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孵化前的准备1.安装前要使水泥地面保持平整。孵化机稍向前(有的机型向后)倾斜,以便清洗时排放污水。机门前要留有2~3米的操作空间。2.对孵化室、孵化机进行消毒。此项工作应在入孵前1周在检修机械完后进行。室内屋顶、地面等各个角落都要清扫干净,机内涮洗干净后,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或与入孵种蛋一起消毒。3.检查蛋盘。看蛋盘框是否牢固,铁丝是否有脱位、折断和弯曲现象,做到逐个检查。4.机体检查。反复开门后,看是否严密,机体四壁、上顶、底板是否变形,发现故障及时补修。5.校正检修机器。在孵化前1周,要系统检查安装是否妥当…  相似文献   

2.
非洲鸵鸟的孵化期是42天,其整个管理过程较一般禽蛋的孵化管理复杂,现详述如下。1种蛋的选择选择蛋重在1.4~1.8kg、蛋壳乳白色而光滑、干净无污染的种蛋入孵,种蛋在室温15℃左右放置不得超过10天。2种蛋的消毒种蛋入孵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0g高锰酸钾和20ml36%的甲醛溶液熏蒸60min(分钟)3入孵3.1入孵前称重:种蛋入孵时均逐校进行称重记录,以便于下一步的管理;同时检查每枚蛋的编号及父母代名称是否清楚正确,然后再放进孵化机内,气室朝上(澳洲鸵是横放,美洲鸵是横放或气室朝上),后行蛋对着前行蛋的间隙c入孵的蛋量不能超…  相似文献   

3.
现饲养的鹌鹑已失去抱孵性能,鹑蛋主要依靠人工孵化。我们采用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一研究所生产的依爱牌鹌鹑孵化机孵化。现将生产要点小结如下:1 孵化机安装和试机 参照使用说明书安装并详细检查机内外各个零部件是否完整、无损、有无松动,装置是否正确、灵敏,并备好配件。每次入孵前必须进行试温、试湿12h,要求温湿度显示精确,机内通风良好,控制元件灵敏,安全可靠。电接点水银温度计放置准确,并做好试孵温湿度的每小时记录。2 孵前种蛋处理 选择种蛋,蛋重8~15g,来自健康、高产种鹑蛋为佳。外形大小匀称,同时要求蛋壳色泽明亮,符合品…  相似文献   

4.
1风扇巷道两侧风扇转速不一致。解决办法是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测风扇转速,发现不一致时要及时调整维修。2喷头左右喷头雾滴大小、方向、角度不一致。解决方法是入孵前检查喷头喷雾量是否一致,喷雾方向是否与蛋车平行且朝向正前方;孵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喷头以免水垢堵塞喷头或固定喷头的螺丝松动而改变喷头方向,致使左右巷道加湿不一致而出现温差。3加热器加热器加热不均匀。入孵前应检查每一根加热器,电流平均值11~14A,如果不足,更换加热管,且每月检查一次。4门密封状况出入口各两扇门密封条是否损坏,入孵前检查更换,出口两扇门因经常开关…  相似文献   

5.
1肉鸽的人工孵化 饲养肉鸽一般选用纯种王鸽和银王鸽2种肉用王鸽,饲养方式可采用室内三层单笼配对生产。种鸽所产的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因鸽蛋小,故应将鸡蛋的蛋架改成适合放鸽蛋的蛋架,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2℃,相对湿度为55%~65%、后期湿度为70%~80%。照蛋分3次进行,第1次在入孵后第5天,取出无精蛋和死精蛋;第2次在入孵后第10天;第3次在入孵后第16天,取出死胚蛋后转入出雏机,入孵后第17~18天仔鸽开始出壳。  相似文献   

6.
码盘     
入孵前将种蛋码在蛋盘上称码盘。国外码盘一般采用真空吸蛋器。在国内因孵化器、蛋盘的类型较多且规格不一,所以多采用人工码盘。将蛋盘上码好种蛋后插入孵化架车内。整批入孵时,若使用无底架车孵化器,可把码好盘的孵化架车推入孵化器中;如果蛋架是固定机内的,应首先把蛋架摇成水平状态,随后码完一盘插入蛋架一盘。码盘时两手各拿三个蛋,“眼观手拿”:“眼观”指看是否有不合格的种蛋,如有破蛋、裂纹蛋、畸形蛋、被粪便污染的种蛋等要一律剔除。手拿蛋时,就必须作放置时大头朝上的准备。码盘的规则是轻拿轻放,拿高放低,手腕下塌。要求轻、快、稳、准。码盘时蛋盘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应有一空盘叠放在要装蛋的盘下面,以免把蛋的小头撞破。放蛋时必须到位后再松手,以免破损。每个蛋盘都有一定的额数、行数和密度,每行的两端不能留空隙。种蛋放置时要大头朝上,稍微向左倾斜,这样便于照蛋,更重要的是,便于尿囊绒毛膜的生长发育,胎位正常。据试验,如果入孵时种蛋的大头都朝上,微向左倾斜,有2%的胚胎在小头发育。如果是平放,有3.5%的胚胎在小头发育。而小头朝上,则有60%的胚胎在小头发育。在小头发育的胚蛋,尿囊绒毛膜发育受阻,且胎位不正,后期不易转身,90%以上的雏...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最近对卵黄囊感染的研究结果。卵黄囊感染是胚胎后期死亡的可能原因之一;如果孵化率很低,就要检查产蛋箱的卫生情况以及蛋在入孵前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解决电孵机停电孵化和土法孵化温、湿度难于掌握的问题,我们于1983年至1984年根据电孵机和温室孵化原理,研制成“电火两用孵化室”和“电热线自动控湿装置”,容蛋量5280枚,投资1038元,比机制电孵机节约3962元,比土法谷孵节约劳力3人。一年来孵化结果,受精蛋平均孵化率达91.5%,最高达96.9%,效果良好。 该孵化室取材方便,制造简单,用木材制成蛋架、蛋盘、用铁皮制成电风扇叶片,并购置电动机、继电器、水银导电温度计、电阻丝、电热线等组成自动控温控湿装置。孵室外壳采用24厘米空心砖墙、内装锯末保温。为了预防停电,又根据温室孵化原理,  相似文献   

9.
现代家禽孵化生产中的保持种蛋质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入孵之前保持好的种蛋质量是获得高孵化率及优质雏鸡质量的基本前提。种蛋质量除了与种鸡本身的性能及品质有关之外 ,也与种蛋产下以后到入孵之前这一段时间内的管理技术密切相关。在此期间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持种蛋质量。1 严格挑选种蛋  应依据蛋清洁度、大小、形状等制定种蛋标准 ,严格挑选 ,必要时通过照蛋器检查蛋内容物及气室大小来判定 ,及时淘汰不合格蛋或陈蛋。2 加强种蛋消毒工作  做好捡蛋、擦蛋前的消毒洗手 ,注意捡蛋工作 ,避免不同类型蛋间的人为交叉污染。增加捡蛋频率 ,减少存舍时间 ,及时入蛋库消毒。擦蛋时应排…  相似文献   

10.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入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及储存条件等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入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孵化机和出雏机室中的通风、卫生以及孵化场中的一般管理等对保证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供温不均会降低鹅蛋孵化率徐强(河北省乐亭县畜牧局063600)某孵化场采取机孵、摊孵结合(前23天机孵,23天后上摊孵),孵化雏鹅两批。第一批入孵种蛋820枚,受精率82.5%,上摊照蛋受精蛋存活95.7%;第二批入孵812枚,受精率85.1%,上摊...  相似文献   

12.
孙淑霞  薛会明 《中国家禽》2001,23(13):22-23
1 种蛋的选择和消毒种蛋应来自健康、高产的种番鸭群,蛋重适宜(70~85 g)、蛋形正常(椭圆形)、新鲜、无破损和污染,剔除“沙壳蛋”、“钢壳蛋”和“软壳蛋”。种蛋以钝端朝上装盘,按米3空间用高锰酸钾15 g、福尔马林30 mL熏蒸消毒30分钟,保持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0%~75%,熏蒸效果最佳。还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30℃)浸泡3~5分钟取出凉干。2 温度因番鸭蛋比普通家鸭蛋大,蛋壳稍厚且呈蜡质状,脂肪多,发热高及散热差,在入孵初期的3~5天内蛋温上升慢。应采取“入孵前预温,入孵后控温”的原则。入孵前先将种蛋放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13.
1如何选择种蛋?种蛋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的高低。因此,在孵化前对种蛋应严格按8点要求进行选择:(1)来源。必须是健康鸡群产的蛋,染病鸡群产的蛋不能入孵。(2)时间。要选一周内所产的蛋入孵。(3)蛋形。要椭圆形蛋,蛋形指数在0.72~0.76间,过长、过圆蛋不应孵化。(4)重量。应符合本品种要求,鸡蛋标准重量为55~65g。(5)蛋壳。结构良好、结实。薄皮蛋、粗糙的“沙皮蛋”,均不可入孵。(6)蛋面。要清洁蛋,过脏的蛋易被细菌污染,容易腐败变质,不可作种蛋。(7)颜色。合乎本品种要求的蛋壳颜色,不要杂色蛋入孵。(8)防破。破蛋易…  相似文献   

14.
分别选择新鲜和贮存 5d的伊莎褐种蛋 12枚入孵,在种蛋入孵后的第 2、 24、 48和 66h末,每组分别随机抽取 3枚,测种蛋失重、蛋清厚度和蛋清 pH值。结果表明,新鲜蛋在入孵后的前 48h的变化比较迅速, 48h后的种蛋失重、蛋清厚度和蛋清 pH值与贮存 5d入孵的种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5.
分别选择新鲜和贮存5d的伊莎褐种12枚入孵,在种蛋入孵后第2、24、48和66h末,每组分别随机抽联3枚,测种蛋失重、蛋清厚度和蛋清pH值。结果表明,新鲜蛋在入孵后的前48h的变化比较迅速,48h后的种蛋失重、蛋清厚度和蛋清pH值与贮存5d入孵的种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83年开始结合家禽课的教学实验,把西洋鸭蛋和鸡蛋一起放在电孵箱里孵化,其受精蛋的孵化率只有30%左右。以后把西洋鸭蛋单独放在小型平面电孵箱孵化,逐渐探索改进,1986—1987年受精蛋的孵化率提高到74.5%,最高一批达到92.3%。主要经验如下: 一、种蛋必需经过挑选:凡是蛋形不正、砂壳蛋、薄壳蛋、厚壳蛋、双黄蛋均予剔除。入孵前用0.1%新结尔灭溶液,进行洗刷消毒,然后码盘入孵。孵化器具用福尔  相似文献   

17.
(一)孵化过程应该特别注意的环节1.选种蛋。对一些畸形蛋、硬壳蛋、漂蛋以及一些长时间放置的种蛋绝对不能使用。2.种蛋入孵前要严格消毒。主要使用甲醛薰蒸法和新洁尔灭浸泡法。经过消毒的种蛋,可以提高胚胎发育,增强鹅雏的体质。3.把握好孵化温度。采用薄膜水袋法简单易行。用木板钉个框,然后将水袋放入框内,在水袋上下各铺上一层棉被,水袋内注水,在上面放温度计。温度掌握是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通过换水来调节,正常孵化前期要保持  相似文献   

18.
温度是鹅蛋孵化成败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作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根据鹅胚胎生长发育的要求,采取前高后低的供温原则,适宜的温度范围约在38.3~36.5℃。在孵化时,如果种蛋来源欠充裕,采取分批入孵,应以“恒温”孵化为好。因为分批入孵可以利用老蛋代谢热作为热源,孵新入孵的蛋,即可节省能源,又可防止孵化后期老蛋“自温”而引起超温,造成胚胎的死亡。当种蛋来源充裕,采取整批入孵时,应以“变温”孵化较适宜。2种施温方案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据文献报道,种蛋从蛋库入孵前,对种蛋进行预热能提高1%~2%的孵化率。种蛋预热能缩短入孵后的孵化恒温时间。我们通过连续三批种蛋不经预热直接入孵与正常预热4h入孵孵化效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禽生产的迅猛发展 ,人们就如何提高种蛋孵化率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孵化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孵化场经济效益的好坏 ,现将提高孵化率的技术要点介绍于后。种蛋的选择 孵化前应对种蛋认真挑选 ,种蛋的质量影响着孵化率的高低。种蛋的品质包括蛋重、形状、色泽、新鲜度、蛋壳厚度、清洁度及破损度 ,在种蛋入孵时 ,应将沙皮蛋、特大蛋、畸形蛋、破损以及粪血蛋选出 ,以获得较好的孵化率 ,种蛋一般在产后 5天内入孵最为适宜。选好的种蛋 ,在入库前、入孵后 ,落盘后都必须消毒 ,种蛋消毒的方法较多 ,一般多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温 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