转化各种农产品等实现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潘忠 《河南农业》2023,(10):57-59
<正>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机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是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近年,周口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全市多功能农业发展,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侯宝英 《世界农业》1998,(11):27-27
旱地集水高效农业武功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协委会侯宝英降水不足,径流损失,强烈蒸发等一系列围绕“水”的问题极大地困扰着旱农地区的农业发展。降水稀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和降水强度大是广大旱农地区降水资源的共同特征,导致旱作区降水多以阵发性暴雨为主,易引起大...  相似文献   

5.
旱农研究进展及集水高效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进农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肯定了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体系研究取得及其在旱农生产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传统旱农研究和生产对自然降水管理的低效性以及旱农定义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集水农业提出的背景,依据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对目前集水高效农业研究,示范和推广方面的工作做了初步的评估,显示了集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的良好发展前景,认为下一步攻关的重点在于发展技术,组装配套,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 本研究项目以区域农业系统内部生物结构优化与功能放大技术为核心,以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技术为生态持续性保障,以优化配置种植业和畜牧业高效集约化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为生物潜力开发与经济持续性保障,形成了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本项目成果对促进黄淮海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累计应用面积达到504.3万hm^2,新增效益54.66亿元。本研究项目成果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其中真正能够保证完全灌溉的面积有限 ,旱农生产在全省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旱农地区水资源特点和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对全省旱农地区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 河南省旱农地区农业资源现状河南省旱农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中部的广大区域 ,其中以豫西、豫北山地丘陵区较为典型。其农业资源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 ,雨热同步 ,劳动力充足 ,但水资源贫乏 ,且多为丘陵山地 ,地形破碎 ,生产力低 ,生态脆弱 ,经济底子薄。区内年太阳辐射总量 450 0~ 50 0 0MJ/m2 ,≥ 1 0℃的积温42 75~ 4733℃ ,日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持续在业的目标和核心,并围绕加速新疆持续农业发展,着重评述发展新一代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土壤肥料科学技术。提出充分发挥土壤资源优势,使土壤资源开发成为高效农业的战略选择;加强农田土壤管理,促进各种大规模综合性技术全面革新和广泛应用;加大高效施肥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施肥水平和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化隆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发展本县旱农的制约因素,提出旱农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天水市发展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发展旱作农业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主要旱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养牛业是大农业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是动物农业的分支,它在农牧良性循环中体现的最为完整.它体现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的中心环节,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养牛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肉牛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家畜,全世界畜牧养殖业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养殖肉牛的发展.它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亦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2.
本言语简要综述了旱地集水农业的发展与现状,集水农业技术的效益及其构成体系;分析了我省浅山财区发展集水农业技术的生态基础和现实可行性。认为集水农业技术具有技术高效、资源利用合理的明显优越性,真正满足了生产、生态、经济共同持续的旱地农业发展要求;应加快这基新型旱作技术的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13.
旱区降水资源全方位开发的技术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区降水资源全方位开发和高效利用为中心,结合旱农研究的实践论述了建立降水就地入渗,富集叠加,蓄集利用的分区治理原则,以及建立作物系统,抑蒸系统,集水系统三大技术支撑的旱农开发体系,提出了旱区降水资源全方位开发的技术方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农业科技信息的价值及使用价值谈如何开发与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根据调查,总结出五个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手段(对策),使其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新而专;二是实用价值;三是及时求快;四是优质高效;五是扩大开发与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层位和资源利用谈河北农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层位角度简要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生产的结构问题,提出了加强种植业基础,突破畜牧业和加工业的产业策略;并从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光温资源,水土资源及农副产品资源的开发潜力,提出了河北农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旱农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西北旱农地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西北旱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南宁市1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定量测度南宁市各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识别其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机制。结果表明: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呈中部强,南北两端较弱的空间格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当前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子,农业资源是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并提出优化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集约高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及建设与扶持并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新时期南宁市发展休闲农业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学实验》2006,(8):19-19
食用菌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项目,它是现代大农业生产(即种植业、养殖业和食用菌业)的三大产业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食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型运行模式,是指以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为目标,以实现农业持续高效为核心,以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为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区域特征,建立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结构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运行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以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建立以小流域分区系统治理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治理高泉模式;创新研究形成以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为核心的作物抗旱丰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证明作物旱后复水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建立集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形成以发展草畜、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化生产为主的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等方面回顾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从事旱农生态研究20余年对区域旱农生态技术研发和学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研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