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引进的葡萄品种"摩尔多瓦"进行设施栽培栽培试验,总结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观察分析了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等。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势强,抗病,丰产,果实色泽艳丽,技术要求简单。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果实色泽艳丽,味美甘甜,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称,具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九寨沟县自1996年引种欧洲甜樱桃以来,目前已发展5000多亩。  相似文献   

3.
对三次不同套袋时间对早香橘橙果实色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套袋时间早、遮光性强的果袋对果实果皮色泽亮度、色饱和度的影响大于遮光性弱的或晚套袋的处理。果实色泽平均a/b值10月4日套袋好于7月14日,8月30日套袋处理,果实色泽更加的接近早香橘橙果实所固有色泽:橙黄色,但均小于对照(0.53)。套袋时间早果皮色泽色调角小于晚套袋处理,并且均大于对照(-10.23)。经相关系数分析,a/b与色调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74。不同套袋时间、不同遮光率的果袋对早香橘橙果实色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塔罗科血橙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叶面肥对果实色泽的影响,为栽培过程中改善果实色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植株转色期间喷施叶面肥(钾肥+钙肥+硼肥+锌肥),定期测定果实色泽的变化,对叶面肥主要因子与果实色泽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硼肥对果实色泽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锌肥,钙肥作用最小;硼肥对色泽a/b值、亮度、色饱和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色泽a/b值随硼肥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亮度、色饱和度随硼肥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锌肥对色泽a/b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色泽a/b值随锌肥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塔罗科血橙转色期,硼肥、锌肥对果实色泽的改善作用大于钾肥、钙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叶面肥对塔罗科血橙果实色泽的改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葡萄实生选育种间变异较大的原理,通过对甲裴露葡萄实生播种,从中选育出果粒大、果穗整齐、色泽鲜艳、早果丰产、抗逆性强、果实综合性状优于红地球的极晚熟葡萄新品种——"红十月",丰富了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6.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均逐渐降低,a*、b*和类胡萝卜素值逐渐上升,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早采收能提高翠冠梨果实货架期总叶绿素含量、减少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色泽和质地;而过晚采收,果实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货架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差。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指标,盛花后105~110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好,为翠冠梨适宜的采收期;盛花后115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成熟度过高,不适合作为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贮藏果实的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商品果的内外品质主要涉及果穗整齐度、果粒大小、果粒均匀度、果实色泽、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因素。果实色泽是评价葡萄浆果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葡萄果实色泽的主要色素是花色素。影响花色素形成的因素很多,品种、栽培技术、光照、温度、激素、营养积累等都能影响花色素的合成。1影响葡萄果实着色因素1.1品种问题。葡萄果实着色的难易与品种特性有关,由遗传基因决定。大多数品种在正常栽培及散射  相似文献   

8.
以贡柑为试材,对5个不同采收期和成熟度果实的果肉颜色与果皮颜色的相关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贡柑果肉色泽a/b值和果皮色泽a/b值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80R0.01=0.959),表明贡柑果肉色泽变化和果皮色泽变化是一致的;贡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等营养成分含量持续升高,而总酸含量逐渐被降解和减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贡柑果肉出现白色、黄色、红色的现象是由不同采收期成熟度和果实品质所决定的,而并非是自身遗传所致。  相似文献   

9.
Nip  WK  钟兰 《广西热带农业》1990,(2):46-49
本文是一篇综述有关荔枝果实贮藏及荔枝产品处理中其色泽保持方法方面的资料。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鲜藏、冷藏、冰冻、罐装及干制)来处理荔枝果实以保持其质量(尤其是色泽)一,然而要保持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却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至今仍未报导有关荔枝系列产品色泽保持方面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花椒的采收和干制1、花椒的采收。花椒一般多在“立秋”前后成熟,果实成熟后,色泽由绿白色变为红色或鲜红色。当果实完全变为鲜红色,且呈现油光光泽时,表明果实充分成熟;若部分果实开裂,红色变暗,失去光泽时,表明过熟。花椒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采收,果实红色色泽差,麻香味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1-MCP间歇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色泽的影响,以绿熟期"大石早生"李果实为材料,室温(25±1)℃下用1μL/L的1-MCP处理1次、2次、3次,1-MCP处理间隔期为3 d,以未处理果做对照,研究1-MCP间歇处理对李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间歇处理可明显延缓李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果实转色进程,抑制了"大石早生"李果实中叶绿素的降解,花青苷的积累。综合品质、口感与色泽,1-MCP间歇处理2次效果最好,能够在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基础上有效地延缓李果实的成熟衰老,使"大石早生"李果实的常温货架期延长6 d。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单层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纸袋及不套袋5种处理条件下马家柚发育时期的果实色泽变化特征来帮助筛选出提高马家柚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果实套袋有助于增加果面亮度,色差值鉴定表明不同套袋处理下果皮和果肉颜色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套袋处理选用黄色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方式,而蓝色果袋处理对果肉色泽积累最优。分析表明黄色单层果袋同时在提高外观品质和果肉色泽上在5种处理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套袋处理对马家柚果实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单层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纸袋及不套袋5种处理条件下马家柚发育时期的果实色泽变化特征来帮助筛选出提高马家柚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果实套袋有助于增加果面亮度,色差值鉴定表明不同套袋处理下果皮和果肉颜色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套袋处理选用黄色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方式,而蓝色果袋处理对果肉色泽积累最优。分析表明黄色单层果袋同时在提高外观品质和果肉色泽上在5种处理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一、果实套袋的作用1.增加果实色泽果品的色素主要由叶绿素(绿色)、胡萝卜素(黄色)和花青素(红色)3类组成,前2类在果实生长前期形成,后1类在果实成熟期形成,套袋后在暗光条件下生长,可显著抑制叶绿素合成,使果皮色泽变浅,促进花青素的形成。摘袋后7~8天,果面即会迅速呈现鲜艳的颜色。同时,果实套袋后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柑橘果实着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胡萝卜素是柑橘果实呈色的主要色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组成决定着柑橘果实的色泽,也影响到柑橘果实的营养价值.目前关于柑橘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根据最新报道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柑橘果实色泽测定的原理,类胡萝卜素的测定方法、合成途径及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托克逊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夏季炎热,冬季干旱,无霜期长,俗称"火洲"。土壤以沙壤土和粘泥土为主。这里栽种的红枣根系发达,果树吸水性强,果实脆甜,口感独特、果形匀称、色泽鲜亮、香甜润口,品质上乘。因此,托克逊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主栽品种以灰枣和冬枣为主,截止目前,大部分枣树已经进入结果期,经长期总结和探索,并参照食品生产标准,总结出适宜托克逊县的红枣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种袋型果袋套袋对"翠冠"梨(Pyrus pyrifolia‘Cuiguan’)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3种袋型分别为"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袋型。[结果]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外黄内白"袋处理果实基本能保持原有果面绿色和风味,而"外花内黑"袋和"外黄内黑"袋处理果实果面呈现黄白色,果实风味变淡;"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果袋处理都极显著减少果面锈斑的产生,其锈斑指数分别为25.5、55.5、82.8,其中"外黄内白"袋效果最为明显;"外黄内白"袋处理果实硬度极显著下降,而"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袋处理果实硬度则极显著升高,其中,"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果袋处理果实硬度分别为6.30、7.34、7.05 kg/cm2,对照为6.65 kg/cm2。"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果袋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极显著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0.85%、12.93%、12.43%和13.9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43%、4.30%、5.19%和6.33%。"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果袋处理和对照间可滴定酸含量无明显差异,其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57%、0.48%、0.41%和0.56%。与对照相比,"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3种果袋处理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54.61、55.10、55.10 mg/kg。[结论]综合来看,"外黄内白袋"是生产绿色无锈"翠冠"梨的理想果袋。  相似文献   

18.
疏花疏果是防止梨树隔年结果、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措施,为给"翠冠"梨的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疏花序、疏花蕾和疏果对"翠冠"梨坐果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疏除花序、花蕾及幼果有利于提高"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果树铺反光膜增色技术是增加果实色泽,改善果实外观,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果实的色泽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颜色不仅在于改善外观。而且着色程度往往与其风味品质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苹果果实中花色素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树体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不同的栽培措施等。各因素与花色素形成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因此,只有掌握了各个因素对苹果果实中花色素形成的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增进果实着色。 (一)树体 1.品种差异:不同的苹果品种,果实色泽各不相同。按成熟后果实的色彩大致分成绿色品种、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