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亚茹  怀康 《现代园艺》2023,(4):120-122
装置艺术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综合性艺术,城市景观设计表现形式多样,相比以往以静态雕塑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更具创新性,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装置艺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呈现出科技感与未来感,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探讨了数字化装置艺术融入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及当下发展状况,并归纳总结出运用的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数字时代下装置艺术融入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道建设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合理提高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水平,保证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分析了西安市汉城绿道朱宏路示范段绿道景观设计,引出了城市绿道概述,针对绿道设计实例指出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原则,结合绿廊景观设计、分区节点景观设计、绿道选线选型及植物选择,提出了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态势趋于稳定,社会整体的发展步入后疫情时代。城市街道的弹性化是符合当下后疫情时期对户外街道新需要与实用性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共健康防疫工作需要,以及大众于城市街道景观的多元化使用需求,探索城市弹性街道景观设计带来的新效益尤为关键,分析其与传统街道的异同,深悉具有弹性功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静 《花卉》2020,(10):57-58
通过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考察对其进行总体的内容概述,分析其植物至配置在其中的功能性作用,在植物配置中所实行和注意的原则性行为,都是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产生一些独特的思考,加以实施,对于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众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这导致生态园林系统的实施与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环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生态进行优化,还能让城市获得更好的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将推进城市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炯 《花卉》2021,(4):70-71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景观亦同步发展。而城市旅游业与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通过对沧州地域性文化的概述,介绍沧州地域性文化城市景观的特点,从沧州城市景观设计的形式到内容及精神内涵,体现沧州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旅游业与沧州城市的地域性的特色景观设计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结合濮阳市城市绿地性质与功能,因地制宜,选用地被造景植物,采用生态设计措施,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的花境,体现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风貌特色;倡导硬质景观柔化设计,既保持其固有的装饰效果,又为城市环境增添了生气和自然美。  相似文献   

7.
林崇华  高玥 《现代园艺》2023,(9):103-105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脉络和骨架,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到了平衡与协调的作用。以“模糊边界”理念作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新视角,探讨其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应用方法。阐述了“模糊边界”的概念,研究了不同设计案例中模糊边界的表现形式,并结合相应设计原则,分别在景观布线、空间结构、边界形式3个方面提出设计方法,以期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滨河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涉及建筑、规划、市政、河道管理、航道交通和沿河动植物保护等诸多领域,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城市滨河景观的发展现状,对城市滨河景观中文化和地域特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出一种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最佳滨河景观设计方式,以期为河道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类居住与生存的主题环境。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运用多元化的现代设计理念对城市进行进一步完善与改造是城市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城市本身所处的地域位置,其历史背景、文化特征都在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设计,因此,如何从地域文化中探索城市景观设计的新道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景观的设计反应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思想,在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融入为其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西方文化对其的影响,并就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水文环境备受重视。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喜爱,也成为了城乡规划建设的关键内容。传统的滨水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随着我国雨洪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被众多城市应用于滨水景观设计中,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提倡城市景观设计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与自然相融相生,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依河而建的城市有很多,城市河流与人们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河流的治理是非常关键的,在对防洪、供水等得以满足的基础上,河流景观设计也是一个主要内容,其一方面能够使城市面貌得以改善,另一方面能获得生态、经济环境效益。本文从城市河流景观的相关内容入手,对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对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论述,期望能对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岩 《现代园艺》2023,(10):148-150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园林景观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提高景观设计效果以及文化意蕴,可以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设计思路。本研究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以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为例,挖掘其不同类型文化元素的同时,从陈列式景观设计、集群式景观设计、乡土式景观设计3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广西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佳 《现代园艺》2023,(24):110-111+117
阐述了工业遗产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分析了工业遗产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工业遗产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旨在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志毅 《现代园艺》2014,(13):106-109
湿地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地表景观和生境之一,和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类型,具有以湿地生态为主的生态特殊性和以湿地景观为主的景观特殊性。本文以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鹰潭市现状、发展进行考察,结合当地特色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从建设条件、定位、原则、理念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并尝试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靖 《现代园艺》2023,(6):72-74
现代城市公园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性,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园的概念和功能,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发展的因素及城市公园内部的景观设计原则和特点,基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总结了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马宾 《花卉》2020,(12):23-24
近些年,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对于海绵城市来说,不仅仅是宏观水系统的建设,需要落实在微观层面,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进行细化,充分渗透海绵城市理论。因此,景观设计与建筑的结合十分重要,不仅要与城市发展的相适应,还应该充分融合海绵城市设计。本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与建筑结合的原则,分析了景观设计与建筑结合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寒地城市是分布在北半球的一个特殊城市群体,其冬季漫长,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季节景观。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更强的活力性与流动性。在街道中适当加入以冰雪特色为核心的景观设计,能为冬季带来活力与生机。而在街道的景观设计中存在街道特色缺失、缺少互动性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为设计者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河道景观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在城市中还具备防洪防涝、交通运输、净化空气、灌溉供水等功能。因此,城市河道景观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决定着景观是否能在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韩瑞宝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110-112,33
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空间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以迁西滦河滨水景观带为例,分析滨水景观设计的思路、河道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迁西滦河景观规划策略、景观设计特点、城市河道运营策略等,做到从宏观着手规划设计,从微观考虑景观使用,使滨水景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