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2014,(5):35-36
邯郸市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70万亩左右,小麦锈病常年发生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多雨的年份时常暴发流行,发生面积能达到300万亩左右,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10%—30%,2013年564万亩小麦田发生锈病150.8万亩,发病率为26.7%,属于中等发病年份,由于除治及时,防控技术到位,把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5%以下的最低程度,取得了单产459.8公斤的好收成。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属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市耕地面积52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万亩左右,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28.6%,主要分布在邵原、王屋、下冶、大峪四个山区镇及轵城、坡头部分丘陵区。1旱地小麦生产情况1.1面积及产量。济源市旱地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单产徘徊在200 kg左右,波动幅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在高县常年发生3~4万亩,占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流行年达5~6万亩,一般损失产量10%左右,重病年达20%~30%,最重麦田可达50%以上.笔者于1981~1985年对其初次侵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江县位于川晒平原西北边沿,常年种植小麦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条锈病大流行,推广应用大头黄、繁6、繁7、绵阳11号等系列抗病品种取代当时高感病的阿波小麦以来,至90年代后期以前局部发病都很轻.80年代中后期根本见不到条锈病,90年代后期发生逐年加重.2002年全县流行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发生早,11月底多点发病;蔓延快,发病面积11月底调查占12%,2月底调查上升到47.6%,3月下旬调查上升到86.6%,4月上旬调查所有小麦田全部发病,无一品种,无一田块幸免.经大力防治后,大面积发生为害损失仍较重.4月中旬调查,全县9.7万亩,小麦病指10以下的1.8万亩,占18.8%;病指10~30的2.9万亩,占30.2%;病指30~60的3.0万亩,占30.4%;病指60以上的2.0万亩,占20.6%,其中损失率40%以上的面积0.03万亩,占0.3%.  相似文献   

5.
<正> 野燕麦是危害小麦的一种禾本科恶性杂草,60年代因引种夹带传入我省。目前,全省发生面积已达2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播面积30%,其中严重发生的有500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每年损失小麦约5亿公斤,对我省小麦生产威胁很大。近几年来,各地采取人工锄草、手拔、捋籽等措施,费工费时,仍不能控制危害。特别是手拔、捋籽都是在野燕麦抽穗成熟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秆黑粉病俗称乌麦、黑疸,是一种系统侵染的毁灭性病害。其损失率基本上等于发病率,主要是土壤传播,也可随种子、粪肥传播。解放初期,此病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发生普遍,经防治到60年代已基本消灭危害。但近年来秆黑粉病又在我区迅速回升。我区常年种植小麦1000万亩左右,1986年只有个别田块发病,1987年发病面积就达5.2万亩。1989年全区进行了普查,发病而积猛增到101万亩,平均病株率1—5%,重病田块病株率为50—70%,甚至有些地块病株率达80%。小麦秆黑粉病的迅猛发展,对我区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若不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切实防治,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防治小麦秆黑粉病工作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粘虫一代幼虫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我县常年发生面积30万亩,大发生年份在40万亩以上。据实验测定,一般年份小麦减产3—5%,大发生年份减产10—15%,每年损失小麦750万斤左右,对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对粘虫一代幼虫的预测预报效果,更好地指导防治,我们在历年经验测报的基础上,用病虫害数理统计的符号相关选择法,对我站14年来积累的与发生程度有关的主要因素加以判断。初步分析得出,影  相似文献   

8.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农业大县,现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5.8万亩,农业人口51.9万,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7万亩,秋粮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50万t左右,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豫北地区小杂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以安阳市殷都区为例,常年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种植面积在60.2万亩左右,占全区耕地面积63.4万亩的95%左右。小杂粮只占较小比例,仅在殷都区西部旱作农业区种植,常年种植面积为3.2万亩,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左右。但是,去年以来,我区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小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2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的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会导致出现10%左右减产,严重者可造成减产幅度进一步增大,约为20%~40%。1发生现状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玉米田混合发生危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我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5%左右。危害严重地块,虫株率可达50%以上;一般发生地块,虫株率  相似文献   

11.
许昌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01万亩,农业人口74万人,占总人口的92.5%,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8万亩左右,因此小麦优质高产对于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 石家庄是河北省粮、棉、油主产区。夏粮以小麦为主,常年播种400多万亩,秋粮以夏玉米为主,常年播种300万亩以上。夏玉米占秋粮面积70%左右,产量约占秋粮总产的80%左右。近年来四代棉铃虫在夏玉米上的发生和危害,不仅使夏玉米安全生产受到威胁,而且还为下年度棉铃虫的发生提供足量的虫源。调查和研究第四代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减轻夏玉米的损失和减少棉铃虫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在高县常年发生3~4万亩,占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流行年达5~6万亩,一般损失产量10%左右,重病年达20%~30%,最重麦田可达50%以上。笔者于1981~1985年对其初次侵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冬小麦是塔城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7万公顷左右。近年,由于塔城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小麦雪腐、雪霉病在塔城地区常年发生,返青时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地块死苗率达50%以上,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南阳盆地夏花生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常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夏花生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6.
麦黑落叶蝇2002年在静海县麦田首次发现即造成大发生,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5.7万亩,发生14.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9.8%,小麦被害株率在70%左右;2003年发生更为严重,全县小麦播种面积5万亩,发生面积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00%,一般麦田被害株率为40% ~ 60%,严重的达70% ~ 100%。麦黑潜叶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邯郸县小麦种植面积19.71万亩,目前全县小麦苗情总体状况表现为群体充足、个体偏小,一般苗面积较大。1当前麦田苗情据调查,目前小麦平均亩茎数44.8万,比常年减少约20万;亩大蘖24.6万,比常年减少12万;单株分蘖1.3个,比常年减少1.5个;次生根1.8条,比常年减少2.5条;4叶1心,比常年少一叶,几乎无一类苗,二类苗面积增加。2苗情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粮食生产大市,粮食常年种植面积在116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邯郸市也是全国小麦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560万亩左右。近年来,全市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大力推广粮食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实现了从2003年到2013年小麦单产的"十连增",到2013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到达459.8公斤,位居河北省第1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市小麦单产的连年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一、江苏省小麦品质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长江、淮河、沂河、沭河下游,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70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一。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年小麦总产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1淮阳农业现状淮阳县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拥有耕地面积148万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小麦133万亩、玉米90万亩、花生32万亩、大豆12万亩、蔬菜26万亩。常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1 000万亩次左右,防治面积2 000万亩次以上,挽回损失25万t,仍然损失9万t左右。每年农药使用量500 t以上,其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占55.8%,农民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病虫害产生抗性、生理小种和生物型不断出现,某些病虫害周期性大暴发时有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