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在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基础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其对花椰菜、茶叶、葡萄、翠冠梨4种作物产量、产值、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4种作物都有较好增产增收效果,其中花耶菜增产3704 kg/hm~2,增幅16.6%;茶叶增产54 kg/hm~2,增幅4.0%;葡萄增产1334 kg/hm~2,增幅6.6%;翠冠梨增产1050 kg/hm~2,增幅4.8%。这些作物对应的产值分别增收4089、8124、8535、5400元/hm~2。此外,试验结束后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城固县葡萄上的施用效果,开展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可增加葡萄单穗重,使葡萄提早成熟,提高浆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 860.0 kg/hm~2,增幅8.57%,净增收益15 600元/hm~2,产投比达6.2,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温室黄瓜商品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黄瓜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后,从抗逆性看,病毒病病情指数比比施用基质的对照降低1.7,降幅28.81%,霜霉病下降3.6,降幅35.29%。从品质性状看,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施用基质对照提高41.5 mg/kg,增幅17.97%。从产量上看,比施用基质对照增产12600 kg/hm2,增产率11.62 %;比常规施肥对照增产16470 kg/hm2,增产率15.62 %;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宜良县生菜霜霉病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的现状,开展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生菜霜霉病的绿色防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生菜生产中施用能较好的促进生菜的生长发育,降低生菜霜霉病的发病率,丰富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其中复合微生物菌剂1 kg与生菜育苗基质0.2 m3混拌施用,大田期再搭配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225 kg/hm~2对生菜的提质增产效果最好,产量增加57 028.5 kg/hm~2,产值增加79 839.9元/hm~2,对生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最好,为52.05%,能显著改善生菜土壤的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5.
施用微生物菌剂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表明,公顷施用微生物菌剂45、36kg的2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552.0、379.5kg/hm~2,增产率分别为6.3%、4.3%。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三膜马铃薯上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减少32%、节省肥料384kg/hm~2(折纯)的情况下,增施微生物菌剂1200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三膜马铃薯增产10770kg/hm~2,增产率达到19.8%;增收36996.3元/hm~2,增收率25.1%,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昊  杨万仁  王锐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35-36,48
以宁粳44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0、1500kg/hm2、3000kg/hm2和4500kg/hm2等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3.23%,有效穗数增加40.53%,每穗粒数增加69.84%,千粒重增加27.35%,籽粒产量增加45.7%,增产率增加34.92%.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水稻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见,合理适量地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水稻增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川区马铃薯晚疫病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现状,在东川区开展诱导抗病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产中施用诱导抗病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能起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作用,其中在马铃薯移栽时施用诱导抗病有机肥3 000 kg/hm2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00 kg/hm2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主茎高和茎粗,增产5 407.5 kg/hm2,增产率为9.29%,且晚疫病的相对防效最好,为33.3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豆蛋白极酶和酵素微生物菌剂2种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均能促进葡萄果实膨大,促使葡萄提早着色及成熟,改善葡萄品质,对葡萄增产效果明显,且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中,以每667 m~2施用酵素微生物菌剂75 kg的增产效果最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研究在减肥的基础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表明:常规施肥减量20%,小麦减产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当减肥20%施用900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极显著的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产2809.72kg/hm2,增产率为68.63%,可以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小麦纯效益可以提高2464.69元/hm2,纯效益增率为26.29%。研究结果可为该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溧水地区小麦种植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华北潮土区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明确潮土生产力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潮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为潮土的作物增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级潮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位为平台,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中值分析方法分别总结其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因素在不同监测时期变化趋势;并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近31年来常规施肥下华北潮土生产力监测结果显示,整个监测期间小麦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小麦产量均值为6 443 kg·hm -2。1988—1993 年小麦平均产量为2 814 kg·hm -2,2014—2018 年小麦平均产量为 6 902 kg·hm -2,较监测初期(1988—1993)提高 145%,年均增长132 kg·hm -2。常规施肥区玉米产量随时间显著升高,1988—1993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2 667 kg·hm -2,2014—2018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8 267 kg·hm -2,较监测初期(1988—1993年)提高 210%,年均增长 180 kg·hm -2。玉米产量及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小麦。华北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 48% 和 51% 。施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性也在增加。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为影响整体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对小麦产量具有直接作用的因素顺序依次为有机质、施氮量、施钾量,玉米产量直接作用的因素是全氮、有效磷、施氮量、施磷量。【结论】从整个监测时期来看,潮土生产力在监测后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土壤生产力主要受氮肥、有机质、有效磷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潮土区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地力的提升和肥料的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沃根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对比方法,对玉米进行微生物菌剂和化肥减量田间试验。[结果]当地常规施肥量+75 kg/hm~2固体微生物菌剂处理和当地常规施肥量减量20%+75 kg/hm~2固体微生物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0.9、0.3 cm,茎粗分别增加了0.3、0.2 cm,产量分别增加了7.4%和0.1%。[结论]施用"沃根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增产作用显著,用其替代20%化肥增产不显著,此外施用该菌剂对增加茎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配方施肥技术在苦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配方施肥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氮处理相比,配方施肥处理施氮300 kg/hm2,苦瓜产量增加19.5 t/hm2,增产率为92.1%,每公斤氮素可使苦瓜增产65 kg;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的地块施磷、钾肥对苦瓜产量作用不大;在配方施肥处理基础上,加施钼、硼、牛粪分别增产7.45%、3.69%和9.29%;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可减少NPK养分87 kg/hm2,果实可溶糖含量相对增加40.6%,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9.5%。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冬小麦进行氮肥管理,比较了优化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在拔节期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收获期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的产量(6217kg/hm^2)与传统施氮处理产量(6223kg/hm^2)间差异不大,但较传统施氮处理节省氮肥40%,氮肥利用率从传统施氮的31%提高到优化施氮处理的50.6%。同时收获后优化施氮处理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90kg/hm^2)远小于传统施氮处理(176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传统施氮的82kg/hm^2减少到40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不同锌含量土壤上配方肥及锌肥在冬小麦上的增产效果。[方法]以平乡县为例,筛选土壤有效锌含量不同梯度大田开展试验。[结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68 mg/kg时,配方肥增施锌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10.8%。当有效锌含量为1.34和1.57 mg/kg时,较配方肥处理,配方肥+Zn产量变化不明显。当有效锌含量为2.26 mg/kg时,增施锌肥造成明显减产,减产390kg/hm2。与配方肥和常规处理相比,当配方肥增施锌肥15 kg/hm2ZnSO4·7H2O时,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隔年适量施用锌肥,用量以11.3~15.0 kg/hm2ZnSO4·7H2O为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不施锌肥。施用配方肥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效益优势,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的问题,研究了配方施肥和施肥种类对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85.5 kg/hm2、P2O569 kg/hm2和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施肥结合使用保水剂或者施用缓释肥均能提高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成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其中施用尿素225 kg/hm2+稀土磷肥525 kg/hm2+保水剂45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小麦施肥措施与秸秆全量还田耕作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优化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最高产量施肥方案和最经济施肥方案。[结果]小麦的最经济产量虽然较最高产量降低了140.13 kg/hm~2,但是纯收益增加了490.92元/hm~2。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案相比,小麦在最经济施肥方案下,产量增加684.54 kg/hm~2,增幅8.65%,纯收益增加1 109.72元/hm~2,增幅6.70%。[结论]小麦最经济施肥方案总体效益最优,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