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江西省水产研究所1982年在宜春县水江公社的139.7亩稻田中进行了放养尼罗罗非鱼的试验。实践证明,在稻田里进行尼罗罗非鱼和鲤鱼混养,是提高稻田养鱼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我们的试验,稻田养殖尼罗罗非鱼有以下十大好处: 1.在养殖罗非鱼的稻田中,稻谷平均增产一成左右。2.凡在稻田中养鱼的农民,家家有鱼吃。3.养鱼不另占水面,节约鱼池。4.稻田中的鱼摄食天然饵料,不用人工投饲,节约人力和财力。5.鱼在田中松动土壤,勿需进行中耕,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6.5月放鱼,9月收鱼,时间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三)养鱼与管理1.养殖品种:根据稻田饵料资源情况,稻田养鱼一般以放养草食性的草鱼、鲂鱼和杂食性的鲤鱼、尼罗罗非鱼为主,占放养量的90%左右,搭配少量的鲫鱼、鲢鱼、鳙鱼等。若放养红萍的稻田,则以放养草鱼和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3.
在三百亩连片稻田养鱼高产试验研究中,对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中浮游生物的消长规律,养鱼稻田的设施以及稻田养殖尼罗罗非鱼,鲤鱼时,其体重,体长的变化等进行测定和研究。这对称田养鱼增殖鱼品种,改进养鱼稻田设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韦公远 《齐鲁渔业》2004,21(7):20-21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5.
我县群众素有稻田养鱼习惯,1980年我们总结了东岭公社的稻田养鱼经验。1981年推广芙蓉鲤,又在该社田家大队,开展稻田养鱼高产试验,获得了亩产鲜鱼42公斤,晚稻亩产372.5公斤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田条件选用水源好,排灌方便,田埂较高的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在红寺坝水库进行网箱养鱼试验,养殖鱼类有建鲤,汉江鲤和尼罗罗非鱼。三年试验盈利41948.02元,投入产出比为1:1.24。试验结果表明,该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的效果最好,洪水期使库水透明度减小对网箱鱼类的摄食活动和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在全国很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曾多有报导。本课题的设立是对过去的一些稻田养鱼研究中某些尚未弄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以此开发吉水县二万亩稻田养鱼。通过二年的试验研究,在二百亩连片的稻田中养殖鲤鱼、尼罗罗非鱼,获得了较高的鱼产量,对稻田里养了鱼之后稻谷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不投饵的养鱼稻田里鱼产量与底栖动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利用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在稻田中植稻、养萍、养鱼的生态效果,我们在庄塔乡星斗村进行了稻、萍、鱼共生试验示范,初步获得较好成绩。具体作法:选择30亩中稻田插稻前按规格起垄作埂,垄宽55厘米、沟宽40厘米、沟深25—40厘米,每亩稻田设鱼溜两个(长1米、宽1米、深60厘米),开好围沟,垄上插四行秧,株距10厘米,5月25日插完中稻秧苗,然后在沟面放养细绿萍。6月10日投放规格4厘米的草鱼1200尾,芙蓉鲤300尾、罗非鱼500尾。通过实践,群众赞不绝口说:上面结籽、水面起它、水底挖果,提高了经济效益。好处是:第一能防止僵苗不发,可以提  相似文献   

10.
要本文报道了以鲤鱼生长激素作饲料添加剂拌饲料投喂尼罗罗非鱼和移德鲤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该激素对移德鲤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广西横县水产局和19个稻田养鱼户合作,在同一水田里,实行稻田养鱼的“两稻三鱼”养殖法,即早稻养鱼、晚稻养鱼、冬季也养鱼.试验田面积20亩.早稻养鲤鱼及尼罗罗非鱼成鱼,套养草鱼种;晚稻田接着培育早稻田留下来的草鱼种;晚稻收割后的冬季至次年春耕,加深水位继续培育至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灵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网箱饲养尼罗罗非鱼、移德鲤、罗氏沼虾。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增产41.07%,移德鲤增产53.43%,罗氏沼虾增产55.42%。生物灵对3个水产养殖品种的促生长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4.
赵连胜  张金兰 《水产科技》1995,(5):18-19,17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水产科技》1996,(3):48-49
武鸣县的网箱养鱼是从1990年开始,由县畜牧水产局试验、示范而推广发展起来的。养鱼网箱已由原来的10个发展到1995年的2826箱。全县16个乡镇有14个利用河道、水库发展网箱养鱼。养殖的品种由原来的单性尼罗罗非鱼、草鱼,逐步发展到养殖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鲴、建鲤等名、特、优品种。1995年全县网箱养鱼总产量3100多t,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引进我区的尼罗罗非鱼,因其肉质好,产量高,养殖成本低而深受欢迎。近年来水产界在罗非鱼养殖上做了不少工作。在养殖模式上,除常规的池塘养殖外,还有网箱养鱼、稻田养鱼等多种方式;所用苗种除自然的两性群体外,还有单雄性罗非鱼;利用温泉、温排水培育过冬鱼种的也不少。但是,罗非鱼的上市规格还是偏小。笔认为从育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水田立体结构模式的研究中,实行宽窄行双龙出海种稻养萍的方式,可年亩产萍万斤以上。1983年,我们养萍后,套养尼罗罗非鱼或鲤鱼,有的混养草鱼,或尼罗罗非鱼和鲤鱼混养,在晚季稻田仅38天的试验中,养萍区比对照区放养鱼总量少11尾,却增重3%,而且尾重1.5两以上的鱼增加7%。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在鲤遗传改良和池塘混养方面的研究比较先进。为研究鱼类混养最佳比例,道尔鱼类研究站在半精养混养系统中,比较了鲤和罗非鱼的三种不同混养比例(1:1、1:2、1:5)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在9个100m2的土地中进行,放养密度为1尾/m2。每池混养鲤和杂交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900尾,并混养50尾草鱼和鲢。结果表明:鲤与罗非鱼混养比例为1:2和1:5的池塘效益分别比混养比例为1:1的池塘提高35%和41%。可见鲤与罗非鱼混养比率为1:5效益最高。以色列研究鱼类混养最佳比例@任维美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现代化养鱼方法,具有投资大、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利润高等特点。其标志是:自动投饵机及一套相应的饲料加工、活鱼运输设施的使用。目前,北京、辽宁、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均有进行机械化网箱养鲤试验,并获成功。福建省连城县畜牧水产局于1988年在县郊石门湖(湖面积270亩)进行机械化网箱养罗非鱼试验,试验网箱面积125m~2,投放尼罗罗非鱼种1300公斤(鱼种平均体重75克),养殖时间110天(平均水温26±4℃),总获或鱼6 000公斤(体重平均280克),每平方米水面产鱼达48公斤,折算亩产3 200公斤,盈利近9 000元。通过该试验,对机械化网箱养罗非鱼涉及的三个方面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     
991503 越南稻田中银鲤、尼罗罗非鱼和鲤鱼的混养=Polyculture of silver barb,pun-tius gonionotus,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 and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in Vietnamese ricefields[刊,英]/Rothuis AJ,Nam C Q,Richter C J J…//Aqua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