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秦岭山区链霉菌发酵产物杀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岭山区采集的200份土样中分离到6株链霉菌菌株。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常见十余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N18菌株发酵产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0%以上。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47%和96.15%。在盆栽试验中,N18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80.25%,治疗效果为69.31%。在大田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试验中,N18菌株发酵液稀释200倍的防治效果为60.54%,而其它分离得到的5株链霉菌的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拮抗性链霉菌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拮抗性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微菌核萌发法研究了6株拮抗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菌核形成和微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49的抑菌效果最好,5倍稀释发酵液培养14天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达69.7%;菌株B49、D184和Act12的5倍稀释发酵液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100%;将经B49、D184和Act12发酵液处理后丧失形成微菌核能力的大丽轮枝菌菌株转接至不含发酵液的PDA培养基,连续传代至第5代,其仍然不能恢复形成微菌核的能力;微菌核在含有菌株D184 5倍稀释发酵液的培养基上培养168 h时,萌发率仅为38.3%。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的鉴定及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CS001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gyr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菌株TCS00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TCS001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87.66%。不同稀释倍数下,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稀释5倍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6.24%和98.05%,稀释20倍时抑制率也均达90%以上。形态学观察发现,TCS001发酵滤液可导致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中间或顶端膨大畸形。研究表明,海洋生境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极具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自水稻茎和根内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J215和G87菌株培养菌液和滤液对稻瘟病菌和稻恶苗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培养菌液(109cfu/ml)稀释2~100倍时,对稻瘟病菌和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分别为83.6%~91.0%和60%左右;培养滤液稀释2倍时抑制率达52.4%~75.4%.细菌培养滤液处理能破坏病菌菌丝形态,使稻瘟病菌菌丝细胞膨大、细胞壁破损、原生质外渗、菌体崩溃;但对稻恶苗病菌菌丝损坏较轻,主要使菌丝细胞膨大、生长缓慢.另外,细菌培养滤液稀释10倍时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分别达85%和95%以上;对稻恶苗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60%以上.  相似文献   

6.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安徽省寿县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HNU-1。根据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细胞壁组分、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菌株HNU-1发酵滤液可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当发酵滤液稀释6.67倍时则完全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NU-1发酵滤液6.67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分别为87.8%和77.9%,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腐烂病内生拮抗放线菌A-2的鉴定及其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为靶标菌,从健康苹果树枝条中获得一株高效内生放线菌A-2。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峙培养法和玻片法测定了菌株A-2的抑菌谱及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了菌株A-2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A-2发酵滤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其他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菌株A-2可导致腐烂病菌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和局部膨大;不同稀释倍数的A-2发酵滤液对苹果离体枝条腐烂病均有明显的防效,接种病原菌前后24 h和同时施用50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均达70%以上。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菌株A-2鉴定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明确拮抗放线菌JY-22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潜力,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JY-22无菌发酵液(JY-22SFB)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活性稳定性。JY-22SFB原液对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5%和100%,其中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相当。JY-22SFB处理后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畸形、易断裂。JY-22SFB对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水浴80℃处理3 h和紫外线照射30 min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JY-22SFB浸泡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干腐病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属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研究表明菌株JY-22在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引起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2015年10月于安徽省金寨县猕猴桃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病症状的40个果实病样,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测定了10种常用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结合分离物的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10株经致病性验证的菌株均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多菌灵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91.97%,其次是95%三唑醇1 600倍液,抑制率为81.72%,其余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80.00%;多粘芽胞杆菌对该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未见该病菌孢子萌发,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夜、10%混合脂肪酸水剂100倍液、95%三唑醇原药1 600倍液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180倍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81.00%。表明多菌灵和多粘芽胞杆菌是防治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一株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核桃根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63.33%;此外,该菌对板栗疫病菌等几种不同的林木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病菌菌丝,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该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89%,病菌菌丝表现为菌丝扭曲、断裂,分支增多并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盆栽生防效果研究显示,该拮抗菌对各组核桃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采用该拮抗菌预处理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由稻瘟病菌所致水稻稻瘟病的生防菌株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感病水稻品种湘早籼24号的健康植株茎叶中分离获得了1株拮抗细菌JN-369,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菌种进行了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JN-369菌株的抑菌谱,并初步测定了JN-369中挥发性有机物 (VOCs)、蛋白类粗提物及脂肽类粗提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JN-369菌株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0.46% ± 0.83%;同时该菌株对供试的辣椒胶孢炭疽菌、烟草赤星病菌及黄瓜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供试病原细菌则均无抑制作用;1 × 108 cfu/mL 的 JN-369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达72.92% ± 3.01%,1.454 mg/mL的蛋白类提取物和1.026 mg/mL 的脂肽类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4.68% ± 0.80%和14.34% ± 1.08%。研究表明,菌株JN-369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38株白菜根际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拮抗放线菌26B,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26B初步鉴定为链霉菌。该菌除菌发酵滤液对供试的白菜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及3种马铃薯黑胫病菌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菜软腐病菌抑菌直径达到23.97mm。萌发试验表明,白菜种子经26B除菌发酵滤液浸种后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鲜重显著增加。采用浸根法测定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软腐病菌荧光标记菌株BC1-gfp在白菜根部定殖量的影响,浸根处理后48h,白菜根上BC1-gfp的数量达到2.3×109CFU/g;未从26B除菌发酵滤液与BC1-gfp菌悬液混和处理(体积比10%)的白菜根上检测到病原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14%和20%的土壤中,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效分别达96.0%和89.8%。上述结果表明,链霉菌26B是一株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将链霉菌26B应用与土壤水分管理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小麦条锈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通过土壤稀释法和皿内拮抗法分离筛选对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抑菌活性、抑菌谱及生防特性,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筛选出1株菌株XH可以显著抑制Pst夏孢子萌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菌株XH发酵滤液对Pst夏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4.36%,致死率达91.53%,且该菌株对测试的7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以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具有固氮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XH的菌体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可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Pst侵染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26%和67.22%。表明菌株XH作为小麦条锈病生防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解淀粉芽胞杆菌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初步探索其生防作用机理。收集水稻、甘蓝、黄瓜等不同植物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分离和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离体接种防效、盆栽防效、抑菌谱、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及形成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评价其生防潜力,并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37份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细菌297株,其中4株对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9.8%;对西瓜枯萎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85%以上;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和盆栽防效分别为73.1%和66.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菌率在92%以上;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由此可看出,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腐烂病拮抗细菌菌株BJ1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开发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山东栖霞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的63株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BJ1。采用玻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BJ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谱,根据菌株BJ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对腐烂病的防效进行测定。菌株BJ1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8.38%,其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到70.54%;BJ1可显著降低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致使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及细胞质外渗;该菌株对常见的8株果树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菌株BJ1属于微嗜酸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BJ1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滤液均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稀释5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仍可达81.06%,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广谱抗病虫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2-23是从水稻叶片分离到的一种几丁质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Boller法测定,其几丁质酶活性达25.5 U/mL。它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10多种真菌病原菌以及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细菌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室内测试表明,它对水稻稻苞虫具有杀虫侵染作用,饲喂12、24 h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7.77%、89.88%。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定为圆孢芽孢杆菌(Bacillus globisporus),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海岛棉植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探索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潜在资源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海岛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为靶标菌,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20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通过促芽和盆栽试验筛选生防效果最好的菌株,同时测定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效果和耐盐碱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类地位。从120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棉花枯萎病拮抗作用很强的菌株,编号为KX-33。促芽分析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X-33能明显缩短出芽时间,促进棉苗生长。对病原菌DD64、DD89、DD11和DD22防效分别为75.32%、72.77%、69.48%和68.8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P<0.05)。耐盐碱分析表明,菌株KX-33具一定的耐盐碱性。菌株KX-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芽胞,16S rDNA和序列与Bacillus pumilus(FJ763643.1)同源性最高。海岛棉根围土壤微生物中含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经鉴定菌株KX-33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促生和抑菌作用显著,在海岛棉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防菌株YB-8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生防菌株YB-8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并测定了该菌株盆栽防病效果及抑菌谱,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YB-81菌株。结果表明:YB-8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作用强,抑菌带和抑制率分别为15 mm和80.5%;盆栽防效较好,发酵产物稀释10倍的预防效果达到77.5%,治疗效果不及预防效果;YB-81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YB-8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20.
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生防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21种野生药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内生真菌,以6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株,并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效拮抗菌株对靶标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478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1株高活性拮抗菌株,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镰孢属Fusarium、粒毛盘菌属Lachnum、垫壳孢属Coniella和Neonectria 7个属,其中青霉属占比最高,达36.36%。平皿对峙试验表明, 棘壳孢菌12-R-5对灰葡萄孢表现出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对菌丝抑制率达66.67%。含药平皿试验表明,菌株12-R-5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菌株12-R-5 10倍发酵滤液处理灰葡萄孢10 h,孢子不萌发;100倍稀释液处理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1.01%。显微镜观察发现,棘壳孢菌使灰葡萄孢菌丝扭曲变形,膨大肿胀及断裂,部分菌丝发生抑缩、消融现象。说明棘壳孢菌12-R-5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