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严重的特点,进行了侵蚀地貌带的划分。在一个小流域内这一划分方法与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有异曲同功之效。同时,从理论和技术方面对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水土保持林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宁夏安家川流域沙棘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洁  刘建平  何发钧  程彦文 《沙棘》2003,16(3):22-25
在安家川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对沙棘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技术、沙棘林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研究与监测,沙棘在宁南干旱山区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与水土保持效果,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可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理论出发,详尽地阐述了水土保持林的营造理论。根据水土保持的目的和原则,综合论述了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等理论,并指出了今后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礼耕 《林业科技》1989,(2):21-22,35
当前我省各地在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均把林草措施放在重要位置。林草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截留天然降雨、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固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由于地区、立地条件、营林种草方式、林草组成、覆盖层、郁闭度、生长年限等状况的不同,其保持水土效益有很大差异。为科学地设计水土保持林的各林种,合理地确定林草防护体系比例,我们特对林草保持水土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小流域生物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小流域生物治理方针 小流域治理,应因地制宜,以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重点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积极发展以木本粮油林为主的经济林。2 小流域生物治理模式2.1 生态效益型 生态效益型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坡度36°以上或35°以下但岩石裸露面积在50%以上、土层厚度15cm以下、以及海拔高度800m以上的地带,需要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表风蚀。要适宜密植、小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配置,青石山区适宜树种有刺槐、侧柏、油松、黄栌…  相似文献   

6.
定位观测设施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定位观测与计量研究的成败,研究的科学性与综合性。本文根据板桥河小流域及南方山区的特点,对闭合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定位观测设施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定位观测设施设置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水土保持林研究进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阐述了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水土保持林功能、树种选择、优化模式结构、效益评价和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为水土保持林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开发建设项目监测4个方面分析了水保监测现状,指出目前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小流域恢复森林前后的水文效应,治理效果,我们于1987年选择乌江中下游德江板桥河小流域为治理示范区,先后实施封山育林与封山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等治理措施,其森林植被覆被率已由治理前的14.4%(1986年)提高到24.3%(1990年),坡耕地面积减少22.9%。小流域内的综合治理试验区——马尿区集水区,通过封山育林与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坡改梯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宁夏固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讨论了该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原则和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1.
林业近讯     
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成绩显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五十二万三千六百亩,相当于全县三十年总治理面积的66.2%。近几年来,林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对全县自然特点的分析,调整了农牧林生产结构,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控制水土流失。到1 9 84年末,全县治理小流域面积达七十九万一千亩。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七十三万九千一百亩,修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黑岱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在对各林种林下土壤水分、枯落物存量等的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的防护功能。结果表明:沙棘柠条混交林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较高,分别为66.33mm和300.56%,均要优于沙棘纯林(分别为59.75mm和244.58%)。油松沙棘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0.09g/kg)高于山杏纯林(7.75g/kg)。由此可以看出,混交林在改善土壤、改良土质方面要优于纯林,该流域水土保持林应主要以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3.
《沙棘》1994,7(1):6-8
按照甘肃省沙棘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的统筹安排,甘肃省水土保持部门的任务是结合重点流域治理,进行沙棘资源建设.面上的沙棘造林和开发利用,由省沙棘办统一管理.1990年全国沙棘会议以来,甘肃省把沙棘作为小流域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采用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方法,大面积营造沙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以来在700条重点小流域内营造沙棘林37.85万亩,育苗留床面积0.86万亩,使全省小流域沙棘面积累计达到68.38万亩,比3年前翻了一番.在沙棘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政策方法,以及育苗、造林技术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套符合甘肃实际的经验.3年来小流域沙棘资源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黑土丘陵漫岗区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土保持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进行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林具有较强的气温调节作用和减少水分蒸发作用 ;水土保持林内在生长季节各月平均湿度大于林外 ,并具有很强的截留降雨作用 ,平均截持率达 2 2 % ;并且改善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水土保持林的配置、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技术 ,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为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居忠 《沙棘》1994,7(3):44-45
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不断发展,从八十年代起,沙棘作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植物而进行人工栽植,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为止,辖区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等七个县不但有成片或分散的天然沙棘资源,而且大量进行人工种植.截止1993年6月统计,共有沙棘林60.82万亩,其中天然沙棘林22.24万亩,人工沙棘林38.58万亩.渭源、临洮、通渭三县分布面积达42.42万亩.占全区沙棘林总面积的69.74%.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证实铁路对威胁行车安全的严重水土流失处,采用谷坊工程进行防护效果不大。后经在小流域上源营造了水土保持林,不仅彻底杜绝了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并且发挥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4年省林业厅不断激发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共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一等奖的项目是北方丘陵山地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为河北农业大学。该项目提出并实践了"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概念,创建了阳陡坡、阴陡坡、贫瘠缓坡和肥沃缓坡树种配置的高效利用模式,构建了丘陵山地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是“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有关该项专题调查研究的结果,分三部分介绍如下: 一、布局与规格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林的占地面积为20~25%,区划为东部漫川漫岗水蚀治理区、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水蚀治理区两个大区。两个水土保持类型区区划指标、范围、特点详见表1、2、3。二、林种设计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配置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