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骨架公路规划方案"三纵三横八联八支"公路网中毕节至安龙高速公路的一段,公路竣工通车后,六盘水至盘县的公路里程较老路缩短了80多km,行车时间由原来的5 h减少到约1.5 h。在介绍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项目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和划定的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了不同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及布局,以形成防治措施体系。在不同类型的防治措施布局中,以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使本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治理。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呈线状,有时甚至跨越多种流域和地貌类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分析研究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重要方面。该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了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一般性防治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时时监控,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部位、强度和数量等指标,适时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公路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线性工程具有线长面窄、穿越的地形地貌复杂、行政区域多、挖填方数量多、监测距离长、难度大的特点。以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例,简要分析公路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分区及监测特点,以期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山丘区的特殊的地形地貌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挖填方和弃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对周边或区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存在施工扰动范围广,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强度大、难治理等问题,以重庆市水江至武隆高速公路为例,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高挖深填,土石方数量大,桥梁隧道多,施工条件复杂,水土流失防治难度也大。该文以德兴至上饶高速公路新建工程为例,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征,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安市眉山乡为南安市山区乡镇之一,随着近几年大量公路提级改造项目的实施,在方便群众出行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危害。文章通过分析眉山乡公路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公路建设环节,提出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便为其他山区公路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实现山区公路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风电场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是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的单元,是水土流失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依据开挖回填情况将风电项目交通道路防治区分为平缓路段(平地、山脊处路段)、全挖方路段、全填方路段和半挖半填路段四种类型区,并结合各种类型区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表土剥离及返还、排水沟、边坡防护、植物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最大程度地防治因项目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边坡的挖填,弃土弃渣的堆倒、植被的破坏等都是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势必破坏公路周边的生态平衡,影响公路建设的进程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已成为公路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双湖公路寿宁段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和综合分析,提出在建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从而引起人们的共识,以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风电场通常位于高海拔山地区,水土流失风险高、危害大,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以江西省吉安市华润峡江玉峡风电场工程为例,从扰动面积、水土流失、挖填方量等方面分析山地风电场水土流失动态特征,探讨山地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建设和防治重点。结果显示:风电场风电机组区和道路工程区是新增扰动面积和水土流失量的主要区域,也是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应在施工期第1年布设完毕,这样才能起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单台风机挖填方量、造成的水土流失均小于同地区其他风电项目,表明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挡土埂和挂网喷播植草是两种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可为同地区其他风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1国道河防口至汤河口段改建工程为例,从生态景观、水循环、水质以及新增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防治对策:一要合理选择公路线路,二要在边坡防护上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三要增加公路沿线桥隧比并控制边坡坡度,四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五要结合沿线地貌、植被特点应用乡土植物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路建设带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时影响到环境,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为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保障公路正常安全运行,促进路域生态系统的建设,结合公路施工过程和特点,探讨公路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特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在修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地表、损坏植被、弃土弃渣、破坏生态环境,诱发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根据公路施工图设计资料,结合实地勘察、测量,科学预测公路建设损坏的地表植被面积及弃土弃渣量,利用类比法定量分析公路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科学合理的防治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拉国道西宁段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9.902 km,所经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该区域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和河谷阶地。由于公路施工造成一定范围内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因此,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对主体工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应合理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有针对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浦南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特点的分析,按主体工程区、取弃土场区、临时工程区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就能够有效减少公路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往往更容易引起剧烈水土流失。通过对甘孜州出州通道泸(定)汉(源)路沈宜段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和研究,泸汉路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311.63 hm2,因工程项目建设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总量为13.46万t,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为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路基工程和弃渣场,根据计算结果,对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路基工程和弃渣场提出了具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典型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形式的分析,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与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公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大量生产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工建设及投产和使用,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其建设过程中若防护不到位则会产生大量新的水土流失,尤以线型工程如铁路、公路等的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最大。在阐述开展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上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线型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措施体系研究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三灵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三门峡至灵宝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 ,按公路建设区、弃土区和取土区三个防治区分别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等施工活动造成了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输变电项目由于其建设特性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本文以酒泉—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为例,分析湖北西部山区输变电项目引起的土地破坏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挖方,填方路基,边坡,弃土石场以及施工过程中乱挖,乱堆,乱倒现象,危害建设区内的河流,水库,农田和村庄,污染周围环境,以往对这类事件是发生后再来治理。本文试图通过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和综合分析,提出在建过程中加以治理的各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