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刚竹属14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刚竹属部分竹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75条谱带进行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运用特殊谱带,建立竹子品种的分子检索表,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锥栗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技术对37个锥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65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每条引物的扩增谱带从9(引物828) 16条(引物821)不等,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2个ISSR片段,共扩增出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占82.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条带为9.9条。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供试农家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826 9,有效等位基因数1.509 7,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292 3,Shannon信息指数为 0.434 4;13条引物可区分37份农家品种及其优株。根据遗传一致度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37个锥栗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群7个亚类。  相似文献   

3.
腰果混杂群体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4个单株构成的腰果混杂群体的遗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其遗传变异水平,旨在为合理有效利用该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6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9条。多态性带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38.33%、1.383 3、1.150 4、0.094 6和0.149 2。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017 1~0.250 5之间,平均为0.103 5。UPGMA聚类结果将54个样株归于4个复合组和2个独立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FISH-AFLP技术,选取8对EcoRⅠ+3和MseⅠ+3引物组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24个核桃品种(无性系)、2株实生古树及4个农家类型在DNA水平上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 011条谱带中,981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率达97.5%;不同引物组合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88 7~1.234 7,平均为1.208 5;基因多样度为0.118 3~0.141 2,平均为0.129 7;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4 6~0.225 8,平均为0.206 6。总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经8对引物检测的30个品种及类型均得到数目不等的特异带型,能将30个核桃良种及类型完全区分,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5.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小菊花色芽变品种与原始品种的DNA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建立芽变品系形态学以外的分子水平鉴定技术。在引用13对引物中,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13.5条多态性带,分子量在110~800bp之间。3对引物组合(第8对E-ACG/M-CAT、第10对E-AGG/M-CTC、第11对E-AGG/M-CTG)产生5条清晰特异性条带可以将二者区分,这些特异性片段可能包含引起花色芽变的基因序列,经计算,二者遗传相似系数为0.986,遗传物质多态性为2.8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相似文献   

7.
乐昌含笑不同类型鉴定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利用inter -简单重复序列 (ISSR)标记对乐昌含笑 6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从 30个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 ,共扩增出 134条DNA带 ,其中多态性DNA带 6 7条 ,占 5 0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 11 16 7条。其中引物ISSR16、ISSR19能区分全部类型。引物ISSR16、ISSR19和ISSR2在不同的类型中扩增出了一些特有条带 ,对乐昌含笑类型和品种鉴定以及检验品种的真实性方面非常有价值。本研究对ISSR分析技术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讨论 ,并利用DNA扩增结果对供试类型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相同或不同亲本的6个黑莓潜力杂交组合优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确定指纹图谱。结果表明,78对SSR引物中共有25对在4个亲本品种中具有多态性。将各自在不同杂交组合亲本中具有多态的引物用于优株鉴别,发现Kiowa×Arapaho组合中的3个优株有12对亲本间呈多态的引物可以鉴别,优株10-2n-1有6对扩增为杂合带型,10-2n-2和10-2n-5均有5对,其余则偏父本或母本一方,且有5对引物可以区分3个优株;来自Chester×Kiowa组合的优株10-5n-2在18对多态引物中多扩增为双亲重组类型,推测其性状可能多介于双亲之间;来自Hull×Kiowa组合的优株10-6n-1-1和10-6n-1在6对多态引物扩增结果中,10-6n-1-1多继承了父本的带型,而10-6n-1扩增多显示为双亲杂合带型。鉴定结果为育种中相同亲本杂交组合黑莓优株区分提供了依据,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黑莓杂交重组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扩增及电泳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西伯利亚杏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Mg2+2.0 mmol·L-1、dNTPs0.25 mmol·L-1、引物浓度1.2μmol·L-1、Taq聚合酶1.0 U、DNA模板20 ng。采用SRAP引物组合ME5/EM10,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初步验证,24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SRAP分子标记试验共扩增出谱带431条,引物扩增出23条谱带,其中338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百分率为78.42%。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筛选出的5对引物,对来自菏泽的2号、8号、172号、sH4、SH7、SH9、SH10、SH15、SH17、SH18、SH22、SH25、SH26、SH28、SH31、SH32、SH37、SH39、SH48、SH49共20个柳树种质进行了AFLP分子鉴别和多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对引物共产生645条谱带,多态带542条,多态带的比例为84.03%;每对引物鉴别效率为100%。AFLP是进行鉴别亲缘关系比较近的柳树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个茶花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茶花品种群中有代表性的20个国内外茶花品种进行了品种间遗传关系的分析.从60对随机扩增引物中筛选出了21对扩增带型清晰及重复性好的引物序列,共扩增出153条带,其中146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介于0.40~0.48,Shannon信息指数在0.57~0.67,基因分化系数介于0.5~0.7,基因流值介于0.2~0.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0~0.74,平均为0.63.参试的20个茶花栽培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比较窄;结合花型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0个茶花品种分为2个大类群.此外,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适用于分析山茶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14个油茶良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油茶良种进行SRAP标记(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油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从16个正向引物和20个反向引物中筛选出条带特异、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8对引物组合。利用这些引物组合对14个油茶良种扩增出65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22条是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33.85%。通过生物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遗传学分析,计算出遗传相似系数,绘制出分子聚类图,为油茶良种的后续分子鉴定及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山茶基因组DNA为材料,测试山茶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测试了模板DNA量,Mg2+浓度,dNTP浓度,BSA浓度,引物用量,Taq酶用量等6个因素对山茶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茶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3℃;适宜的扩增体系为:10μL 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1Tris.HCl pH 9.0,50mmol.L-1KCl,0.1%Triton X-100),2 mmol.L-1MgCl2,0.6 mmol.L-14×dNTP,2 mg.ml-1BSA,16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U Taq酶。  相似文献   

14.
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浙江和山东的8个山茶种群共2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引物扩增得到210条清晰条带,其中18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62%。经POPGENE1.32软件分析,山茶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56 9,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77 9,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0.182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 7,P<0.05),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浙江5个山茶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山东青岛的植物园种群和五四广场种群可能移植自长门岩岛。我国野生山茶资源受人为破坏严重,建议在加强现有岛屿自然种群就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5.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杨山牡丹作母本,分别以牡丹品种‘赵粉’(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cv.‘Zhao Fen’)和‘紫二乔’(P.suffruticosa cv.‘Zi Er Qiao’)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建立起来的专用于牡丹研究的ISSR标记技术方法可以用于牡丹杂交种的苗期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油茶人工林为砧木,采用改良撕皮接技术,嫁接36个茶花品种.分析结果得出,不同茶花品种嫁接成活率有较大差异,其中25个品种嫁接砧成活率平均达到92.3%,亲和性强,7个品种的成活率平均达到88.1%,另有4个品种成活率平均为83.5%.6a后的生长状况调查表明,早花系列的5个品种、中花系列的7个品种、晚花系列的7个品种树势恢复情况最好,符合园林生产快速培育大规格茶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和ISSR2种分子标记对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18个RAPD引物和14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118和114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P)分别为88.98%和89.47%。在物种水平上,RAPD标记的结果为: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656,Nei’s指数(H)为0.3303;ISSR检测的结果:I=0.4688,H=0.3083。2种分子标记均表明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Nei基因多样性指数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RAPD分析发现86.22%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ISSR分析发现89.29%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变异低的主要原因是种群间存在较强的基因流(Nm)分别为3.0097和4.1787)。长叶红砂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对高胁迫环境的长期适应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