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北地区引进扬子鳄后 ,在室内安全越冬问题急需妥善解决 ,1996~ 1999年 ,采用人工控温使扬子鳄冬眠和不冬眠两种方式越冬。结果表明 ,在华北地区 ,在无法模拟自然条件使扬子鳄冬眠越冬的环境改变时 ,在人工控温下不冬眠是扬子鳄越冬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2013和2014年,利用爬行动物卵全自动孵化器和温湿度全自动记录仪分别在所设置的26.5℃、27.5℃、28.5℃、29℃、30℃、31℃、32℃、33℃、34℃、34.5℃、35.5℃和36.0℃共12个温度梯度对288枚扬子鳄的受精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结果发现:(1)扬子鳄卵可以在全自动孵化条件下成功孵化出幼鳄,并在29℃~34℃孵化温度区间具有最高的出壳成活率;(2)孵化温度≤27.5℃或≥35.5℃时,均不能孵化出成活的扬子鳄;(3)扬子鳄全雌个体的性别定向孵化温度初步确定为29℃,其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为91.67%;(4)扬子鳄全雄个体的性别定向孵化温度初步确定为34℃,其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为87.50%。由于浙江扬子鳄人工湿地种群已出现了性比失调问题,所以该结果将为有关部门规模化定向孵化雌性个体以解决种群的性比结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是一种珍奇动物,有“活化石”之称。林业部在安徽宣城地区设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通过人工繁殖来促进扬子鳄的繁衍。但是有关扬子鳄幼鳄疾病的研究,迄今报导甚少。为了提高人工孵化幼鳄的成活率,我们探索了扬子鳄的细菌性疾病。本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扬子鳄野外放归研究小组”接到报告,在安徽省宣城市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星保护点发现了两窝新产下的扬子鳄卵。获悉这一情况后,研究小组立即派出两名博士研究生赶往扬子鳄野外产卵地点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的人工饲养及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隶属爬行纲,鳄目,鳄科,鼍属。有古生物“活化石”之称。扬子鳄有很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对研究恐龙类的起源与演化,了解地质变迁和物质的起源演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气候变迁、环境污染、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等因素,导致扬子鳄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成为世界上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人工饲养和繁殖是拯救扬子鳄的有效途径,我园自1985年开始饲养扬子鳄,2001年又从海南岛引进4条扬子鳄,按体形大小编为1~4#,其中1#、2#为雄性,3#、4#为雌性。从体长和背鳞上的年轮推断,…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与恐龙同宗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鼍属鳄类之一它被称为人类的“活化石”濒临灭绝引起世界关注扬子鳄,古人把它叫做“鼍”,当地老百姓则称它为土龙.早在2.3亿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十分繁盛,扬子鳄就是这一时代的佼佼者,它们与恐龙共同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在7000万年前因强烈造山运动导致的一场“生物灭绝”中,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根绝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葵初 《野生动物》2000,21(4):22-23
扬子鳄曾作为我国极度濒危的物种之一,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林业部门的不懈努力,已成功地跨越了濒危线。但随着扬子鳄人工种群的迅速增长,其人工种群的再发展和野外种群的扩大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为此,那些当初为拯救扬子鳄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们不得不转变观念,即由对扬子鳄的单纯保护逐  相似文献   

8.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由于气候环境、人为影响等多种因素,野生扬子鳄的数量急剧下降。1999年  相似文献   

9.
正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现存数量非常稀少,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2016年泰州市某鳄鱼馆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有几只陆续发病,其中一只鳄鱼病情严重,最终死亡。笔者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检查,诊断为腐皮病,并制定了防治方案,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泰州市某鳄鱼馆有几只扬子鳄四肢爪部出现腐  相似文献   

10.
吴国辉 《野生动物》2002,23(6):15-16
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扬子鳄在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20年后,人们突然发现,人工种群虽然越来越庞大了,但野生种群越来越少了,野性也逐渐下降了。为此,中外鳄类专家发出警告:将扬子鳄放归大自然,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已刻不容缓。 野生扬子鳄仅存150条 自1982年扬子鳄首次在安徽省人工孵化成劝至今已20多个春秋。最新统计表明,经过20多年的人工繁殖保护,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宣传工具的积极传播,不知道扬子鳄是世界珍稀动物的人恐怕为数不多。然而,不知道彩色科普影片《扬子鳄》是怎样拍摄成功的,也许就大有人在了。笔者曾因工作上的方便,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就向大家介绍点滴记实吧! 1980年元月,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钱金祥同志经过几个月的熟悉情况,查看资料和与研究扬子鳄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祝坚同志多次商讨,完成了《扬子鳄》分镜头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野外现存极少。上海野生动物园在鳄鱼展区内饲养有 1 6条扬子鳄 ,根据鳄鱼生活习性 ,每年秋末起将其移至保温笼舍越冬 ,春天气温达到1 5℃时移出放入展区水域。 2 0 0 0年 4月份 ,扬子鳄在越冬期末发生沙雷氏菌 (Serratia  相似文献   

13.
张方  吴孝兵 《野生动物》2006,27(1):17-19
扬子鳄性喜静,给人的感觉总是趴在地上匍匐不动或仅露出头部漂在水中,但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扬子鳄的世界,你就会发现,其实扬子鳄的行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根据观察结果,笔者认为扬子鳄的行为应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在动物分类中属爬行纲、鳄目、鼍科、短吻鳄属.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有"活化石"之称.目前其野外数量已十分稀少,分布区狭窄,仅局限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皖南山系以北,海拔在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山塘.鳄类的活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显著,环境温度是控制其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在野外,扬子鳄的活动期与冬眠期大抵对应夏季和冬季,在冬眠过程中,特别是后期也会因外界温度对洞穴内的影响而有苏醒、活动的现象.野外扬子鳄冬眠时,洞穴内的温度通常在10℃以上.人工饲养扬子鳄时,多采用冬季加温的方式越冬,但如果在温度方面控制不好:过低会引起死亡,而过高则会加快鳄体内新陈代谢,过多消耗体内能量.本人通过自己饲养扬子鳄的经验,对温室越冬和野外冬眠二者温度的比较,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对于家畜和家禽的求偶与繁殖是比较熟悉的,可是对扬子鳄却知道的很少了。甚至于它的交配与产卵的情况在拍电影之前我国根本没有人见过。扬子鳄和其它动物相同,也是通过繁殖来传宗接代的。它有雌雄两性之分,但在外表形态上两性差异不大,只有通过检查泄殖腔方能辨认出雌雄。雄性泄殖腔凸起,而雌性泄殖腔则成凹形。扬子鳄一般为体内受精。我们因工作需要,曾把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求偶与繁殖拍成电影,故有机会对它的交配与产卵、幼鳄出壳进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见封二、三照片)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中国养鳄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对养鳄业的管理,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其健康发展,是我们目前亟待进行的一项工作。 中国鳄鱼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概况 中国大量养殖扬子鳄是从1979年开始的,商业性出口扬子鳄始于 1992年。1992年迄今,中国总共批准出口了300多条扬子鳄活体、标本和骨架。中国大量商业性进口养殖外来鳄鱼则始于1993年。据统计,1993年迄今,中国共批准从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美国等国进口鳄鱼近7万条,进口总金额高达1200多万美元。目前,中国养…  相似文献   

17.
拥有120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Brady Barr博士一行3人近日来到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制作一部有关扬子鳄人工繁育和野外栖息的记录片,旨在向世界突出宣传扬子鳄以及中国在拯救这种世界最濒危的爬行动物所做出的努力,并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世界国家地理频道”中播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全世界的144个国家拥有超过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在对浙江省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栖息地进行改造时,挖掘到了两条处于深度冬眠时期的扬子鳄,于是我们在仔细勘测了冬眠洞穴的实况及冬眠扬子鳄的相关行为表现后,对此两例野生扬子鳄之冬眠实况进行报导。本研究发现其中一条是雌性成年鳄,其冬眠于大生态池的岸边,且冬眠洞穴呈宽畅的一字形。另外一条是雄性成年鳄,其冬眠于小生态池的中心岛上,且冬眠洞穴呈分叉的人字形。我们发现冬眠洞穴的洞口都较隐蔽,一般有植被遮掩,且洞口至少有一半浸于水面之下。而冬眠地道都是渐行渐深的坡度下行走向,因此,冬眠地道均浸泡于水中,且洞底是积水最深处,当我们挖到鳄鱼时,它们都卧于洞底最温暖的淤泥层上。虽然,两条鳄鱼的冬眠洞穴所处生态池大环境有所不同,但我们发现这两条处于深度冬眠时期的鳄鱼都具有一定的意识,遇到刺激后能表现明显的自卫反应,甚至会发出"吼-吼"的警告声。本研究揭示浙江扬子鳄在冬眠的行为上和冬眠洞穴的形态上与文献报导的安徽扬子鳄冬眠特征均不同,可能是两个种群已经出现了分化,因而冬眠特性迥然不同。因此,本研究的新发现将为扬子鳄的保护工程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 1982年扬子鳄首次在安徽省人工孵化成功至今已20个春秋,最新统计表明,经过20年的人工繁殖保护,目前该省宣城扬子鳄数量已达9000多条,并且具备年繁殖1500条的能力,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扬子鳄人工种群。扬子鳄人工孵化率也已达90.5%,成活率达到97%,保存率达97.9%,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已成功地跨过了“濒危线”。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沿岸,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的出现,其野外分布惰况每况愈下。至近代,由于人类占地开荒、兴修水利,使得它们的栖息…  相似文献   

20.
林森 《野生动物》2002,23(2):42-44
记者近日专程到宣州林区采访中国唯一的扬子鳄繁殖基地──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饲养科汪仁平科长详细地介绍了扬子鳄的生存状况和中心成立22年来人与鳄的故事。 恐龙的姑表亲,今天的活化石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地人称作“土龙”,在古代资料里被称作“鼍龙”,它与恐龙是同宗的“姑表亲”,至今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2.3亿年了。 七千万年前,地球的造山运动使得恐龙等大量大型爬行动物因生存环境改变和缺少食物而灭绝,扬子鳄却因为超常的适应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而生存下来。之所以被称作“扬子鳄”,是因为它生活在扬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