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对血管活性肠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一种碱性多肽,它作为神经肽递质的信号分子,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信息传递和生理调控。随着生物化学和细胞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对神经肽的深入研究与认识。神经肽是由神经元分泌的,广泛分布于神经元和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中,因此又称为脑肠肽,VIP就是重要的一种脑肠肽。  相似文献   

2.
水针疗法,又称穴位注射疗法,是采用某些适于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注入穴位或痛点的疗法。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适应症广泛,各系统疾病都可以选用,如外伤跛行、风湿症、后躯瘫痪、眼病、泄泻、便秘、热性病、直肠脱出等。它是把针刺和药物结合起来.通过针刺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来调整机体的机能,从而充分发挥药物和穴位对疾病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多资料证明,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和体液因素,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体液因素中的神经介质,是针刺调整作用的一个方面。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的传导介质,而胆碱酯酶的活力又与乙酰胆碱的分解代谢密切相关。因而,为了研究针刺麻醉中乙酰胆碱的变化,近年来许多单位进行了人或动物针麻前后全血或其它组织胆碱酯酶活力变化的测定,但结果尚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针麻前后血中胆碱酯酶是否有规律性的变化,我们结合临诊对10例马属动物(驴、马)进行了18头次针麻前后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测力。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合成杀虫剂,它所引起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主要与其不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进而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积累有关.而最近也提出了有机磷农药的其他非胆碱酯酶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五羟色胺递质系统、cAMP反应单元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等.针对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扬子鳄心脏内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物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NPY免疫反应(IR)纤维和细胞主要见于心室及静脉窦.心房和主动脉瓣处可见少量IR纤维.IR纤维呈有膨体的点线状或"串珠状"和无膨体的线状,多分布于外膜层和肌层.IR神经节呈椭圆形,内见数十个阳性细胞,胞体有突起伸出节外,提示扬子鳄作为两栖爬行类动物鳄纲的代表,其心脏内含有NPY-IR物质,表明其体内具备肽能神经,该结果丰富了比较神经解剖学的内容,同时也为研究NPY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伴有肩胛骨向下方移位这一症状的耕牛前肢疾病,称"闪膊".它是由于臂神经丛(包括肩胛上神经)受损后使肌肉失去控制,或因肌肉撕裂而造成的. 近年来,有人认为它是前肢疾病的必然症状(或前肢某一部位病痛的反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闪膊"的治疗原则必须是病因治疗,即以治本为主.笔者采用0.25%的低浓度普鲁卡因溶液静脉滴注法,不仅能阻断病灶传向中枢神经的恶性刺激,保护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还对恢复神经的营养作用,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因而能促使病肢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8.
Cu、Zn、Se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rman指出,约85%的家畜疾病与营养有关。微量元素作为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直接参与动物的免疫,维持机体免疫机能,减少疾病发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微量元素是通过酶及其自身抗氧化特性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的。本文主要阐述Cu、Zn、Se对动物免疫力的影响。1影响免疫力作用的机理铜是通过由它构成的酶组成机体防御系统,起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O2-,它既是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又可直接或间接发挥强氧化剂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核酸变性,多糖降解及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对机体造成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啮齿类动物下丘脑弓形核的神经肽Y神经元在机体能量贮藏减少时对维持能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它通过增强摄食行为和使褐色组织产热减少来适应机体能量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水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针疗法也称穴位注射法,即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注射某些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众所周知,针刺一定穴位,达到“酸、沉、胀”的针感起到治病的目的,但针刺有不足之处,即拔针后针感就消失,也就是说针刺的作用持续时间不长,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而采取注射药物于穴位,使之亦达到“酸、沉、胀”的针感,此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达半天或更长,而且又由于药物本身的作用(消炎、止痛、活血等),使其疗效更为显著.水针疗法用于临床始于1967年,首先在人医上得到应用,笔者就是受益者,当时患多发性关节炎(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同时发病)又加上坐骨神经痛,生活上不能自理,多亏在广州经解放军医生采取水针疗法,病逐渐好转,重返工作岗位.自此以后在兽医临床(?)也不断探索水针疗法治疗动物疾病,现将本人在30余年临床和教学中应用水针疗法的经验、并结合有关杂志上的报道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电针麻醉是家畜针刺麻醉的主要方法之一,迄今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家畜的电针麻醉是否确有镇痛效应,抑或单纯起电针保定作用?这是研究家畜针刺麻醉原理的前提条件。本实验应用自制的FAC81—1型家畜痛阈测定仪,测定了牛、猪、山羊三种共十五头家畜电针麻醉前后,痛阈与耐痛阈值变化的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畜别和个体,对疼痛反应的基础阈值(包括痛阈和耐痛阈值),以及电针麻醉的镇痛效果,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经电针后,绝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痛阈和耐痛阈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将十五头实验动物电针前后的阈值变化进行成对t检验,电针后的痛阈较电针前的基础痛阈提高差异显著(P<0.05),电针后的耐痛阈较电针前的基础耐痛阈提高差异极其显著(P<0.001),肯定了家畜电针麻醉的镇痛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并对家畜针刺麻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针灸-免疫学研究是采用针灸学同现代免疫学理论、多学科方法和技术,研究针灸于腧穴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针灸学同现代医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这种调节作用与针灸治疗时间的长短,针刺的次数,疗程的长短,艾灸的壮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种时效-量效关系存在于多种疾病中。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效应与时效、量效的关系及针灸量效与时效在调节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使得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更加规范化,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并对其进行分析,分别探索传统手针和电针足三里穴的人脑持续性效应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选择12例(6男,6女,23~27岁)无针刺经历的、右利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成手针组(12例)和电针组(12例).手针刺激(2 Hz)和电针刺激(2 Hz,连续方波,电流强度 0.5~1.4 mA)实验中,针刺刺激分别以2 Hz的频率对足三里进行2 min的双向捻转,采集针刺刺激前后静息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手针和电针针刺足三里后引起了不同的持续性效应,包括中脑和基底神经节在内的参与与镇痛有关的神经递质释放的脑区结构,在针刺刺激后阶段呈现出了持续性的活动.两种针刺模态下不同的脑区响应模式表明两者可能在经络传输通道和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非寄生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NHST)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镰刀菌(Fusarium)毒素、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ativum)毒素、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毒素等多种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尤其是作用于寄主植物后的原初反应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在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中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面两销”定位是发动机机体等箱体类零件加工线上被广泛采用的定位方案,其定位误差与菱形销宽度的计算,向来是以极大极小法进行,但实践证明,这样的计算结果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组合机床通讯》1979年第七期曾经发表用概率法计算的文章,然而在公式的推导过程申却存在概念上的差错。本文结合具体例子,通过必要的数学推演,提出概率法计算定位误差和菱形销宽度的一般公式,并将计算结果列成表格,以供设计时选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研制出犬十四经脉、体穴79个、麻醉用穴、病症防治选穴。模型由电脑控制,经穴显示和荧屏显示、配音讲解、动态模拟、打字同步,并实现了人机对话。犬模型运用于兽医针灸示教、考核和自学,以及选用推广专家经验和针灸选穴咨询等。该模型是提高现代化针灸教学质量的重要设施,是从事临床针灸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子农业中,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重组蛋白是近十几年来基因工程研究的一大热点。植物具有完整的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通常可以正确组装、折叠和修饰,同时,由于植物表达体系的方便、廉价等优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迅猛发展,已有100余种蛋白中得到表达,有些已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是植物与动物对蛋白的转译后修饰并不是完全保守的,植物是否能够真正“忠实”地表达出实用、可靠的目的蛋白产品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由于大多数药用蛋白都是分泌型蛋白,因此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N-糖基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对植物表达体系对药用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途径和人源化改造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综述,并对生物反应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研究热点——碳循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4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在碳循环领域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总结了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及增长趋势,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对于大气CO2浓度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反馈及其研究现状.同时,对许多固碳措施和技术方法也作了阐述.目前全球碳循环研究已经达到了系统集成的高度,因此集成研究将是21世纪碳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内啡肽(又称类阿片样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共同信使在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包括参与镇痛过程、调节消化功能、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以及参与机体免疫过程等几个方面。同时论述了内啡肽与针刺和激光针灸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