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鲤鱼"急性烂鳃"表观上看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很高,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特别是去年该病害尤为严重,给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2年郑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总结里,我们回顾一下郑州市鱼病流行的情况:2012年病害流行情况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流行时间长,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从当年5月份开始流行,多  相似文献   

2.
鲤鱼急性烂鳃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专一性强,死亡率高,严重的死亡率高达100%,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表现尤为明显,该病呈现高发态势,在郑州、中牟、万滩市场等一带异常猖獗,给养殖户造成沉重的打击,有的养殖户血本无归。笔者结合在河南市场的技术服务经验,以及该病的发病、流行特点,对鲤鱼急性烂鳃的有效防控做一阐述,供养殖户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在河南鲤鱼养殖中,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最为流行,发病率达90%,养殖户几乎谈病色变。该病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感染品种单一,主要以成鲤鱼为主,规格在0.4~0.75千克最为流行,即以二龄鱼为主,一龄鱼和三龄鱼的发病率相对较低。2014年急性烂鳃的大流行、大暴发趋势,使得养殖户损失惨重,在当前急性烂鳃大流行的情况下,鲤鱼养殖将何去何从?鲤鱼急性烂鳃2014年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科学、合理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鲤鱼急性烂鳃病2004年开始在郑州流行,到现在为止每年发病面积都呈上升趋势,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更为严重。鲤鱼急性烂鳃病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易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生产安全。1常见症状患急性烂鳃的病鱼一般表现为离群独游,有时食欲旺盛,有时食欲低迷。患病的鱼体质较弱,开增氧机时易被吸入叶轮而绞死。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鳃丝腐烂严重,剥开鱼鳃有白色蛀斑,并且随着得病时间的延长,白色蛀斑会越来越大。剥开鱼的内脏可以  相似文献   

5.
春季是水产养殖的旺季,但鱼类的一些疾病也就随之而来。现就鲤鱼烂鳃病的一些症状和治疗方法作以简单论述。烂腮病可分为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草鱼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草鱼老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也是困惑广大养殖朋友、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方面。而且这三个病的顽固性、反复性属烂鳃病最为突出,目前大部分养殖户几种药(中草药和抗生素药)混合使用并加大用量也起不到很好效  相似文献   

7.
鲤鱼几种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鲤鱼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有时在实际工作中,虽然看上去是烂鳃,但是用药后反而大量死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向读者介绍几种鲤鱼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仅供参考。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恶化、养殖密度过大、饲料过度投喂、药物使用不当等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鱼病增多,死鱼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急性烂鳃病,已成为影响渔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急性烂鳃是由鲤疱疹病毒引起的不良环境条件下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暴发性传染病,病原是锦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14,(8):62-62
1烂鳃病鳃是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呼吸器官,鳃组织溃烂是引起海水养殖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用鳃呼吸的海水养殖动物易患的共有疾病之一,烂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细菌引起的,有寄生虫引起的,也有真菌引起的,间接原因主要是由水质环境恶化诱发的。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可从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两方面来进行,完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江伟  张卫东 《河南水产》2007,73(4):42-42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的密度不断加大,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如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过高,pH值过大,这些不良因子诱发多种鱼病的发生。尤其是郑州郊区及沿黄中牟等养鱼密集地区连续几年爆发了规模大且死亡率极高的鲤鱼急性烂鳃病。该病来势迅猛,传染力极强,征兆病状不太明显,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鱼病防治专业人员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炎热的夏季,水温也随之升高。此季节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根据近几年漯河市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预测预报结果分析预测,夏季高温季节易发生的鱼类主要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主要病害及特点漯河市6月份鱼类的主要病害有:草鱼、鲤鱼烂鳃病、肠炎病;鲢鱼、鳙鱼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病、车轮虫病。1.1烂鳃病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草鱼患此病后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或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故称"乌头瘟"。鱼鳃丝腐烂并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郑州市中牟县一养殖户反映,其养殖的黄河鲤鱼出现死亡,且死亡率一天比一天高,经现场诊断和剖检,疑为鲤鱼急性烂鳃,经过治疗,死亡情况得到遏制,现就该病的诊治与预防做如下分析。1.养殖状况该池塘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水面面积约8亩,平均水深1.5米,放养14万尾黄河鲤鱼苗种,规格为14~16尾/千克。2.流行情况及病因鱼类烂鳃病对鱼类危害很大,尤其是急性烂鳃危害更大。烂鳃病在多种鱼上都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针对近些年来给鲤鱼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鲤鱼急性烂鳃病"展开调查研究,确定其原发病原为鲤浮肿病毒、锦鲤疱疹病毒,继发病原有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孢子虫等。通过研究,作者针对鲤鱼烂鳃病制定了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方案,推动形成综合疫病防控体系,保障了河南省鲤鱼养殖健康发展,为其它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的密度不断加大,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如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pH值过大,这些不良因子诱发多种鱼病的发生。尤其是郑州、开封沿黄养鱼密集地区连续几年爆发了规模大且死亡率极高的鲤鱼急性烂鳃病。该病来势迅猛,传染力极强.征兆病状不太明显,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鱼病防治专业人员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正>鲤鱼在我国养殖范围广、产量大,适应能力较强,病害发生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其病害也时有发生,特别是烂鳃病较为普遍。然而很多养殖户对烂鳃病了解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对多例鲤鱼烂鳃病的诊治进行总结,认为鲤鱼烂鳃病的病因不是单纯的寄生虫、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水质因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用药史、外界环境、流行病情况等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判断病因,对症治疗,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以下分享三例典型的  相似文献   

16.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养殖鱼类烂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高产、高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喂料多,水质难控制,也极易发生鱼病。在我县地塘养鱼中,养殖鱼烂鳃病较多,其中尤以鲤鱼的发病率最高,而且死亡率也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经过连续观察,发现患病的不单纯是细菌性烂鳃,多数伴有指环虫、车轮虫和孢子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烂鳃病的防治上就不能只使用传统的漂白粉、富氯等药物,还应适当搭配杀虫药物进行防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越 《水产养殖》1991,(2):14-15
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做好防治病害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鳃病的防治,因为引起鳃病的原因较多,症状又很相似,往往都误诊为“烂鳃病”,以致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如何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减少损失,是每个养殖单位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病症、病因及治疗方面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19.
吴爱萍 《科学养鱼》1996,(11):19-19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鳗鱼养殖过程中,烂鳃病较为常见。引起烂鳃的病原很多,通常可发现有几种病原共同危害,本人将自己养殖实践中所遇到鳗鱼烂鳃的防治介绍如下。诊断:从清晨到傍晚,可看到鳗鱼停留在食台附近或贴伏于池壁,侧游,鳃一面大一面小,俗称“单鳃”。有时鳗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4,(10):54-54
<正>进入10月份,山东大多数养殖品种陆续收获上市。做好本阶段的病害防控工作,是今年渔业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一、病情预测1.淡水鱼类:草鱼、鲤鱼、鲫鱼等易发生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疾病,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类易发生肠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