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亲鱼成功地进行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 cm苗种2.5万尾,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漠斑牙鲆人工催产的可行性,以便在预期时间集中获得苗种,分别于2006年在大连和2007年在江苏进行了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漠斑牙鲆亲鱼自然产卵受精率和孵化率远远高于人工催产,但人工催产可以准确掌握生产时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受精卵和初孵仔鱼;4龄亲鱼人工催产产卵量、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高于3龄亲鱼.人工催产受精率孵化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廷河 《水利渔业》2005,25(4):38-38,40
苏氏圆腹Mang经4冬龄培育达性成熟,人工催产,雌雄1:1配组,多种激素混合使用,共催产亲鱼36组,产卵22组、2500万粒。孵出鱼苗500万尾,最高受精率80%,最高孵化率70%。提高育苗成活率是技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优化泥鳅催产药物配方、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反冲式流水孵化方式,研究了本地泥鳅产卵和孵化技术.结果表明:催产药物(LRH-A2)4μg/kg、(DOM) 2.0mg/kg和(HCG) 400 IU/kg,三者混合注射.将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药物效应时间10-14h,催产后18h,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采用反冲式微流水孵化桶孵化.孵化水温24℃-26℃,鱼胚胎发育30-35h出膜.采用本方法,催产率为91.0%,受精率为95.3%,孵化率为89.9%;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同比人工受精存活率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8.
苏氏圆腹(鱼芒)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氏圆腹(鱼芒)冬龄培育达性成熟,人工催产,雌雄1∶1配组,多种激素混合使用,共催产亲鱼36组,产卵22组、2500万粒.孵出鱼苗500万尾,最高受精率80%,最高孵化率70%.提高育苗成活率是技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10.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1.
异齿裂腹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良松 《淡水渔业》2011,41(5):88-91,95
2010年4~6月,对野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 connori)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并初步进行产后亲鱼恢复培养技术研究.对108尾雌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共采卵104万多粒,孵出仔鱼62万多尾.其中45尾雌亲鱼自然成熟,共采卵46.8万多粒,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低于人工催产雌鱼卵.人工催产83...  相似文献   

12.
在340m^2和300m^2口池塘内,分别放养6kg/尾以上草亲鱼,通过3次人工催产繁殖,共产出卵粒3250万粒,每公斤亲鱼总产卵量达29.8万粒。出苗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人工繁育技术的适宜条件,针对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需求,分别开展了不同催产素配组及亲鱼人工配组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催产率的影响、不同孵化温度对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斑点叉尾鮰当年苗种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水温23. 5℃条件下,使用催产药物可以使斑点叉尾鮰亲鱼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产卵,且使用组合药物的催产率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催产率,但是催产效果不明显。人工辅助配组产卵与池塘自然产卵相比,人工辅助配组产卵可以提高亲鱼的产卵率;斑点叉尾鮰受精卵最适人工孵化温度为24℃~26℃;适宜产卵温度为23℃~27℃。鱼种培育试验表明: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一龄鱼种生长比较快,从乌仔到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建议放养密度在37. 5万尾/hm~2~45万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对团头鲂亲体的选育、催产、产卵方式、孵化设施、孵化用水、水霉控制等几项重要环节工艺进行新技术研究和改进,使团头鲂亲鱼催产率稳定在96%以上,年平均kg产卵、kg产苗分别达21.7万粒、18.1万尾。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欧洲丁桂在人工养殖情况下,1年达到性成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进行人工繁殖,成熟亲鱼注射DOM LRH-A2就可产卵。2003年共催产亲鱼5批次,催产成功率为60%-100%,孵出水花60万尾,从水花至6cm左右鱼种的成活率为80%。初步确立了欧洲丁桂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苏氏圆腹鱼芒经4冬龄培育达性成熟,人工催产,雌雄1∶1配组,多种激素混合使用,共催产亲鱼36组,产卵22组2、500万粒。孵出鱼苗500万尾,最高受精率80%,最高孵化率70%。提高育苗成活率是技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9.
乌鳢人工繁殖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28日,选择17组乌鳢亲鱼,在孵化槽、产卵池进行人工催产孵化。用轮叶黑藻、水荷叶作鱼巢,一次注射DOM加LRH-A,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100%、82.9%、71.7%。共出苗20.8万尾。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兴宁县鱼苗场于今年10月16日(水温24.0~25.5℃),催产同年8月份已经产过卵的草鱼和鲢鱼亲鱼(各计四组),产卵率均为100%。其中,草鱼产卵51.6万粒,受精率82.8%,下塘鱼苗28万尾;鲢鱼产卵41.2万粒,受精率62.5%,下塘鱼苗21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