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5,(3):43-45
为探求沿海地区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最适栽培密度,选择在江苏沿海东台西瓜主产区,进行了双大棚西瓜每667 m2栽植955株、836株、765株3个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通过不同密度处理对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的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沿海相同棚型结构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种植小果型西瓜,适当提高栽植密度,产量、效益会随之增加,并以每667 m2栽植836~955株为宜。小果型西瓜合理密植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值得江苏沿海地区广大瓜农在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吊架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瓜农经济效益,采用中果型西瓜密植吊蔓栽培技术,通过667 m2650株、850株、1 050株3种栽培密度设计,对西瓜长势、品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西瓜密度,采用吊蔓栽培管理,对西瓜长势、品质无显著影响,从单瓜质量看,667 m2定植650株平均单瓜质量最高为7.09 kg,667 m2定植850株平均单瓜质量为6.45 kg,667 m2定植1 050株平均单瓜质量达到6.05 kg,适合市场需求。从经济效益上分析,667 m2定植850株的处理2比定植650株的处理1经济效益提高20.26%。667 m2定植1 050株的处理3比定植650株的处理1经济效益提高39.34%,经济效益最高,适合中果型西瓜栽培农户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6,(9):31-34
为了完善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技术,解决蜜蜂授粉坐果率低的问题,对北京地区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技术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授粉时温度达到15℃以上,采用每667 m2两箱6脾蜜蜂授粉效果最佳;改善栽培方式,用增加授粉行、授粉株,种植花朵密、花粉多的品种提高花粉量的方法,可使小果型西瓜坐果率提高27%~31%,667m~2产量增加1 318.19 kg,经济效益提高3 251.93元。采用蜜蜂授粉降低瓜农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坐果率,每667 m~2节省人工授粉费高达840元。填补了北京地区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坐果率低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4.
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m^2产量3000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挖掘丝瓜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品种、密度2个因素进行大棚设施丝瓜长季节栽培高产优质技术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1 000~3 500株/667 m^2范围内,产量以3 000株/667 m^2最高,经济效益以2 000株/667 m^2(绿王子)、1 500株/667 m^2(三比2号)最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9,(8):70-73
为了向设施西瓜提供适宜的栽培方式,以传统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分析袋式基质栽培模式对不同果型西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式基质栽培条件下小果型西瓜的最大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45.2 cm、6.8 cm、49.1,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1.36 kg、3 796.58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6%、11.0%,除相对叶绿素含量以外均高于对照处理;中果型西瓜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33.8 cm、7.5 cm、55.8,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分别为3.05 kg、2 126.65 kg,中心与边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8%、11.2%,均高于对照处理。因此,与土壤栽培对比,袋式基质栽培模式更利于提高西瓜的产量与品质,建议种植西瓜时采用袋式基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京欣,采用双行坐果种植方式、单行坐果种植方式与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保护地种植中果型西瓜667m2产量及中心、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商品瓜率与坐果方式及管理方法有关,双行坐果种植方式西瓜坐瓜率达到99%,单瓜质量达到5.7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03%和7.43%,分别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0.73和0.36百分点,且口感好,667m2产量达到3893.67kg,经济效益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33.01%。单行坐果种植方式由于密度较大,坐果后受根系吸收养分及水分的不利影响较大,坐果率为98.07%,单瓜质量为4.84kg,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87%和7.10%,667m2产量为3296.19kg,经济效益比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提高10.34%。传统随机坐果种植方式各项指标最低:坐果率为97.3%,单瓜质量为4.63kg,中心和边部可性固形物含量为10.3%和7.07%,667m2产量为3085.29kg,经济效益为6851.75元。建议瓜农改变传统的随机坐果种植方式为双行坐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瓜是我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有667hm^2。由于连年种植,病害逐年加重,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针对西瓜病害日益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我们在2003年进行了84-24嫁接西瓜小拱棚覆盖促早熟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种植的0.9hm^2小西瓜,平均667m^2产量为1981.5kg,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地区西瓜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沟覆膜技术种植的旱地西瓜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对照分别提高118.67%和135.09%,是一项适合旱作区西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嫁接砧木对小果型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小果型西瓜嫁接的砧木良种,选取了2种类型6份砧木品种进行了小果型西瓜嫁接栽培试验.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砧木品种对小果型西瓜的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的植株长势和和嫁接对接穗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甬砧5号嫁接成活率为98%,嫁接成活率高,亲和力好,高抗枯萎病,长势稳健,比自根苗增产25.2%,接穗果实品质无影响,筛选出了适宜浙江地区小果型西瓜嫁接栽培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华斌  黄远  别之龙 《中国瓜菜》2011,24(2):32-34
为了确定生产中西瓜断根嫁接苗砧木最佳播种密度,采用50孔塑料穴盘,研究了砧木不同播种密度(每穴1粒、每穴2粒、每穴3粒)对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每穴播种1粒.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最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砧木苗徒长,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下降.综合考虑嫁接苗质量和育苗成本,认为对50孔穴盘而...  相似文献   

13.
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有机溶剂提取小型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通过分光光度法在503 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系)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瓤和粉红瓤小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合成,授粉后第18~24 d是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橙、黄瓤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因品种、瓤色差异显著,红瓤品种>粉红瓤品种>橙瓤品种>黄瓤品种,所测红瓤小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为56.6~75.2μg/g.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鉴定西瓜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方式和综合性状优良的西瓜新品种,特别是适合设施栽培、品质突出、无籽性能好的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于2008-2009年在海南引进和征集25个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试验中未发现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存在严重缺陷。根据其综合表现,从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小型无籽西瓜新品种3个,即墨童、蜜童和帅童,推荐其参加小型西瓜品种生产试验,并可以适当面积推广。推荐金兰、ZG-2、ZG-10、ZG-11、ZG-15继续参加小型西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3种不同的生防木霉菌株,经发酵并按照一定的助剂配比制成木霉制剂,并对西瓜枯萎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木霉制剂T1、T2、T3对西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达71.4%~85.4%,增产效果达16.07%~24.70%.其中木霉制剂T1、T3防效及增产效果好,且对西瓜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打瓜为试材,研究播种密度对打瓜产量和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主要经济性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58 140株/hm2处理产量和干物质最高,单瓜经济性状没有达到最佳值,仍具有增产潜力。以46 515株/hm2产量居中,单瓜经济性状量高,但增产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7.
可降解膜覆盖对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设施小型西瓜栽培使用的可降解覆盖材料,以黑色塑料地膜、黑色无纺布地膜(可降解)以及银色反光布地膜(可降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对小型西瓜生育期、长势、根系活力、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材料对西瓜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黑色无纺布地膜覆盖处理下西瓜植株雌花开放较集中,根系活力、果实品质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且可在6个月内降解。从效益、省工、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北京地区早春大棚吊蔓栽培小型西瓜,建议选用黑色无纺布作为地膜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8.
滴灌频率对温室小西瓜生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滴灌频率对西瓜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温室西瓜种植最佳的滴灌频率和灌溉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频率对西瓜生长过程中叶面积和长势的影响较小。其中在整个果实发育期以每7d灌水1次,共浇灌3次,总灌溉量为65m3的处理效果最佳,667m2西瓜产量3564.6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3.62%,是本试验条件下温室栽培小西瓜最优的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不仅小西瓜高产优质,同时又省工省时节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西瓜生产中氯吡脲使用的关键控制点,以‘中科1号’和‘中科6号’2个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7个不同剂量的氯吡脲在开花当天涂抹瓜胎,分析西瓜坐果率、裂瓜率、番茄红素和糖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并评价氯吡脲的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氯吡脲施药剂量与西瓜坐果率和裂瓜率呈显著正相关,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适量的氯吡脲可以提高西瓜坐果率,增加番茄红素和葡萄糖含量。‘中科1号’和‘中科6号’西瓜上使用氯吡脲的最佳剂量均为5 mg·kg-1。待西瓜成熟时,在2个西瓜品种的果实中均未检出氯吡脲残留,不影响消费者安全食用。研究结果可为西瓜生产中氯吡脲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引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