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里湖湖滨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聚类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监测五里湖湖滨带水体2007年全年的水质状况,将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定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四项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4个级别作为4个灰类,将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灰色聚类法对五里湖水体春、夏、秋、冬4季及年均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一年内,五里湖湖滨带水体都处于富营养(Ⅲ)级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五里湖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五里湖环境保护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用生物刷和水蕹菜为净化材料,来改善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试验结果表明,2种净化方式均能有效提高试验池塘的透明度。生物刷对TN、TP、TAN、NO2^--N、NO3^--N、PO4^3--P的去除率依次为13.54%、22.68%、30.38%、12.55%、22.31%、48.97%,生物刷的布设对DO也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水蕹菜对TN、TP、TAN、NO2^--N、NO3^--N、PO4^3--P的去除率依次为5.92%、23.11%、35.62%、1.41%、3.67%、56.63%,水蕹菜覆盖率的增加则不利于DO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虎杖浮床对其净水能力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测定土生、水生长虎杖根、叶中虎杖苷含量。结果显示水生虎杖生长状况良好,粗壮浮床根越冬后第二年能正常发芽,在一定时间段内可持续使用;3.5%(虎杖重/水体重)虎杖20 d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N、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69.4%、71.3%、90.3%、74.1%,虎杖对污水各污染指标中NO3--N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TN、TP、NH4+-N、NO2--N。土生虎杖根虎杖苷含量约为水中根的10倍,土生叶中虎杖苷含量比水生叶高出约50%。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5个样点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分析松雅湖湿地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对该区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松雅湖湿地水溶解氧(DO)平均含量为8.93 mg/L,处于富氧状态,平均pH 8.2,基本呈弱碱性;(2)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062 mg/L,TN的变化趋势与氨氮(NH3-N)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各采样点间叶绿素a(Chla)浓度相差较大;(3)5个采样点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各有差异,表现为富营养化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2#水治理B区<3#水治理C区<1#湿地出水口<4#礼乐广场<5#湖区中央香岛,2#样点表现为中营养,其余样点均为富营养;(4)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四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5)TSIM与DO、pH、TN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NH3-N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武河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临沂市武河湿地的实地考察及水样采样,并对水体中的N、P、COD、BOD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证明武河人工湿地对TN、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76%与70%,对P的去除率较低。武河湿地8个采样点的TN平均浓度为26.55 mg/L,TP平均浓度为0.125 mg/L。根据Thomas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标准分析,武河湿地水体的总磷与总氮含量均处于“富”级富营养化程度,所以武河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对污水处理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体内氮磷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和湖北公安养殖池塘中肥水养殖模式下的三角帆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养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及养殖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体内和水体中TN、TP,分析三角帆蚌组织中TN、TP与不同水质环境下TN、TP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N、P的水平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TN、TP水质条件下,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没有差异,表明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与水环境中的TN、TP没有相关性;传统肥水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的生长和产量都优于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不投饵养殖模式珍珠的产能接近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下线。研究同时表明在大水面水体采取低密度吊样三角帆蚌的放养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这为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湖泊水化学特征与水体营养类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黄河下游湖泊水资源,对黄河下游湖泊中的东平湖、稻屯洼、马踏湖、白云湖湖水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确定其水化学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对水体营养类型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叶绿素)、TN、TP、CODmn和SD(透明度)作为评价参数,对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并参考太湖的以百分数划分湖泊营养方法,采用单项评分和综合记分方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评价标准。对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东平湖、白云湖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稻屯洼、马踏湖为氯化类钠组Ⅱ型水,均为偏碱性湖泊;稻屯洼与马踏湖湖水中有机物耗氧量高,平均为9.58 mg/L和21.47 mg/L,说明水体已受到污染;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有机物耗氧量不高,平均分别为5.06 mg/L与4.02 mg/L;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N:P比值较高,分别为61与45,说明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氮含量供应充分,植物、藻类的生长受到了磷的限制。对湖水营养类型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现属中富-富营养型水平,稻屯洼属富营养型水平,马踏湖属重富营养型水平,白云湖属中营养型水平。总体来说,黄河下游湖泊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水水质已经恶化,水体营养类型已达富营养化水平,白云湖水质较好,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鲁南采煤塌陷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塌陷水域(大水面、大池塘和精养池塘)水质的分析,研究其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等水质理化及营养指标,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分析评价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该塌陷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各项指标基本处于Ⅲ类水及以下的标准,营养盐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水域的富营养水平均处于轻度富营养化以上。  相似文献   

9.
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多个生态工程实施后,五里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采用2010年12个月份的监测数据,对探索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价。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 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再选择物化和生物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7月份最好,8月份最差;以Chla为代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标发生显著增加或降低,并跨越不同的营养分级时,TSI和CI发生显著背离,在其他时间两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刺苦草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时期水中氮、磷、pH等的测定,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64%、90.02%、91.94%、71.17%;pH从7.7降至7.43;DO从6.956 mg/L回升至16.406 mg/L,透明度达到55 cm。由此证明,刺苦草可作为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采用1983—2018年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水体,研究了区内湖泊水域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83—2018年湖泊水域总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31.56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为-0.9 km2/a,占总面积的13%;其中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34.23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为-0.98 km2/a;而岗更湖水域面积呈上升趋势,共增加了2.67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 0.08 km2/a。达里诺尔湖泊萎缩区主要集中在湖东、西、东北方向;岗更湖东、东北、西南方向水域处于扩张状态。水域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湖泊水域面积变化主要与气温变暖、降水减少以及显著的人类活动(旅游业、畜牧业和养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田面水氮磷素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运筹施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设计了6个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施肥后水稻田田面水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后田面水中的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的浓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天后趋于稳定;施入基肥后,NH4+-N浓度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第3天即下降到峰值的25.69%~36.80%;NO3--N浓度远远低于NH4+-N浓度,3个施肥时期峰值分别为8.87 mg/L、1.91 mg/L和1.50 mg/L,且出现在施肥后第3~5天。田面水NH4+-N/T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肥后第2~3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同施氮量,相同施磷量处理条件下,田面水中TP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肥后第1天,田面水中TP浓度达到峰值3次施肥后TP浓度峰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N、P浓度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中N、P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选择贵州中部普定县喀斯特山区代表性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中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土壤中N、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水稻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范围为1.39~15.81 mg/L,其中NH4+-N、NO3--N浓度分别为0.57~13.35 mg/L和0.15~1.37 mg/L,其浓度的变化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田面水中总磷(TP)的浓度范围为0.027~0.324 mg/L,其浓度变化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田面水中TN和NH4+-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水体的标准限值,农田排水氮的迁移对周围地表水体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Dilution of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ions by suspension-feeding organisms, and local reduction in current velocity, may lower food supply for other suspension feeders,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their growth. Influences of food supply on stomach contents and growth of the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 Cerastoderma edule were studied in two situations: (a) inside and outside an experimental mussel bed in a basin with a natural seawater supply, and (b) along tidal creeks in the field. Cockles showed a lower increase in shell length, body weight and condition inside the experimental mussel bed than outside. In the field,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were lower at upper than at lower tidal-creek sites. At these upper creek sites, cockles were smaller, as were their growth rates and stomach contents, compared to the lower creek sites. Largest reductions of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were observed at sites near a mussel bed. It is concluded that phytoplankton uptake by suspension feeders (particularly in mussel beds), as well as relatively low current velocities, negatively affects food supply, stomach contents and growth of C. edule.  相似文献   

15.
Analysis on Cause of the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mechanism of eutrophication, the cause of eutrophic formation in water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is made from the level of nutrient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of iron and silicon, illumination intensity, temperature, water dynamics (stream of water and wind power) and period of renewal. The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keep a balance of ecology in water, control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prevent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种植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水质和底泥)影响,测定了TOC、COD、Chl、TN、NH_4~+-N、NO2--N、NO_3~--N、TP、PO_4~(3-)-P等水质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月份鱼腥草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TN、NH_4~+-N显著下降,敞水区Chl显著下降;6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PO_4~(3-)-P显著下降,浮床区NO_3~--N显著下降;7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TP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显著下降;8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N、TP显著下降,浮床区TOC、COD,敞水区Chl显著下降;9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OC显著下降,且浮床区Chl,敞水区COD、TN、NH_4~+-N、NO_3~--N显著下降;10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和敞水区TN显著下降。鱼腥草种植塘6月份TOC、TN、TP显著降低,7、9月份TN显著降低。鱼腥草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COD、TN、TP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养殖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能力,将水蕹菜漂浮栽培于富营养化水中,分析不同时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漂浮栽培水蕹菜的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起初快速下降,20d后下降变缓,到40d时,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3.43%,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下降了67.63%、69.78%和75.75%,总磷、磷酸盐分别下降了62.24%和75.31%。水蕹菜生长速度在20d后开始下降。水蕹菜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养殖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鳙鱼肉糜并对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可显著增强鳙鱼肉糜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对其Fe2+螯合能力影响不显著。乳酸菌发酵是改善鳙鱼肉糜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