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3个农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施用硅肥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孕穗期高效和有效叶面积的比例及粒/叶和粒重/叶;促进抽穗开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积累;提高茎系质量,增强抗倒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具有稳定的增穗和较好的增粒增重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群体双亲选育超级稻的设想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光道  伏军  荣冶粗 《种子》2001,(1):61-62
本文提出了超级稻选育一种新设想,具体指标:一是根、茎、叶结构协调。在超级稻选育中,根系应与茎、叶同样重视。根系不仅要粗,要多,活力强,而且后期茎基部节位上长出的地表很多,对解决库源关系,提高大穗结实率有关键作用;二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三是抗性强,适应性广;四是米质优。采用大穗半不育株作母本,以茎基部节位上长出地表根多的的大穗株作父本,自由接受多父本花粉的配组方式,F2种子经辐射处理后,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选择培育的技术路线。经过7的努力,目前已选育出一些新苗头,其中新超中2号(99-25)经田间测产667m^2为723.5kg,实收产量667m^2为706kg,米质优,显示出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硅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 kg/hm2硅肥作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好,而拔节期不同硅肥用量中以225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茎数调节作用明显,冬前亩茎数达到较高水平,随密度增大,表明更显著,因此,增加杂种小麦的有效穗数,应重视冬前分蘖数。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穗粒数较多是杂种小麦的优势。杂种小麦穗值产价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而粒值产价随密度增加而升高,重值产价变化不大。低密度条件穗值产价最大,高密度条件,粒值产价最大。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和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广甘薯脱毒技术,选用没类型甘薯品种脱毒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具有栽后发根返苗快,植株健壮,封垄旱,基部分枝多,茎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提高,茎叶产量显著增加,结薯早,膨大快,块整齐而集中中等生长特性;并具有叶绿素分量提高,T/R值减小,经济系数高等生理特点。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鲜薯产量达2770kg/667m^2,比CK增505kg,增产22.3%,干率提高5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优势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茎杆粗壮型海南野生稻S和安仁籼稻、R199、武育粳、R215及其配制组合F1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优势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野生稻s的茎秆基部抗折断能力较强,基部节间结构较优,株高和茎杆长度合理,基部伸长节间较短、充实度高,是一个茎秆物理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以海南野生稻S为母本与安仁籼稻、武育粳、R199和R215所配制的组合F1茎秆基部抗折断能力和充实度、基部伸长节间粗度、横切面面积和茎壁厚度等性状明显优于其父本并袁现出一定的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株高较父本明显增加,但基部伸长节间长度较父本短,具备抗倒伏性较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玉米吉单209和郑单958拔节前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乙矮合剂,试验表明,乙矮合剂处理缩短了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了玉米的穗位高,降低了植株的重心,增加了基部节间的茎粗和茎秆密度,提高了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乙矮合剂在控制玉米株型的基础上,保持了低密度(6万彬hm^2、7.5万彬hm^2、9万彬hm^2)条件下玉米的正常产量,提高了高密度(10.57万株/hm^2、127万株/hm^2)条件下玉米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显著提高了产量,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叶面积系数、茎蘖数及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密度时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再增加,叶面积系数、茎蘖数及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在低种植密度时更有利于千粒重、穗粒数的增加;有效穗数各品种(系)受品种特性影响随密度梯度的增加表现不一;种植密度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宁春4号、宁春51号和宁春52号推荐在450万株/hm2或稍高密度下种植,永1937、宁春50号推荐在54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群体自动调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北疆主载玉米SC704和新玉4号为试材,研究玉米群体自动调节的结果表明,玉米群体在根系,生殖器官,地上部生长发育均具有中的自动调节能力,而在叶面积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提高冠层的透光性和叶片叶素含量晨高产栽培条件下增加干物质生产量的方向。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粒,穗粒数和粒重,并表出了时间上的顺序性,由于粒重的损失得不到其它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因此在重视穗数,粒数的同时,加强  相似文献   

10.
春季麦田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种业导刊》2009,(4):27-28
1因苗制宜 1.1一类苗麦田 一类苗麦田返青期总茎数一般为70万株/667m^2,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属于壮苗麦田。这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延缓植株衰老,实现增粒增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土壤通气性对甘薯源库间光合产物运转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淀粉型品种商薯19和济徐23为试验材料,设置疏松、对照和紧实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疏松处理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块根产量和经济系数, 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7.03%~38.74%和6.30%~13.05%,紧实处理则显著降低2个品种的块根产量和经济系数, 2年平均降幅分别为17.87%~15.92%和10.83%~15.63%。功能叶13C标记结果显示,疏松处理显著提高块根中光合产物的输入效率。疏松处理显著提高块根中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地上部器官中淀粉含量和茎中尤其是茎的中下部中蔗糖含量;紧实处理则显著降低块根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而显著提高地上部器官蔗糖和淀粉含量,且茎中下部蔗糖含量增幅较大。疏松处理显著降低50~150d茎基部与茎顶部间和茎基部与块根间的蔗糖含量差;紧实处理则显著提高茎基部与茎顶部间和茎基部与块根间的蔗糖含量差,且茎基部与块根间蔗糖含量差的变幅大于茎基部与茎顶部间的蔗糖含量差。相关分析表明,茎基部与块根间、茎基部与茎顶部间蔗糖含量差与块根蔗糖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改善土壤通气性可促进茎基部光合产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块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水稻出穗后叶片数及质量对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粳稻武运8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号为试验材料,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和喷施增粒增重剂等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结实率和结实指数均下降且下降幅度依次增大;其中剪除剑叶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最大,随着叶位的下降,剪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剪叶越多,对灌浆结实的影响越大。出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能显著增加结实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进而使籽粒的结实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穗重型水稻品种东农425和穗数型水稻品种东农427为试验材料,通过密度处理构建不同稻作群体,研究寒地粳稻不同稻作群体条件下水稻茎秆各节间长度、株高、穗长、重心高度、各节间茎粗、茎壁厚度、节间基部到穗顶的长度和鲜重的变化及对茎秆基部第1,2,3(N1, N2,N3)节间的杭折力、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水稻的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穗长变短,茎粗变细,茎壁厚度变薄;倒伏指数与茎秆第1,2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茎杆粗度、茎壁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减少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增加茎秆粗度、厚度,降低重心高度,增加穗长,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杭倒性。杭倒伏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穗数型水稻品种东农427的杭倒伏能力强于穗重型水稻品种东农425。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群体生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较垄三栽培生育斯延3 ̄7d,株高平均增加3 ̄5cm,倒伏加重,开花以后单株干重,叶面积及单株荚粒数下降,但群体干重(18.01 ̄189.60g/m^2),叶面积指数(0.038 ̄1.270)及荚(23.7 ̄149.6个/m^2)粒(除合丰25号66.7株/m^2处理处,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进而提高大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双茎栽培是在芝麻幼苗期摘除主茎顶尖,利用茎基部腋芽,促其长出两个类似原主茎的茎秆,使芝麻原来的1株1茎变为1株双茎。1株双茎不但大幅度增加有效荚数,而且根系发达,叶片数增加,叶面积系数加大,提高了光能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植物激素乙烯对小麦穗发育和籽粒形成的影响,以春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药隔期使用乙烯利与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植株,分析籽粒形态并观察穗部性状,探究乙烯利和1-MCP处理前后穗发育进程和穗部不同部位籽粒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乙烯利对小麦小花退化过程无显著影响,而1-MCP能显著降低小花退化率;乙烯利能够促进籽粒成熟,加速籽粒发育,减小籽粒体积;1-MCP会延缓小麦的生长发育,促进颖果生长,增加籽粒体积;乙烯利显著降低了小麦株高、顶部穗粒数、顶部穗粒重以及千粒重;高浓度乙烯利还能显著降低小穗数、顶部和中部穗粒数、每穗粒数等。1-MCP能够显著提高小麦颖果干重、颖果鲜重、小穗数、中部穗粒数、基部穗粒数、每穗粒数以及穗粒重,最终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短,地上部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也较短,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长和面积大,壁厚宽和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倒性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分析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大于抗倒能力弱的品种,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基部1、2节间长度、短轴直径、大维管束数目和物理强度比其它特性有更大的差异;灌浆过程中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基部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硅、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抗倒能力强的品种茎秆硅钾糖含量较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以及提高茎鞘中的钾、硅及可溶性糖总量尤其是灌浆后期茎秆的钾、硅总量等将有利于提高水稻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进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冬前高温和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