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旨在筛选一组数量较大,可靠性较高的SSR分子标记,用于辅助鉴定小麦缺体-四体的真实性。在小麦SSR分子标记图谱上,选取单一位点标记引物,然后在中国春和已鉴定的中国春缺体-四体DNA中扩增检测,筛选出带型清晰,易识别的单扩增产物标记。结果表明:在小麦21个连锁群上共选择标记150个,长短臂均有分布,最终筛选出标记67个,这些标记在中国春和所有非连锁的缺体-四体中扩增为阳性,在对应连锁的缺体-四体中扩增为阴性,扩增产物为单条带。该套引物均匀分布在小麦基因组染色体上,每个连锁群上最少3个,最多5个,扩增条带单一,且清晰易识别,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所有中国春小麦缺体-四体及其他非整倍体的真实性鉴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引物对具有抗黄萎病性状的F2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结果表明:2000对SSR引物在对新陆中10号和新陆早7号的的多态性筛选中,共筛选到89个稳定的SSR多态性位点,其中共显性标记为74个,显性标记15个;利用Mapmaker/EXP(version 3.0b)对89个标记构建了连锁群,其中65个标记位点被分配到19个不同的连锁群上,24个标记位点没有分配到连锁群上;19个连锁群连锁群总的长度962.2cM,覆盖率为17.49%。  相似文献   

3.
40个珍珠豆型花生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花生主产区主栽的40个珍珠豆型花生为材料,利用62对SSR标记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带型分析,从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SSR标记引物进行指纹图谱构建。12对SSR标记引物共获得88个多态性位点,平均PIC值为0.779,利用这88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40个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为这些花生品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中棉所36和海1配制杂交组合,并用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利用3223对SSR引物筛选亲本和F1,筛选到294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9.12%。最终对其中的267对引物进行了群体扩增,获得277个SSR标记差异位点。其中,217个标记位点连锁,构建44个连锁群,平均每个连锁群包含4.93个标记位点。图谱覆盖1908.67cM,占棉花基因组的42.89%,平均每个连锁群覆盖43.38cM,标记间平均相距8.80cM。利用陆海杂种BC1F1、BC2F1和BC1S1的表型数据,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共检测到9个QTL,解释表型变异6.90%-19.17%。其中3个增效基因来自海岛棉亲本海1,6个增效基因来自陆地棉亲本中棉所36。此外,控制衣分的2个QTL在3个世代都能够检测到,分别解释6.90%和19.17%的表型变异,效应稳定,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产糖甜菜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构建14份国产甜菜品种的指纹图谱,利用6个差异较大的甜菜品系对5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选出7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SSR引物。利用这7对SSR引物对国产14份糖甜菜品种进行扩增,共获得4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8个,多态性比率达75%;每对引物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为5-8个,平均6.6个。利用其中三对引物S6,S13和BVGTT6构建了14份国产甜菜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每个甜菜品种有唯一的数字指纹区别于其它品种,说明SSR标记适用于甜菜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鉴定,同时甜菜品种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甜菜品种纠纷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西冬小麦品种Waxy蛋白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5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扩增出1条327 bp的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A,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分别扩增出1条265 bp和1条204 bp的特异带,在缺失Wx-A1和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这3个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豇豆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雁鸿  关建平  宗绪晓 《作物学报》2007,33(7):1206-1209
从46对备选的豇豆SSR引物中鉴定筛选出扩增带单一、稳定清晰且多态性强的13对引物。用这13对引物,对来自中国、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共316份栽培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 Walp.]资源的DNA进行SSR扩增,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共检测到47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692个等位位点,有效等位基因平均2.003个;5对SSR引物VM16、VM26、VM20、VM25和VM23,对于检测豇豆遗传变异最为有效。UPGMA聚类图显示,13对SSR引物即能将其中的260份参试资源区分开,其中国内、外资源差异明显,被划为2大类群;国内资源类群又可分为与地理来源的气候生态区明显关联的2个北方组群、4个南方组群和2个混合组群,8个组群间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国内育种高代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狭窄。  相似文献   

8.
早熟油桃紫金红1号亲本的SS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桃新品种紫金红1号是从早熟油桃中实生选育的,果实经济性状优良.以23个疑似亲本的油桃品种为试材,利用SSR标记共显性的特点,进行了紫金红1号亲本鉴定.SSR-PCR扩增结果表明,163对SSR引物中有48对能在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良好、谱带清晰的产物,其中17对SSR引物扩增出的20个SSR位点呈现共显性带型.基于185个SSR等位基因信息的亲缘关系分析发现,紫金红1号与早红2号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881,在树状图上也聚为一类.经共显性SSR位点遗传规律分析,使用3个SSR引物(CPPCT15、BPPCT031、UDP96-018)的扩增位点,可排除早红2号以外的其他品种作为紫金红1号亲本的可能.认为早红2号自交获得紫金红1号可能性很大,或至少是其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9.
SSR标记检验玉米杂交种子纯度核心引物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0对SSR引物对收集到的18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SSR标记分析,以期筛选一套适于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SSR引物。试验结果表明,50对SSR引物在1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中,有20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特异条带,进一步对20对引物进行重复试验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出了8对SSR标记引物,分别在18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中扩增到了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条带,可用于其玉米杂交种子纯度鉴定和检验。这为玉米杂交种种子真实性和纯度检验、解决玉米种子质量纠纷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到与抗赤星病基因连锁更加紧密的SSR标记,并绘制出抗病基因的SSR标记连锁图。本研究以一个位于M号连锁群上且与净叶黄抗赤星病基因有连锁关系的SSR标记为基础,将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中位于M号连锁群上的130对SSR引物进行合成及扩增筛选,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一个抗赤星病基因的SSR标记连锁群。该连锁群包括12个标记,全长181.5cM,平均间距15.1cM,抗性基因被定位在标记J4与J9之间,其中与J9的遗传距离仅为4cM,为下一步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氨基酸保守区域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亮氨酸区域)设计了42个简并引物组合,运用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resistance gene analog polymorphism,RG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及其附加系和代换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有38对引物组合获得扩增产物,其中35对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38.5个片段。在普通小麦背景下,共获得275条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多态性谱带,占扩增总谱带数的17.44%,揭示出在普通小麦背景下E基因组和普通小麦A、B、D基因组间的高丰度遗传变异。另外,利用RG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RGAP标记。为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外源遗传物质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麦区试品系DUS测试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确定测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试品系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的分子标记,采用156个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品种对SSR、EST-SSR和AFLP-SCAR标记的1334对引物进行筛选,根据在染色体上分布均匀、多态性信息指数较高、带型清晰、不同等位变异的带型易于区分及PCR产物稳定的原则,筛选出105对小麦品种DUS测试的分子标记引物,包括63对SSR引物、21对EST-SSR引物和21对AFLP-SCAR引物,可以检测122个位点的75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条染色体上被检测位点5.8个,平均每个位点包含7.2个等位变异。根据DUS测试的需求、引物的染色体分布、PIC值大小和带型特点,将105对引物分为21对核心引物、29对一级备用引物和55对二级备用引物。核心引物分辨力较高,可以完成约80%品系的特异性检测,约95%品系的种子纯度检测和约60%品系的一致性、稳定性检测;备用引物用于确定品系DNA位点纯合率和相似品种(品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以判断DNA指纹相同或相似的品种(品系)之间的相似性和特异性,评价核心标记中具有非纯位点的品系的DNA位点纯合度,同时完成核心引物未能完成的少数品系的种子纯度检测。通过在2006-2007、2007-2008、2008-2009年度对464个冬小麦区试品系DUS测试中的应用,证明105对引物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可以完成90%以上参试品系的DUS检测。  相似文献   

13.
陈国跃  董攀  魏育明  何坤  李伟  郑有良 《作物学报》2007,33(11):1782-1787
利用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氨基酸保守区域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亮氨酸区域)设计了42个简并引物组合,运用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resistance gene analog polymorphism,RG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及其附加系和代换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有38对引物组合获得扩增产物,其中35对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38.5个片段。在普通小麦背景下,共获得275条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多态性谱带,占扩增总谱带数的17.44%,揭示出在普通小麦背景下E基因组和普通小麦A、B、D基因组间的高丰度遗传变异。另外,利用RG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RGAP标记。为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外源遗传物质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NBS (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基因是植物界中最重要的一类抗病基因。用信息学方法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406条含有NBS结构的完整蛋白序列,每条包含48~2272个氨基酸。根据NBS结构域两端是否连接CC或LRR结构域,将TaNBS分为N、CN、NL和CNL4类。对TaNBS所在scaffold序列的SSR位点进行诊断,从1203条scaffold序列上发现2177个SSR位点,以二碱基重复位点最多,占73.5%。针对小麦2AL染色体上的51个SSR位点开发标记,缺体-四体和双端体验证结果表明,有39个标记(76.5%)为2AL特异标记,其中24个特异标记在抗白粉病材料Khapli (2AL上携带Pm4a)和感病材料Chancellor间存在多态性。利用近等基因系Khapli/8*Cc筛选出3个可能与Pm4a连锁的NBS-SSR标记,分别是Sxaas_2AL22、Sxaas_2AL39和Sxaas_2AL46。本研究开发的与抗病序列紧密连锁的特异SSR标记可用于2AL染色体上抗病新基因的检测以及已有抗病基因的候选序列筛选。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快速鉴定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棉花品种提供分子鉴定依据。以具有代表性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经过引物初筛和复筛,确定26对均匀分布于棉花染色体上的SSR核心标记。结果表明,26对核心标记在120份材料中筛选得到138个等位位点,其中129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3.48%。以标准样品为对照,利用26对核心标记对10份棉花常规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发现仅有源棉6号与标准品种的DNA图谱高度一致,其他9份常规种与标准品种均存在8~18个差异位点,分子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相符。另外分别筛选5对特征引物作为纯度检测标记,采用单位点平均法统计4份常规棉品种检测结果表明,源棉6号纯度最高,为98.0%,源棉1号最低,为90.5%,检测结果与田间纯度鉴定呈现正相关性。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技术鉴定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方法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位于普通小麦1A、1B、1D染色体上的32对微卫星引物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6个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和1个普通小麦-簇毛麦二体代换系进行SSR分析,发现引物Xgwm498在簇毛麦中扩增出2条长分别为110 bp和190 bp的片段(即Xgwm498/110和Xgwm498/190), 这两个片段仅在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1Ha附加系中出现,其余2Ha、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麦盐胁迫诱导和茎秆组织相关EST序列开发了81对EST-SSR引物, 其中67、46、18和61对分别在小麦、黑麦、簇毛麦和大麦基因组中稳定扩增, 在不同小麦和大麦品种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有22和23对。利用小麦缺体-四体系共定位了43对引物的81个位点, 其中A、B和D染色体组上分别有29、30和22个位点, 涉及除4B、3D和6D外的18条染色体。此外30对引物在黑麦基因组中具有特异扩增, 其中8对分别在黑麦1R、4R、5R和R7染色体上具有特异扩增, 7对在多条黑麦染色体具有相同扩增。这些新标记可有效用于小麦及其近缘物种的遗传作图与比较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对缺失系进行鉴定,选用11个RGA和17对STS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1个RGA引物和1对STS引物在对普通小麦扬麦5号、簇毛麦及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时,分别检测到一条约1 000 bp和约800 bp的多态性片段,将这两个标记转化为稳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分别命名为CINAU17-1086和CINAU18-723。运用这两对引物对一系列材料进行扩增,只有含6V染色体短臂的材料才能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条带,表明这两个标记均位于簇毛麦6VS上。进一步利用簇毛麦6VS缺失添加系、易位系将CINAU17-1086标记定位在簇毛麦6VS FL0.58与FL0.70之间,将CINAU18-723标记定位在簇毛麦6VS FL0.45与着丝粒之间。利用这两个特异标记对通过花粉辐射获得的部分簇毛麦6VS结构变异材料进行PCR鉴定,其结果与细胞学鉴定结果一致。CINAU17-1086和CINAU18-723标记可用来快速检测和追踪导入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6VS染色体片段,并对缺失系的断点进行了初步界定。  相似文献   

19.
Molecular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genes affecting awning in whea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 Sourdille    T. Cadalen    G. Gay    B. Gill  M. Bernard 《Plant Breeding》2002,121(4):320-324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three traits related to awning (awn length at the base, the middle and the top of the ear) in wheat were mapped in a doubled‐haploid line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he cultivars ‘Courtot’ (awned) and ‘Chinese Spring’ (awnless) and grown in Clermont‐Ferrand, France, under natural field conditions. A molecular marker linkage map of this cross that was previously constructed based on 187 DH lines and 550 markers was used for the QTL mapping. The genome was well covered (more than 95%) and a set of anchor loci regularly spaced (one marker every 20.8 cM) was chosen for marker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each trait, only two consistent QTL were identified with individual effects ranging from 8.5 to 45.9%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se two QTL cosegregated with the genes Hd on chromosome 4A and B2 on chromosome 6B, which are known to inhibit awning.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using ‘Chinese Spring’ deletion lines of these two chromosomes, which have awned spikes, while ‘Chinese Spring’ is usually awnless. No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was detected on chromosome 5A where the B1 awn‐inhibitor gene is located, suggesting that both ‘Courtot’ and ‘Chinese Spring’ have the same allelic constitution at this locus. The occurrence of awned speltoid spikes on the deletion lines of this chromosome suggests that ‘Chinese Spring’ and ‘Courtot’ have the dominant B1 allele, indicating that B1 alone has insufficient effect to induce complete awn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6个春小麦品种(系)及北方冬麦区的17个冬小麦品种(系)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23个微卫星引物在2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6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物为2.9个. 分析发现, 冬小麦群体内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60个)及平均遗传距离(0.4504)明显高于春小麦(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