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明确适合农田人参生长的阴棚小气候,指导人参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以3年生农田人参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率和阴棚中各项环境因子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并将环境因子逐一与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农田人参功能叶片在绿果期净光合速率为0.50~3.05μmol/(m~2·s)。一日中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现为上午升高,中午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下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要高于下午。对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空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2和0.572 8。【结论】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空气温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影响,因此在农田栽培中应注重调控阴棚中的光强和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胡文超 《吉林农业》2010,(11):106-106
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一直是困扰广大参农的一个难题,文章结合多年来的人参农田栽培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为广大参农提供了人参农田播种育苗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三种土壤改良基质对农田栽培人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配施发酵玉米秸秆粉、EM菌、硅藻土3种物质改良农田土壤栽培人参。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土壤改良剂对人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3种物质施入后,3年生人参根长、根粗和根重分别提高0-28.85%、7.20%-60.58%和1.99%-86.54%;同时,存苗率提高0-15.36%、产量提高6.56%-67.21%,而发病率则降低3.77%-43.46%。此外,人参总皂苷含量提高3.18%-57.67%,主要单体皂苷Rg1、Re、Rb1分别提高4.72%~66.92%、7.50%-33.75%、7.22%-72.01%。极差分析表明。3种改良基质对人参产量及质量响应顺序为:EM菌〉发酵玉米秸秆粉〉硅藻土。结论通过农田土壤改良,促进了人参根系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改善了人参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目前农田栽培人参现状及人参生长习性进行了简述,并从土壤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生物特性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特性对人参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此外也对我国未来农田栽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改变传统的人参生产的模式、保证农田栽培人参的品质以及为农田参地土壤的科学改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薛振东  魏汉莲  庄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62-6462,6527
为了探讨有机肥改土对农田人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的二年生二马牙类型参苗为试材,在农田砂壤土施用鹿粪、猪粪、牛粪和树叶肥4种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施肥量分3个处理为7.5、15.0和22.5 kg/m2。各种肥料均适宜人参生长发育需求,移栽第三年以树叶肥为佳;增大施肥量有使株高、叶长、叶柄长、叶宽增加的趋势。各种肥料均有促进人参提前发育的效果,尤以牛粪、猪粪为佳。不同有机肥施量对人参株型无明显影响。施肥种类对人参产量有一定影响,鹿粪的产量最低,猪粪效果最好,较鹿粪增产20.07%,人参产量和人参平均单支重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22.5 kg/m2施肥量最佳。农田土壤经有机肥改土,可促进人参茎叶发育,提高人参批叶数,人参产量,人参单支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系统总结了吉林省内各地多年来农田设施人参的种植技术和成功经验,在利用高温发酵中药渣生产生物肥并成功培育出133.3 hm2人参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制订出农田设施人参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使人参种植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人参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7.
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农田栽参的顺利发展,在土壤消毒和绿肥回田后,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也能在综合措施应用下,能维护农田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农田的积极开展和发展。因此,本文基于试验分析,探讨了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参与细辛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药用植物,没有共同的病害,在农田栽参的产业开发中,实施细辛-人参(西洋参)轮作,可获得良好的效益.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本溪市农委、桓仁县人参药材局协作试验,细辛地轮作人参同新林地比较,基本无差异.人参根病轻微、烧须破皮现象极少,健康株率最低达88.9%,最高为99.9%,平均值为94.8%.  相似文献   

9.
论人参种植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的缺陷及农田栽参、林下护育山参的优势,明确了农田栽参是我国人参种植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林下护育山参是人参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解决老参地问题是目前人参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人参种植过程中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了集中的探讨,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农田栽培、林下护育山参的优势,明确了农田栽培人参是我国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首要方式,而林下护育山参是人参重视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在人参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老参地问题,切实保证人参产业健康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及其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智海TSC-1型水分速测仪进行人参控水试验,通过测定人参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叶柄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枯萎期的根长、根重、根粗等经济指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时有利于人参生长。用农田土与腐殖土等比例混合栽种的人参无论地上部分生长还是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农田土、腐殖土。  相似文献   

12.
以多功能微生物制剂、EM微生物肥料、猪粪和鹿粪作为改良剂对农田栽参土壤进行了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及对人参皂苷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对土壤结构改良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容重,施用量以50g/m2为宜;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人参的总苷含量,以150g/m2施用量最好;施用方法以将多功能制剂用水浸泡24h后施入土壤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在人参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归纳总结了国内农田地栽培人参的现状,对国内农田栽参的相关技术、试验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了汇总,从栽培人参农田地的选地、休闲养地、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播种、育苗、搭设荫棚、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农田栽参的技术要点,为切实可行的农田栽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参资源紧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农田栽参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人参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全球只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及俄罗斯少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而中国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为了保障人参资源,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农田栽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差异,对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野山参、林下参、农田栽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数值化方法综合评价了人参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P0.05),野山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最高,林下参次之,农田栽参最低,其中野山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027倍;不同生产模式下土壤容重和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总生物量权重系数最高,为8.118,有效钾最低,为2.000。利用权重系数和肥力指标隶属度值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其中野山参土壤肥力最高,为72.701,林下参次之,为58.590,农田栽参最低,为29.978,三者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不同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评价可知,野山参土壤肥力最高,适宜人参生长,农田栽参最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农田人参的最佳遮荫方式,以3年生人参为材料,设4种遮荫棚处理(P1M1.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1M2.拱形棚覆盖黄色棚膜;P2M1.梯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2M2.梯形棚覆盖黄色棚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人参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在展叶期和绿果期出现峰值,开花期略低,红果期后逐渐降低,黄叶期最低。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P2M1处理的次之,P2M2处理的最低。生育期内,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比P2M1、P1M2和P2M2处理的高15.02%、48.99%和81.97%;P2M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P1M2和P2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29.53%和58.20%。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这说明在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下,农田人参叶片光合代谢较强,水分利用最好,有利于其生长,为农田人参最佳遮荫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选择10种高效、低毒、低残的化学杀菌剂对人参黑斑病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腐霉利和代森锰锌等是防治人参黑斑病的较好药剂,其中异菌脲因全年用药5次的发病率为0,相对防效达100%,并对人参具有刺激生长、延长绿叶期的作用,使参根增重16.21%,可作为农田栽参防治人参黑斑病的特效药.在农田栽参大面积黑斑病防治上可推广异菌脲、腐霉利、代森锰锌、粉锈宁等药剂,其中异菌脲和代森锰锌2种药剂交替使用将有效控制人参黑斑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人参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发展平地栽参技术,并考察其质量,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比较2种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人参皂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8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土壤种植的4~5年生人参的总皂苷含量均在6%以上;8种腐殖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高于其对应的农田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结论]同年生人参,农田土人参皂苷含量低于腐殖土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以来,禁止毁林种参。为了保住人参这一优势产业,参区采取了两项发展措施。一是种植林下参,二是种植农田参。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安市人参研究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开展农田栽参技术研究,现已基本掌握了农田栽参技术,为持续发展人参这一产业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的不同层次主要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均为:表层〉根层〉底层,随着人参生长年限的延长,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逐渐减少;根层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都呈倒"V"字形变化,以2年生酶活性最高,随后降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栽参土壤的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