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最高境界的旅游方式,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格调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该文对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科学的分类和评价,并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类型全,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知名度高;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较好;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的组合较理想。因此,滁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合发展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
张强  郑洪  艾训儒  卢婵  王生位  郭秋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16-121+125
[目的]探究湖北巴东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空间布局。[方法]调查巴东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对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巴东现有古树名木2 193株,隶属于44科88属124种。从树种结构分析,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为胡桃树(Juglans regia),共有501株,占全县古树名木总数的22.84%。从树龄结构分析,古树名木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 a树龄段,1、2、3级古树的数量和占比分别为92株(4.20%)、470株(21.43%)和1 631株(74.37%),总体呈“金字塔”型结构。从分布规律分析,古树名木在巴东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野三关镇分布最为集中。垂直空间上,分布株数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 099~<1 523 m,数量达到1 255株,占巴东古树名木资源总数的57.23%。[结论]该研究可为湖北巴东县的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旅游资源。有关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凡是能够对旅游者造就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且分布在农村地区(即城市以外的地区)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它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的范围十分宽泛,既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角度出发,将都市圈旅游资源看作是具有活力的生命体,模拟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运用生态学中的相应原理与模型,对哈尔滨都市圈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共选取了都市圈内55个旅游资源,分别从旅游生态位、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为都市圈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意见。利用相关生态学原理评价区域旅游资源能客观、正确地反应各个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竞争关系,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法的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红  马磊  刘杰  张璐  年荣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52-153,156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准则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它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该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为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尤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政策的颁布将海南旅游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加快海南旅游的信息化速度,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建立一套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则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介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过程,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并对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根据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表达形式及评价目的可大体分为经济评价和质量评价。其中,经济评价体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而质量评价则综合体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全面、系统的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是评价的必要基础,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和景观资源调查。制定评分标准和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环节,一般涉及森林旅游景观资源和开发建设条件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吴磊 《甘肃农业》2007,(6):46-48
桂林山水名扬天下,其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不论其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极高的开发和游览价值。作者以桂林城区旅游资源为基础,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对桂林城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桂林城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宁市是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为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域,具有各种丰富的旅游资源(温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文化遗产等)。本文介绍了该市旅游资源与岩溶景观概况以及岩溶地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价值,探讨了其岩溶地质资源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分析了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成景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单体的大普查,将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概括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分析了不同旅游景观类型的成因与演化过程,并且概括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旨在为全县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以期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从空间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以及社会心理承载力4个方面对东极岛旅游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东极岛旅游发展建议:完善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丰富旅游项目,提高空间资源承载力;加强淡季旅游开发,提高旅游资源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13.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指出山西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元分析与替代市场法的水资源价值量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为水价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景观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作用,将水资源价值分为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及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3部分;利用物元分析法和替代市场法,建立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计算模型,分析水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例,对该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全面核算。【结果】基于建立的水资源价值量和价格核算模型,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总价值为6.26×103万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和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分别为3.60×103,2.65×103和8.96万元,水的自然资源价值最大,其次是旅游景观价值,舒适性享受价值相对较小;水资源价格为2.24元/m3。【结论】用本研究所建模型对西安浐灞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其对浐灞生态区的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详细分析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北戴河海滨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秦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滨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将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为网上宣传不足、环境恶化、地质资源利用不足,就此提出秦皇岛旅游业建设的构想,强调加大宣传、打造独特主流旅游品牌、开发亲民旅游线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季节性差异、社区参与。旨在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7.
陈彩红  曹靖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78-9680,9779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从景观的角度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分为:丹霞岩体景观、奇峰幽谷景观、水体景观、森林景观、自然地层遗迹及人文景观。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而为其客观的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景观规划可以有效增加滩地型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类型。以郑州市黄河滩地为例,定量化分析景观规划前后旅游资源类型的变化。郑州黄河滩地原旅游资源有主类7、亚类16、基本类型25。通过景观规划使旅游资源类型达到主类8、亚类25、基本类型68,较景观规划前分别增加了14%、56%、172%。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的基本类型新增数分别占总数的20%、33%、45%、67%、0、80%、100%、80%。郑州黄河滩地的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景观规划前的87.5%、51.6%、16.1%提高到100%、76%、43.9%,分别增加了12.5%、24.4%和27.8%。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卷调查法,2018年5-7月,在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里共收集有效问卷715份,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类别差异,在时间上的变化,及调查对象社会经济特征与吸引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处于较高等级,其中生态环境吸引力大于自然景观吸引力。在自然景观中,生物景观吸引力>水文景观吸引力>地文景观吸引力。生物景观吸引力受时间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自然景观与性别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态旅游认知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共有18个基本类型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认知度具有相关性。在生态环境中,空气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声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受时间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有7种旅游资源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年收入、年出游次数具有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更好地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