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甘薯品种对蔓割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7年采用盆苗接种法鉴定890个甘薯品种(系),结果表明:属于高抗和抗病型的41个;中抗型的71个;中感型的261个;感病型和高感型的517个。不同抗性型品种用不不同菌株和不同菌量测定,或在不同气候下重复鉴定,虽会发生不同幅度的抗性变化,但都保持相对稳定的抗病性。同时,用不同抗性型的10个品种分别在盆栽苗期和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证实了两者间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我国白叶枯病7个致病型,在苗期与成株期抗性反映一致的5个水稻品种(系)上进行测定。根据苗期接种后病斑扩展速率与成株期的发病程度相对照,获得了正确反映成株期抗性的苗期最佳观察时期:推荐了3个有希望的水稻品种(系)在病区推广试种,并提出了防治的最佳生育期。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鉴定的定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法、分蘖期蜜露量测定法和成株期(孕穗期-收获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法,研究了55个新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①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抗虫类(抗级≤3.0,蜜露量≤1.1mg/·24h和虫量≤27.3只/丛)、中抗-中感类(抗级3.1~7.0,蜜露量1.1~5.0mg/·24h和虫量27.4~92.4只/丛)和感虫类(抗级≥7.1,蜜露量≥5.1mg/·24h和虫量≥92.5只/丛);②在两种或三种测定方法组合下表现一致的水稻品种都存在,中感-中抗类和抗虫类品种在各种情况下的分布较为均匀,而感虫类品种多数属于在苗期鉴定与成株期抗性一致;③在田间自然鉴定条件下,杂交稻比籼稻和粳稻品种更明显地感白背飞虱;④要准确地评价一个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须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的基础上进行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或蜜露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烟草品种抗青枯病鉴定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烟草青枯病t1菌株对G3、红花大金元等品种分别作不同接种方法、不同菌量、不同年份和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以及与黄瓜花叶病(CMV)交叉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烟株旺长初期,用切根灌菌液接种与病区自然鉴定之间对青枯病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5),接种体浓度以10^8scfu/ml为宜,不同抗感品种在不同年份重复鉴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波动,用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品种抗性,可减少误差。参试18个品种不同生育期与t1菌株的互作反应,分为苗感成株期抗病型和全期感病型两类。烟株生长初期交叉接种黄瓜花叶病毒(CMV)与青枯病菌明显减轻青枯病病情,但干扰了抗病性鉴定,查清了上述影响因素后,可以组装一套规范化的烟草品种抗青枯病筛选鉴定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81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苗期分小种接种和大田成株期自然诱发条件下对供试的81份春小麦资源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分析其抗条锈病情况、抗病类型及抗病性关系,结果表明:具全生育期抗条锈病类型的资源有7份,具成株期抗条锈病类型的资源有39份,有30份资源为含有成株期和对部分小种失去抗性的全生育期抗病性的抗性类型;苗期分别接种7个小种后,表现抗病的资源数为9~25份不等,表现中抗的资源为2~6份不等,表现感病的有50~69份不等,成株期表现抗病的73份,表现中抗的3份,感病的5份,即供试种质资源大部分表现为苗期感病,而成株期具有抗病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81份种质资源抗性聚类相对分散,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抗条锈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杂交稻幼苗二叶期用水稻白叶枯病弱毒菌株75-1进行诱导处理,至三叶期接种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并且经诱导处理的变化幅度大于未经诱导处理的,抗病组合威优6号的变幅又大于感病组合汕优63。说明杂交稻抗白叶枯病及其诱导抗性与活性氧伤害及细胞内防御酶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抗病性变化,发现最感染白叶枯病的品种,发病程度一般都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比较抵抗的品种,发病程度虽然亦有所增加,但是幅度要小得多。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氮的含量,都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根据品种抗病性的强弱而不同,感病品种一般都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此较抗病的品种则在氮肥水平过高的情况下反而降低,或者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水稻品种对氮肥水平的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其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品种的耐肥性。水稻对胡麻斑病的反应,除品种农垦58以外,发病程度都是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植株蛋白质氮量的高低呈反此,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国外抗病水稻种质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92年,作者共鉴定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国际稻瘟病圃材料2038份和国际白叶枯病圃材料1126份计3164份次。通过苗期、成株期鉴定和抗病谱测定,推荐13份对22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率为70%以上的材料和15份抗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的材料以及10份抗性强,产量高,米质较优的品种,经适应性试验后可直接或闻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江西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致病力分化水平和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和金刚30等6个鉴别品种,将分离自江西6个稻区的129株Xoc菌株划分为C1~C9 9个致病型;发现仅C5对鉴别品种IRBB4、C7对鉴别品种IRBB21表现为强互作关系;不同稻区的Xoc优势种群呈现多样性。孕穗期抗性测定结果显示:124个籼稻品种中,对C2型菌株5-16表现为中抗的品种仅占8.06%,对C6型菌株08-3-2表现为抗的品种占14.5%;25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中,1株单株(东113)对C2型菌株表现高抗,14个单株表现抗性。东乡野生稻苗期注射接种结果显示,苗期抗病性与孕穗期抗性呈显著相关性,但苗期抗病性普遍低于孕穗期抗性,仅东113表现为中抗。但东乡野生稻对于Xoc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栽培稻,从野生稻中寻找抗性资源将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理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品种病理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成株抗性品种(简称成抗品种)苗期感病阶段和感病品种接种后,病菌在叶片内扩展和繁殖速度快,叶片内部组织变态,导管内菌量多、菌体形态正常;成抗品种成株抗病阶段和全生育期抗病品种(简称全抗品种)与此相反,病菌在接种叶片内扩展和繁殖速度慢,叶片内部组织结构正常,导管内菌量较少.并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物质,将病菌包围,菌体形状不规则,这些物质在健康叶片、成抗苗期接种叶片和感病品种病叶的导管中未观察到,其形成似乎与品种抗性表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种质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以已知抗病水平的5份鉴别品种为对照,对水稻5个类群和1个混合类群的299份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在“雾室/mist-chamber”环境下以改进的带菌木质短棒为接种物、以基于“叶枕高”的“0~9”级病级指标为标准,可有效区分对照品种间的抗病水平。299份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仅为36.5%,多数品种为中感至高感水平。就水稻不同类群而言,AUS类群中中抗以上品种的分布频率最高,超过60%;其次为ARO类群,为54.6%;分布频率最低的为TRJ类群,仅为22.7%。结合各品种苗高及与抗病对照YSBR1间的病级差异,从299份品种中筛选到7份抗病新种质,其中1份的抗性显著高于YSBR1,接近高抗水平。本研究为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同时为选择合适的类群间品种杂交以培育抗纹枯病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簇矮病的两种介体中,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传毒率(为45.1%)显著高于N.virescens (24.7%)。但不同虫态、龄期和性别,以及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叶蝉,其传毒力并无显著的差异。
病害的潜育期在17~29℃下为8~44天,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其有效毒源(带毒虫数量)、品种抗性及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抗病品种(如赤块矮3号、包胎矮、珍龙13和珍龙410等),结合测报调节播插时间,必要时辅以育秧返青阶段做好治虫防病工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药用野生稻7个不同居群的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抗型表型进行鉴定,筛选抗源,并检测已克隆的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基因在它们中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用云南稻瘟病菌毒性菌株16t接种云南药用野生稻7个居群,除勐海药野(7)表型为感病外,其他6个居群均为抗病;勐遮药用野生稻(4)和景纳上沟药用野生稻(1)分别不含PibPi2基因片段,其他5个居群都含有Pib、Pi2、Pi9、Pid2、Pikp、PisPi56等基因片段;所有的参试药用野生稻高抗纹枯病;除勐往药野(13)和澜沧孟矿药野(14)对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RS105表现为感病和勐遮药野(5)对菌株RS1-20表现为感病外,其他材料对菌株RS105和RS1-20都表现为抗病;云南白叶枯病菌强致病性菌株CX30-1、菲律宾菌株PXO99和PXO86对景纳上沟药用野生稻(1)和澜沧孟矿药用野生稻(14)具有强致病性,其他居群表现为抗病至中抗;7个居群都含有Xa5、Xa13、Xa21基因片段。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药用野生稻多个居群类型对4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这些结果为深度挖掘利用云南药用野生稻资源的有效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温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浸种和喷雾处理幼苗期和孕穗期水稻,探索MeJA诱导大田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效应。水稻幼苗期,0.004mmol/L MeJA浸种、0.1mmol/L MeJA喷雾、0.004mmol/L MeJA浸种后再用0.1mmol/L MeJA喷雾处理,均表现诱导幼苗抗白叶枯病的作用,其诱导效果最高达27.65%;其中,MeJA浸种再喷雾双重处理的效果与单一喷雾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单一浸种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水稻孕穗期,0.05~2.00mmol/L的MeJA喷雾后均可降低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其中2011年MeJA诱导效果最佳的浓度为0.50mmol/L,而2012年和2013年则为1.00mmol/L,诱导效果最高为17.17%。以上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有效缓解大田水稻幼苗和孕穗期白叶枯病的发生,其诱导效果可能与MeJA处理浓度、方法及水稻生育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水稻品种对不同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6个水稻品种对60个菌株的抗性反应,可以将这些品种区分为Ⅰ、广谱性抗病,Ⅱ、非广谱性抗病及Ⅲ、无抗性等三种类型。Ⅰ类型品种大多数是外引品种及其杂交衍生品种(系)。Ⅱ类型品种中只有少数具有较好的抗性,大多数都是中等抗病与中等感染的。Ⅲ类型品种都是偏于感病的,但丰产性状较好。为育成更多的抗病新品种,我们认为选择具有广谱抗性的品种作为亲本与高产品种进行组配,另外选择1—2个强菌株作为抗源筛选或杂交组合子代的抗性鉴定菌株,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