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16a生‘北全’葡萄田间结果树为试材,在果实转熟期采用UV-C辐射结合韧皮部环剥的方法,研究了UV-C辐射对葡萄叶片和邻近果穗果实不同器官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辐射能够显著提高叶片trans-Res、trans-PD、trans?ε?VIN、trans?α?VIN、trans-RT和trans?δ?VIN含量,而单独的环剥处理则不具备这样的效果;UV-C辐射叶片抑制了邻近枝条韧皮部trans-Res和trans?ε?VIN的积累,环剥能够改变这种结果;而对邻近枝条木质部trans-Res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无影响。UV-C辐射叶片能够促进邻近果穗的果穗轴和果皮分别为5种和2种trans-Res及其衍生物的积累,环剥能够阻断这种效应;而对邻近果穗种子trans-Res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北丰’和‘北全’葡萄离体叶片和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不同器官内白藜芦醇(Res)及其糖苷合成对紫外线C(UV-C)辐射诱导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合成积累对UV-C辐射诱导反应存在差异。叶片适宜的UV-C辐射剂量为1.8 kJ · m-2,而果皮为1.8 ~ 5.4 kJ · m-2,果实Res合成积累对UV-C辐射诱导的敏感性低于叶片。3.6 kJ · m-2 UV-C辐射果粒对种子中trans-Re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直接辐射完整种子或剖开种子切面也不能显著提高trans-Res含量。UV-C辐射处理的叶片和果皮中trans-Res含量随辐射后常温避光孵育时间的延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PD)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D)含量在12 ~ 48 h内迅速提高,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种子中trans-Res含量在整个孵育过程中与对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剂量3.6 kJ·m-2的紫外线C(Ultraviolet C,UV-C)辐射处理‘京蜜’葡萄成熟果实,25 ℃条件下避光孵育24 h后,控制温度为25 ℃和0 ℃贮藏,贮藏后0、0.5、1、2、3、7、10、14、24、34 d取样,HPLC法分析果皮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其糖苷含量。结果表明:UV-C辐射后25 ℃条件下孵育24 h能显著提高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 trans-Res)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iceid, cis-PD)的含量,不能提高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 Piceid,trans PD)含量。贮藏温度对UV-C辐射葡萄果皮Res及其糖苷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对照果实还是UV-C辐射处理果实,果皮中均未检测到顺式白藜芦醇(cis-Resveratrol, cis-Res)。25 ℃和0 ℃贮藏条件下对照果皮(trans-Res trans-PD、cis-PD含量低,变化幅度很小,而UV-C处理果皮中变化幅度很大,绝大部分时间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以采收后的高妻、佳利酿、田野红3个成熟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外源喷施法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葡萄果皮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紫外线种类、同一紫外线不同辐射剂量对葡萄果皮R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的SA喷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个葡萄品种果皮中的Res含量,诱导田野红的Res合成的效果显著高于高妻和佳利酿。除UV-B处理对高妻果皮中Res含量无显著影响外,其他UV-B和UV-C处理均能导致采后3个品种的葡萄果皮中Res含量的显著增加,且UV-C对Res诱导积累效果极显著地优于UV-B。辐射剂量在0~3.6kJ/m2范围内,3个葡萄品种果皮Res含量有随UV-B和UV-C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趋势,但不同紫外线种类和辐射剂量对Res诱导积累效果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水杨酸的喷施对葡萄果皮及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诱导作用及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间的关系,以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酿酒葡萄白藜芦醇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在葡萄幼果期诱导率较高,但诱导时间较短暂;而且不同水杨酸浓度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4mM的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域限制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外观、色素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巨玫瑰葡萄在浙江存在的着色差、品质下降等问题对其进行了根域限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根域限制栽培可以明显改善果实着色,增加果皮花青苷、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使着色后期叶绿素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PAL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明显升高。根域限制提高了果肉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3种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虽然对果肉中的苹果酸影响不大,但是降低了酒石酸的质量分数。另外,根域限制还显著提高了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白藜芦醇的质量分数。因此,根域限制栽培不仅改善了巨玫瑰的果实外观,而且提高了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为北疆地区筛选Res含量较高的赤霞珠砧穗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CS)自根苗(CK)为对照,以‘3309C‘’1103P‘’140R‘’SO4‘’5C’5种抗性砧木嫁接‘赤霞珠’为处理组合。对‘赤霞珠’葡萄转色期至成熟期果皮和种子中Res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相关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A ligase,4CL)、丙二酰辅酶A(Malonly-CoA,COA)和4-香豆酰辅酶A(4-coumaroyl-CoA,4CA)。【结果】砧木对砧穗葡萄果实中Res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各砧穗组合中,CS/140R、CS/SO4、CS/5C果皮与种子中Res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其中CS/140R组合在种子与果皮中Res含量均最高;而CS/1103P和CS/3309C组合与对照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各砧木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内PAL、C4H、4CL、COA、4CA活性,其中‘140R’可显著提高各个酶活性,并在种子与果皮中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对5种酶活性与Res含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这5种酶活性与Res含量均呈正显著相关水平,其中COA、4CA活性与Res含量相关系数最大。【结论】与自根苗相比,抗性砧木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种子与果皮内Res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CS/140R组合对提高‘赤霞珠’葡萄种子和果皮中Res含量和PAL、C4H、4CL、COA、4CA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rbernet-Sauvignon)为试材,采用外源喷施法研究了乙烯利(CEPA)、乙磷铝(Fosetyl-aluminum)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EPA对Res诱导效果不明显,虽然在幼果期诱导提高了葡萄果皮Res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认为是CEPA提前了葡萄转色期所致;30mg/L乙磷铝能显著提高成熟期葡萄果皮中Res含量,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在短时间内刺激了PAL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葡萄白藜芦醇提取和HPLC定量测定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方式、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葡萄果皮和种子白藜芦醇(Res)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 果皮采用乙酸乙酯浸提溶剂, 研磨后25℃下浸提24 h, 种子采用甲醇浸提溶剂,研磨后25℃下浸提48 h, Res浸提效果最好。上述提取条件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北醇’葡萄果皮和种子中的Res含量分别为3.51μg·g- 1 FM和8.81μg·g- 1 FM。反式Res在检测波长为306 nm条件下,采用等浓淋洗能很好地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11.
以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组织器官为材料,探讨了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器官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种子>外果皮>叶片>茎段,差异显著,在愈伤组织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愈伤组织1个继代周期内,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也呈动态变化,且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积累和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刺葡萄果实及酿酒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内不同类型刺葡萄为试材,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刺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同时选用干红葡萄酒酿酒工艺进行酿造,研究刺葡萄果实及果实在酿造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刺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白藜芦醇,澧县-1刺葡萄和中方-2刺葡萄果皮含量最高,均为34.08μg/g,是‘赤霞珠’的1.70倍;长沙-2刺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为28.36μg/g,是‘赤霞珠’籽的3.83倍,其他类型刺葡萄籽和所有类型刺葡萄果肉中均未检测到白藜芦醇。酿酒过程中添加F15酵母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始终高于添加VL1酵母的葡萄酒,陈酿结束后,芷江-1刺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17μg/mL,比‘赤霞珠’葡萄酒高21.4%。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范永  王振平 《北方园艺》2017,(22):32-36
以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贵人香""烟73""西拉""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和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等为试材,系统研究了不同成熟期葡萄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以了解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成熟期Res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葡萄品种Res含量差异较大。白色品种中未检测到PAL,有色品种中PAL活性次序为"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烟73""西拉";Res含量最高的是"烟73",其次是"西拉""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贵人香""霞多丽";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的PAL活性和Res含量均高于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14.
在巨峰葡萄果实缓慢生长期对果实外施激素和对枝条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外源ABA单独处理、果穗下方环剥与外源IAA或ABA联合处理均使始熟期提前到来;外源IAA(300mg/L)处理并没有推迟果实的始熟期,而外源GA3处理则使始熟延迟。分析各种处理果实的内源激素变化后认为,虽然果肉ABA浓度的升高并不总与始熟期相一致,但ABA做为始熟启动信息几乎是可以肯定的。IAA浓度在始熟期毫无例外地下降到低谷,说明IAA数量的减少也是始熟的必要条件之一。GA3处理在延迟始熟的同时减缓了IAA的下降而并未影响ABA的变化。果穗上下方环剥试验表明果实中启动成熟的ABA可以不来源于叶片。讨论了果实中内外源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始熟启动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环剥对葡萄成熟、着色及果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西班牙 (穆尔西亚省 )在鲜食有籽葡萄“意大利”品种上进行了环剥试验 ,明显地提高了葡萄果实的综合品质。试验在 8年生的“意大利”葡萄品种上进行 ,砧木为 161- 4 9C,棚架 ,枝展 3m× 4 m,南北行。环剥在主干上进行 ,环剥宽度 4 mm,并进行了以下 3种环剥处理 :1花后环剥 (6月 13日 ) ;2始熟期环剥 (8月 5日 ) ;3花后及成熟期双重环剥。试验表明 :花后环剥明显提高了果粒大小和果穗重量 ;始熟期环剥提高了浆果 SS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降低了果肉酸度 ,同时成熟期提早 5天 ;双重环剥不仅增加了果粒大小和果穗重量 ,同时在改善果…  相似文献   

16.
以‘丽红宝’葡萄为试材,于花前7d使用不同浓度(25、50mg·L~(-1))赤霉素处理,结合花后10d使用不同浓度(100、150、200mg·L~(-1))赤霉素处理花果穗,研究不同赤霉素处理对‘丽红宝’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7d使用浓度为25mg·L~(-1)的赤霉素处理花穗,结合花后10d使用浓度为100mg·L~(-1)的赤霉素处理果穗效果最好,能有效拉长‘丽红宝’葡萄果穗,显著增加‘丽红宝’葡萄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鲜果硬度、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果实色泽为鲜红色,使果实整体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葡萄转色期乙醇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进程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进行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果穗喷施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定期采样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不同部位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及果实色度角、果皮亮度、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葡萄果皮总酚含量的累积,同时延缓了花青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保持了较高的果皮亮度。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处理能够显著延缓葡萄果实的成熟和着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和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鲜食葡萄光合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为试材,连续高温胁迫20 d并喷施外源油菜素内酯(BR),测定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温处理3 d即可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而初始荧光(Fo)显著高于对照。连续高温处理6 d,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始下降。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高温处理20 d后,喷施BR的处理分别比未喷施处理的光合最大速率Amax、Fv/Fm、ΦPSII、q P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为未喷施BR处理组的2.1倍。【结论】连续的高温胁迫会降低PSII反应中心活性,阻碍PSII的正常功能,抑制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果实品质。喷施外源BR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伤害并促进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19.
激素、环剥和拧枝处理对巨峰葡萄大小粒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激素、环剥和拧枝处理巨峰葡萄,并对其大小粒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吡效隆+"高收"、吡效隆+GA3、吡效隆、果穗浸蘸GA3和环剥、拧枝等不同处理,在防治巨峰葡萄大小粒方面均有极显著的效果。但是在不降低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前提下,施用吡效隆+"高收"、吡效隆和拧枝处理对巨峰葡萄大小粒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树体进行"H"形和"T"形水平棚架式修剪,研究2种修剪方式对设施葡萄成花、果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形修剪的植株成花率、萌芽率、单穗质量、穗长、穗宽、单粒质量、果实纵横径高于"T"形。在果实成熟期,"H"形修剪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T"形。通过HPLC共检测到5种单体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p)、矢车菊素葡萄糖苷(Cy)、天竺葵素葡萄糖苷(Pg)、芍药素葡萄糖苷(Pn)和锦葵素葡萄糖苷(Mv),"T"形处理下的花色苷含量高于"H"形。"H"形修剪相较于"T"形,成花率更高、果穗生长更优、果实品质更佳,可在南方湿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