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湖北省沙洋县官档镇椪柑基地,以椪柑为试材,研究外源GA3和2,4-D对椪柑果实延迟采收品质的影响,以探讨外源GA3和2,4-D对椪柑果实的效应。结果表明:椪柑果实通过外源GA3和2,4-D处理以后果实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而可滴定酸的含量减少,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延迟果实成熟,其中喷施50mg·L-1GA3和50mg·L-12,4-D处理的效果最佳,说明在外源GA3和2,4-D处理中,此浓度处理最适于椪柑。外观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果实无污染,风味浓甜,市场售价和收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砂糖橘果实中2,4-D的残留及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D与杀菌剂施保功混配处理可显著提高砂糖橘的贮藏保鲜效果,30 d内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糖度,防止Vc损失,并使果实维持一定的酸度。对处理后贮藏期间砂糖橘果皮和果肉内2,4-D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用2,4-D浸泡处理4 h后果皮中2,4-D含量急剧升高,在处理24 h后果肉中2,4-D含量最高,之后均逐渐降低。贮藏30 d后,2,4-D含量均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符合柑橘的食用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罂粟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对罂粟进行茎叶喷施处理,研究2,4-D丁酯对罂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4-D丁酯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和2,4-D丁酯浓度的增加,罂粟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也均显著降低,说明2,4-D丁酯对罂粟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浓度NAA和2,4-D对鹰嘴豆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证明2,4-D浓度在110 mg·L-1范围内,抑制了‘CDC Frontier’鹰嘴豆种子的发芽。NAA浓度在210 mg·L-1范围内,抑制了‘CDC Frontier’鹰嘴豆种子的发芽。NAA浓度在220 mg·L-1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对发芽率和根长无显著影响;减少了茎长、茎重和叶片数;增加了根重。  相似文献   

5.
2,4-D丁酯水剂防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在水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枯叶指数、枯柄指数、新根抑制、鲜重防效等指标,评价2,4-D丁酯对水葫芦的防除作用,并测定其在水中的残留动态。盆栽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D丁酯对水葫芦根、叶柄、叶片毒力较强,LC50分别为20.45、573.8、781.82mg·L-1;而对鲜重的毒力较弱,LC50为2880.29mg·L-1。水域测定结果表明,1.80g·L-1剂量药后40d,对叶片的防除效果及新根抑制率均达100%,2.40g·L-12,4-D丁酯对各防治指标的防除效果均达100%。2,4-D丁酯控制叶片及新根的速效性较好,2.40g·L-1处理10d后对叶片、新根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3.76%、82.61%。采用气谱法测定水中水葫芦不同覆盖度和不同施用量条件下2,4-D丁酯的残留量,0h残留量为0.1193~0.4320mg·L-1,均超过0.07mg·L-1残留标准;24h残留量为0.0017~0.1766mg·L-1,除无水葫芦覆盖的水体施用量为3.60和2.40g·L-1的72%2,4-D丁酯残留量超过或略超标准外,其他处理均未超标准。48h残留量为0.0014~0.052153mg·L-1,均未超标准。  相似文献   

6.
S3307处理对草地早熟禾叶片气孔密度和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法对经不同浓度S3007(0,8,15,25mg·L-1)处理的3a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叶片气孔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3007处理后的草地早熟禾叶片气孔密度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气孔密度越小.25mg·L-1S3007处理的气孔密度比CK减小10%~20%.不同浓度S3007处理的早熟禾叶片气孔开度不同程度减小,25mg·L-1S3007处理的气孔开度最小,比CK减小20%~35%.分析认为,叶片气孔密度和开度减小,使气孔蒸腾阻力增加,有利于降低叶片水分散失,提高叶片含水量,增强草坪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细胞壁组分的差异,研究外源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裂果和果皮细胞壁组分的影响,探讨细胞壁组成与裂果发生的关系。【方法】比较 2个易裂果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和 2 个不易裂果荔枝品种(‘怀枝’‘岭丰糯’)花后 75 d 的果皮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并观察花后 60~85 d 果皮组织结构和木质素分布。利用 2,4-D 分别对 2 个果场的‘糯米糍’果穗进行浸泡处理,使用 GC-MS 测定裂果高发期的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皮淀粉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后通过透射电镜、果皮组织木质素染色观察荔枝果皮组织结构。【结果】易裂果的‘糯米糍’果皮中己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含量显著低于不易裂果的‘怀枝’和‘岭丰糯’。果胶含量与裂果易感性之间关系复杂,‘糯米糍’果皮果胶含量较低、仅 1.7 mg/g,且果大、易裂果;‘桂味’果皮果胶含量高、为 4.0 mg/g,果小、也易裂果。2,4-D 处理后,前期暂时提高了座果率,但对最终座果率无显著影响;2,4-D 处理可导致果皮细胞层数增多,内果皮细胞轮廓变模糊;与对照相比,40 mg/L 2,4-D 处理后果皮果胶含量增多、细胞壁增厚、裂果率增加。【结论】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果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果胶在荔枝裂果中可能扮演双重的角色,细胞膨大过程中果胶合成和降解呈动态变化,果胶含量过高则果皮延展性差,果实小易裂果,果胶含量过低则果皮延展性好,果实大但抗裂性低、也易裂果;2,4-D 处理对‘糯米糍’最终座果率无影响但显著增加裂果风险。  相似文献   

8.
2,4-D对小南瓜结籽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国品种小南瓜(Cucubita moschata Poiret)‘香栗’为试验材料,在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上,用不同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处理小南瓜未授粉的雌花花柱、幼果或果柄,研究2,4-D对小南瓜结籽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D处理小南瓜的不同部位,使其产量和平均单果重降低;用50 mg/kg 2,4-D处理小南瓜的花柱,利于增加果肉干物质含量;用79 mg/kg 2,4-D处理小南瓜的幼果,能抑制籽粒的正常发育;用50 mg/kg 2,4-D处理小南瓜的果柄,能显著提高Vc含量;用50 mg/kg 2,4-D处理小南瓜的花柱对增加β-胡萝卜素含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和阿特拉津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溶液中2,4-D和阿特拉津,考察了不同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微生物接种量、纳米Fe3O4投加量、溶液pH值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纳米Fe3O4和微生物单一体系;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在0~10mg·L-1、微生物接种量在0~12mg·L-1、纳米Fe3O4的投加量在0~200mg·L-1范围内,2,4-D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微生物接种量和纳米Fe3O4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溶液pH3.0左右、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10mg·L-1、微生物接种量12mg·L-1、纳米Fe3O4投加量200mg·L-1,是反应的最佳条件,此实验条件下反应7d,2,4-D和阿特拉津的残留率分别降低至35.7%和54.0%。  相似文献   

10.
2,4-D处理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辣椒杂交种‘甘科5号'的双亲及制种田第4~5层花为材料,对授粉花朵人工杂交后,随即用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2,4-D溶液对花梗进行涂抹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重复3次,每重复100朵花。统计坐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产量、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2,4-D处理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其中,20×10~(-3)g/L 2,4-D处理的坐果率最高;10×10~(-3)g/L处理的单果种子数量最多,单果种子产量最高,比CK提高约5.8倍。不同质量浓度2,4-D处理对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发芽率影响较小。辣椒杂交制种中,用5×10~(-3)~20×10~(-3)g/L的2,4-D溶液涂抹杂交授粉花梗,能够显著提高杂交坐果率和杂交果实的单果种子数量及产量,对种子质量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择吉生和野生羊草种子为试材,分别测定0、0.1、1、5、10 mg·L-1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iehiohenoxyacetic acid,2,4-D)和不同浸种时间(24、48、72 h)对两种羊草种子发芽特征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吉生和野生羊草种子发芽的2,4-D浓度均维持在0.1~1...  相似文献   

12.
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材料,盛花期和花后2周分别用50 mg/L GA3处理,同时分别添加1、3、5 mg/L TDZ,以添加3 mg/L CPPU处理为对照,研究添加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2周添加不同浓度TDZ都显著增大夏黑葡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径和横径,其中以花后2周添加5 mg/L TDZ处理增大果粒效果最明显,单果重达6.65 g;各处理对果形指数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TDZ处理均显著提高夏黑葡萄果实花青苷含量,分别为对照花青苷含量的167.55%、199.87%、173.18%;同时,TDZ处理导致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酶活性对2,4-D丁酯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种植条件下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2,4-D对脲酶活性有较强的激活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2,4-D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增强,最高激活率达151%;高浓度2,4-D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不同浓度2,4-D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激活后抑制又激活的趋势。当2,4-D浓度为0.25mL/L时,对蛋白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当2,4-D浓度增大时,蛋白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可见,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2,4-D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还与土壤酶的种类有关,反映出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除草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变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拔节期喷施2,4-D丁酯对3个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浓度为270~1080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3个小麦品种株高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乳油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株高无显著影响,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小麦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相似文献   

15.
以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sk cv.Cara Cara)为试材,于2004年6月25日和9月25日分2次分别叶喷清水及10、50、250、500mg·L-1GA3,研究外源GA3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外观品质方面,各GA3处理有降低果皮亮度、红色度、黄色度和单果重的趋势,其中250mg·L-1和500mg·L-1的GA3处理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降低了果皮红色度和黄色度,10mg·L-1和50mg·L-1的GA3处理极显著降低了单果重,各处理对果形指数和果皮厚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内在品质方面,10mg·L-1GA3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了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而500mg·L-1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出汁率、极显著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各处理对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果皮着色方面,较高浓度的GA3处理可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同时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MS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 6-BA的菊花品种'小金黄'叶片再生频率为27.1,显著高于添加TDZ或KT.在6-BA 1.0 mg·L-1与不同浓度生长素的配比中, MS + 6-BA 1.0 mg·L-1 + NAA 0.6 mg·L-1的再生频率达96.9, 高于2,4-D和IBA.'小金黄'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4 mg·L-1.  相似文献   

17.
‘东农冬麦1号’是目前黑龙江省高寒地区首个可越冬冬小麦品种,建立高效稳定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对品种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农冬麦1号’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培养基类型、接种方式、添加物组合浓度、2,4-D、6-BA和KT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类型对冬小麦成熟胚诱导率影响无显著差异。接种方式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影响极显著,胚切伤略带胚乳法成熟胚刮碎法完整胚法。诱导培养基附加适量添加物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正交试验获得添加物最佳配比为100 mg·L-1谷氨酰胺+0.1 mg·L-1NAA+0.3 g·L-1肌醇+1 g·L-1脯氨酸+0.5 mg·L-1ABA。2,4-D浓度显著影响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成苗率,随2,4-D浓度升高,诱导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分化率和成苗率均下降。分化培养基中6-BA对成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4 mg·L-1时达到最大;KT对愈伤组织分化要高于6-BA,但对成苗率影响明显低于6-BA。该体系所获冬小麦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成苗率分别可达93.33%和66.64%。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肥料增效剂聚-γ-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对改进‘无籽椪柑’和‘翡翠柚’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和200 mg·L-1PGA处理后,‘无籽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CK,果实变甜,内含物质更丰富,单果重极显著高于CK,果实增大,且果个均匀;100 mg·L-1PGA处理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K,果实风味更浓;200 mg·L-1PGA处理后,果实的果皮重极显著高于CK。200和300 mg·L-1PGA处理后,‘翡翠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CK;200 mg·L-1PGA处理后,果实的Vc含量极显著高于100 mg·L-1PGA处理及CK;300 mg·L-1PGA处理后,果实的可食率极显著高于100 mg·L-1PGA处理及CK,果皮光滑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喷施浓度为270~1 080 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2,4-D丁酯乳油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返青期用药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穗数和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