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L)品种‘网路’为试材,研究了以冷、温水灌溉和冷、热空气处理对夏季和早春甜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育苗时,短时的冷空气和冷水灌溉可以降低甜瓜幼苗株高,提高幼苗茎粗、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经15℃冷空气处理3次(10 min/次)和10℃冷水处理9次的甜瓜苗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高373%和105%。而在早春育苗时,短时的热空气和热水灌溉可有效提高幼苗的茎粗、根冠比和壮苗指数,且可提高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其中经30℃热空气处理6次(30 min/次)、35℃热水处理6次、35℃热水处理9次和40℃热水处理9次的甜瓜苗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高140%、82.3%、82.3%和73.9%。  相似文献   

2.
以陇椒2号为试材,在昼温28 ℃条件下,应用人工气候箱调控夜温,分别研究了不同夜温(8、12、16、20 ℃)处理对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夜温下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叶绿素总量逐渐增加。处理14 d后,20 ℃夜温下的叶绿素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8、12、16 ℃夜温处理提高8.9、6.7、5.1 mg/L;20 ℃夜温下,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分别较8、12、16 ℃夜温处理提高1.6、0.4、0.3 mg/L。说明在20 ℃夜温下更有利辣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昼夜温度(CK:30/30℃;TR1:30/25℃;TR2:30/20℃;TR3:30/15℃;TR4:30/10℃)培养水稻品种粤香占幼苗,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及种苗初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培育壮秧、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株高降低、茎秆变粗、根系发达、干重增加。昼夜变温处理对水稻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其中,30/20℃(TR2)处理组水稻幼苗淀粉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7.14%);30/15℃(TR3)处理组水稻幼苗根系活力最高(比对照高12.91%)。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10种微生物菌剂分别对菜心种子和菜心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菜心种子发芽指数、幼苗生物量、壮苗指数、根系构型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稀释400倍的微生物菌剂后,菜心种子发芽指数、幼苗壮苗指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叶绿素(a+b)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种子发芽指数以内生普里斯特氏菌(T1)处理较高,较清水(CK1)处理高出40.7%;幼苗壮苗指数和根系长度以耐盐芽孢杆菌(T4)处理较高,分别较营养液(CK2)处理高出50.0%和87.7%;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叶绿素(a+b)含量以T1处理较高,分别较营养液(CK2)处理高出154.4%、89.7%、13.5%和19.3%,差异显著。隶属函数结果表明,稀释400倍的内生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endophytica)处理对菜心促生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6.
温度胁迫对番茄转化酶表达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栽培番茄中杂9号品种的幼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10/5,15/10,25/20,35/30和45/4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胁迫对叶片及根系转化酶种类和活性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幼苗生长量下降,根系和地上部鲜重降低;在低温(10/5℃)和亚低温(15/10℃)胁迫下,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在亚高温(35/30℃)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上升;与常温(25/20℃)相比,温度胁迫期间,气孔导度和光合强度先下降,再升高,然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持续温度胁迫下,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转化酶和胞壁转化酶的活性基本都呈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吊兰叶片叶绿素及氮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模拟日光温室环境条件,给予25/15℃(昼/夜)、20/10℃、15/8℃、10/5℃4种温度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15 d后吊兰叶片叶绿素及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25/15℃处理显著高于15/8℃和10/5℃处理,吊兰叶片内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全氮含量在10/5℃处理时达最低,分别较25/15℃处理下降46%,43%,51%和48%。说明低温使吊兰叶片内叶绿素及全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玉金香和白兰瓜2个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适温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昼温(20~25℃,25~30℃,30~35℃)对厚皮甜瓜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温条件下,2个厚皮甜瓜品种的幼苗对昼温反应明显不同,在昼温25~30℃条件下,早熟品种玉金香幼苗的叶面积、干质量和鲜质量、根系活力及光合速率等均达最大值;在昼温30~35℃条件下,晚熟品种白兰瓜幼苗的各生长生理指标均为最大值。说明晚熟品种白兰瓜幼苗生长比早熟品种玉金香要求更高的昼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度处理对黑果龙葵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北方常见黑果龙葵幼苗为试材,设置昼/夜温度(35/30、30/25、25/20、20/15、15/10),通过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不同温度对龙葵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猝灭特性和光能分配等的影响,研究龙葵幼苗适应性反应以及生理机制。[结果]随着温度降低,龙葵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Fv/Fm、ΦPSⅡ、q P均逐渐减小,qN增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增大幅度提高;低温导致龙葵幼苗叶片PSⅡ的部分失活或受到一定伤害,原初光能转换效率下降,电子传递活性减弱,有效抑制了光合碳代谢电子供应效率,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随温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加剧。[结论]该研究为新型野生蔬菜龙葵的人工栽培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中间砧嫁接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优35号’黄瓜为接穗,厚皮甜瓜‘伊丽莎白’、‘东方脆甜’和薄皮甜瓜‘景甜F1’、‘青酥’为中间砧,‘威盛一号’南瓜为根砧,采用中间砧嫁接法进行嫁接处理,测定黄瓜幼苗成活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片色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甜瓜中间砧嫁接对黄瓜幼苗成活率、幼苗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间砧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嫁接显著提高黄瓜长势,以常规嫁接株高和叶面积最大,以‘东方脆甜’为中间砧嫁接的茎粗及壮苗指数最高,最有利于壮苗的培育;‘东方脆甜’嫁接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片色素含量、光合能力、根系活力及根系伤流量均较高。综合来看,以‘东方脆甜’为中间砧嫁接的黄瓜生长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综合品质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中间砧嫁接处理,因此,黄瓜嫁接较好的中间砧品种为厚皮甜瓜‘东方脆甜’。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armyworm 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 is a major pest of grain crops in South China. So fa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basic biology and ecology, making prediction of population dynamics difficul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with temperature based on an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of M. roseilinea reared on maize in the laboratory at 18, 21, 24, 27 and 30°C. The highest values of net reproductive rate(R_0) and fecundity were observed at 21 and 24°C, respectively. Both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 and finite rate of increase(λ)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mean generation time(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M. roseilinea was able to develop, survive and lay eggs at all temperature regimes tested. Development rates of the egg, larval, pupal, as well as the whole pre-oviposition stages had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The calculated development threshold temperatures of egg, larval, pupal, pre-oviposition and total pre-oviposition stages were 13.29, 8.39, 14.35, 7.42, and 12.24°C, respectively, and their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were 63.59, 445.00, 211.11, 89.02, and 698.95 degree-day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 into temperature-based phenology and population ecology of this insect pest and will allow 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available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 ~ 2011年佳木斯逐日草温、雪温、0 cm地温、气温资料,研究草温和雪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年佳木斯年平均草温和雪温分别为5.7和-11.7℃,草温最高出现在夏季,雪温在春季;1年中5~ 10月观测草温,其他季节雪温和草温交替观测,月平均草温最高在7月,雪温在4月,最低均出现在1月;1d中草温和雪温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2:00,到次日日出前后出现最小值.草温和雪温各季晴天时日较差最大,且明显大于气温日较差;月平均草温(或雪温)与气温、地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草温和雪温与气温、地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99.  相似文献   

14.
真空冻干大蒜片最佳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真空冻干技术加工脱水蒜片,利用大型设备获得优质大蒜粉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经研究,冷冻干燥量佳工艺条件为:干燥室压力30~60Pa,加热介质温度约53℃,冷阱温度约-60℃。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分析了近55年来贵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5年贵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且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月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云量对气温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水汽压和相对湿度。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0、1993、197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是一种生活于地表的捕食性螨类,近年来在欧美国家被商业化生产用于防治食用菌及温室害虫,但在我国尚未有相关研究.为了掌握其基本生物学,研究温度、湿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00%RH条件下设置16℃、20℃、24℃、28℃、30℃和32℃ 6个温度梯度,以及在25℃条件下,设置92%、96%和100%RH 3个湿度梯度,分别测试剑毛帕厉螨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并采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雌雄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9℃和11.75℃,有效积温分别为211.88℃和137.08℃.据测算,在25℃、100%RH条件下,剑毛帕厉螨1 a可繁殖23代.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统计分析1960~2007年48年来珲春市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8、10℃的积温和持续日期、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30℃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在上升,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37℃/10年,各界限积温每10年增幅在60~80℃,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和无霜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分别增长了7 d和22 d,≥30℃高温日数增长3 d。低温冷害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尤其是进入2000年代夏季气温持续偏高的影响下明显减少,冷期中以延迟型和混合型冷害为主,暖期里以障碍型冷害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特种番茄种子产量的影响,为特种番茄专用育种、留制种和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樱桃番茄早、中、晚熟不同基因型6个品种、小番茄2个品种露地栽培,分析生长期各温度阶段种子产量,研究特种番茄耐高温性、适温和高温对特种番茄种子产量影响。[结果]特种番茄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范围在18.5~29.5℃,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宜的时间是5月21日至6月30日和9月1日至10月10日。日最高平均气温29.5℃以上高温的7月21日至8月31日,樱桃番茄品种早熟e1、早熟e2和晚熟e3种子产量是日最高平均气温29.5℃以下适温种子产量最高峰段的5.9%、2.9%和23.0%,小番茄c2是51.1%;其他参试品种高温期间种子产量为0.0,种子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受到抑制。参试品种小番茄c1和小番茄c2夏季高温胁迫后秋冬季种子产量分别较8月31日之前前期种子产量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0.01),8月31日高温前与高温后至11月20日(4个月)后期种子产量的比值分别为31.3∶68.7、18.1∶81.9。[结论]高温胁迫条件下,特种番茄不同品种种子产量差异显著。因此,应将特种番茄的开花结果盛期安排在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9.
滨州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滨州市1971—2000年各层次地温观测资料,结果表明:30年来各层次、各时段的地温除了一般规律性变化外,平均气温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春季的0、20cm地温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温度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长季节的土壤温度分布、温度梯度以及热力流向;从定性走向定量,为林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