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春茶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春以后,气温回升,茶芽开始萌动,早采多产名优茶是茶叶生产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广大茶农要抓好茶园肥培管理。这里介绍成龄茶园早春管理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6年,句容市农委联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地合作项目,分别在方山茶场和茅山茶场进行灵芝、茶复合生态栽培新模式暨茶园套种灵芝,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改善了地区单一化的茶叶生产模式,提高了茶农经济效益,值得丘陵地区茶园广泛推广种植。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茶园套种灵芝栽培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4.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高山优质茶的生产。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高山名优茶定位为我县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高山名优茶发展迅猛,至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200hm2,产量1100t,产值1.72亿元,是我省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保障我县茶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解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婺源县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名优茶。今年茗茶产量可逾千担,产值650万元以上。婺源县把名优茶开发作为发展茶叶生产的重点,从转变茶农小农经济意识,强化市场竞争观念入手,大力优化茶叶品种和结构,使婺绿的“含金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已建立万亩名优茶基地,推广“上梅洲”、“鄣科一号”等良种茶8000余亩。为保证茗茶质量,还在重点茶区举办了名优茶采制培训班,提高茶农制茶技艺。名优茶开发已由原来9家扩大到乡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安溪县的特色产业,目前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存在缺水比较严重、施肥不合理现象,影响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茶农收入。因此必须做好茶园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7.
陈岱卉 《湖南农业》2011,(10):27-27
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是湖南省内销售量最大的名优茶。1999年以来,古丈县不断扩大良种茶基地面积,建设生态型茶园,推广机械化茶叶加工,使全县茶叶单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古丈县茶园总面积4333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2533公顷,专业茶农3.7万人,有规模加工企业12家,营销企业10家,年产值3.6亿元。  相似文献   

8.
梁河县境内山区和半山区盛产优质茶叶,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茶叶生产重点产区,并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7313亩,干茶总产量1011t,总产值1516万元。但该县现有茶园80%以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种植的老式常规茶园,茶园老化枯衰十分严重,为此,加强老茶园的改造显得非常必要。1999年以来,梁河县开始进行较大面积的老茶园改造,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具有生产优质茶叶的自然环境。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宽,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至2002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69万亩,年产茶叶311吨,产值2268万元。其中名优茶285吨,产值2231万元。随着幼龄茶园的逐步投产,茶叶产量产值将会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我县普遍存在初制厂建设早、设备老化、厂房  相似文献   

10.
许忠  张媛 《云南农业》2011,(9):44-45
根据各优茶生产管理要求,提出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墨江名优茶生产和开发,提高名优茶产量。  相似文献   

11.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茶叶产业继续做大做强200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3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1.85万亩,占55、2%。茶叶产量817吨,茶叶年产值达703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58、9吨,产值5025万元。  相似文献   

12.
茶叶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叶品种繁多,制茶形式多样,茶叶市场走俏,茶叶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茶农茶叶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为弥补茶叶品种的紧缺,为广大茶农提供优质的茶叶苗木,2008年6月笔者对肉桂茶叶品种进行扦插繁殖育苗20亩,推广到大田种植800多亩,经过大田科学管理,大田茶园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一、机制名优茶品质存在的问题1.外形和干茶色泽(1)形态单一无特色。名优茶的外  相似文献   

14.
桑洲茶叶生产现状和改进措施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宁海县桑洲镇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现状桑洲镇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20hm2,其中成片开发的基地有25个。全镇51个行政村,有40个村产茶,即全镇有78.43%的村生产茶叶。培育较好的茶园面积有257 hm2,其中良种茶园面积97hm2,有种茶叶大户20余户。名优茶的质量和产量均逐年提高,桑洲茶场生产的双尖香茗自从2003年荣获中茶一等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全镇名优茶产量达200余t,产值600余万元,2007年3月份,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品茶系列活动,更进一步提高了桑洲茶叶的知名度,当前,桑洲的"望海早茶"基地已形成格局,为实现1500万元总产值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每年茶叶生产以春季茶叶产量最高,占全年60%,产值占80%以上,各种名优茶高档茶都出自春茶,因此,在稳定和提高茶叶全年产量的同时,重视春茶生产,提高春茶产量是茶农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秋季奠定基础,重施有机肥,提早封园 深耕施基肥的时间应由10月下旬提前到10月上旬,提早施基肥,使基肥在当年秋冬季就开始为茶树利用,为第二年营养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茶园春季田间管理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茶园浅锄、施用催芽肥、春季修剪、茶叶春季采摘和倒春寒防范等5个方面对恩施市春季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供广大茶农和茶场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叶生产的季节性很强,而选购一台称心如意的名优制茶机,可大大提高制茶效益,是茶农致富的好帮手。那么,怎样选购茶叶机械呢?1.根据所生产的名优茶种类选择。目前我国名优茶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茶叶外形看不外三种,即条形、扁形、卷曲形。其中,机制名优茶属于条形的有各种毛峰和尖茶等,属于扁形的有龙井、大方、瓜片等,属于卷曲形的有碧螺春和黄山银钩等。国内众多的名优制茶机厂都生产有加工这些茶类的名优机械,茶农可根据加工的需要进行选择,一般市场上什么种类的名优茶畅销,需要加工什么品种的名优茶,就选用相应的名优茶机。2.根据名优茶…  相似文献   

18.
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全县有十几个乡镇建有乌牛早茶基地,茶农4000户,共有茶园面积3200公顷,年产茶叶达500吨,产值上亿元。但本地制茶技师严重缺乏,综合加工能力低,大部分茶农靠出售鲜叶或高薪聘请外地制茶技师。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绿春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5万亩,总产量7500t,实现总产值7500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577元。全县种植茶叶2万户,受益13万人,面积、产量均占红河州第一位,是云南省主要产茶县之一。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宁洱县3669.77km2内农村茶叶资源分散和茶叶企业多、散、规模小、弱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创新茶产业运行机制,以经济合作社组织来链接茶产业、以经济合作社来组织实施生态茶园改造工程,最终以生态茶园的经济效益成果来巩固、完善、壮大茶叶专业经济合作社,增加茶农、茶企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