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反季节甜瓜深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冬季上市的甜瓜被视为珍品.在节能日光温室栽培的秋冬茬甜瓜,可在翌年元旦至春节上市,产量可达30 000~37 500 kg/hm2,产值12万~15万元/hm2.我县自1998年在日光温室试种0.67 hm2甜瓜获得成功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栽培面积达到16.67 hm2,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薄皮甜瓜是我国地方品种.薄皮甜瓜在银川市主要以露地、小拱棚和塑料中棚爬地栽培为主,每年种植面积在333 hm2以上,经济效益较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爬地栽培方式,品质差、产量低.近些年来,借鉴温棚厚皮甜瓜栽培方式,实行薄皮甜瓜吊蔓栽培,不仅提高了甜瓜品质,而且色泽好、瓜形好、产量高.贺兰县从2005年起最先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吊蔓栽培试验,随后很快扩展到平罗、大武口乡、惠农区等地,2006年示范种植600间温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2007年种植达10 000多间,2008年种植达20 000多间,2009年种植已发展到30 000多间,2月上中旬定植,8月中下旬拉秧,采收3~5茬瓜,最高产量达102 000 kg·hm2,产值408 000元·hm-2,实现了产量产值翻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唐山、秦皇岛市采用日光温室和早春大棚栽培薄皮甜瓜面积较大,主要在春节后上市,供应本地和东北市场,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宋品军 《河南农业》2016,(17):22-23
近几年,薄皮甜瓜的栽培面积正在逐年地增加.常规栽培的薄皮甜瓜上市比较晚,茬次少,产量低.植株易出现早衰现象,植株病害发生也较重,将棚菜种植技术应用到大棚薄皮甜瓜的种植上,能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基于此,就甜瓜的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使甜瓜能够提早上市,并且可以连续采收好几茬瓜.  相似文献   

5.
薄皮甜瓜,因其味美甘甜,营养丰富,生长期短,栽培省工且经济效益高,受到了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笔者通过变泾川县传统的地爬式栽培方式为吊蔓栽培方式,达到了薄皮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的。据效益调查,日光温室吊蔓栽培产值390 000~510 000元/hm2,大中拱棚栽培产值达到105 000~180 000元/hm2,露地栽培产值90 000~105 000元/hm2,已成为区域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早春茬种植网纹甜瓜同其他甜瓜一块上市,经济效益差;越冬茬栽培由于冬季温度低,育苗设施不健全,管理难,栽培很难成功,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好.采用电热毯棚内再拱棚育苗方法,越冬茬生产网纹甜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产量在6.8×104~7.5×104kg/hm2,收入5.3×104~6.0×104元/hm2.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秦安县位于秦岭以北,甘肃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境内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小气候条件为薄皮甜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尤以秦安县的西川镇安家坪、叶堡乡石窑儿、何家坪生产的薄皮甜瓜出名。当地大田种植一般在6月下旬上市,产量20 000~30 000 kg/hm2,产值6.0万~9.0万元/hm2。随着近年塑料大棚3层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薄皮甜瓜可在5月上旬上市,产量达27 000~37 500kg/hm2,产值达37.5万~52.5万元/hm2。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峰区日光温室白黄瓜早春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庆阳市西峰区日光温室白黄瓜早春茬栽培发展较快,全区种植面积达50.3 hm2,占日光温室总面积的80%以上。经过3 a的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9.6万kg/hm2,产值达36.0万元/hm2,种植效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棚室香瓜栽培近年来在唐山、秦皇岛栽培面积较大,采用日光温室和早春大棚栽培,选用薄皮甜瓜品种,主要在春节后上市,供应本地和东北市场,最高批发价格在30元/千克,效益十分显著,每亩平均收入在12000元,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西瓜和厚皮甜瓜栽培近年在我省发展较快.红古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自1998年12月开始引进推广该技术,到2000年底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33.33 hm2,年最高收益达到49.8万元/hm2,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日光温室秋冬、冬春茬西瓜、甜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