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永闯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9,41(1):118-128
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目前其捕捞产量约占到全球海洋渔获量二分之一。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生物学特点,近年来,一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渔获量出现下降趋势,为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估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20多年来应用于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的模型方法以及所需数据类型进行归纳与回顾,同时对模型中重要的参数估计、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完整、准确的生物学信息导致无法对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使用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此,其资源评估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开展以下工作:1)努力提高现有模型的评估精度,尽可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2)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独立调查; 3)充分利用体长等易获得数据,开发体长结构模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评估模型,降低模型选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bolchii),地方名金鲳、黄腊鲹,属鲈形目,鲹科,鲳鲹属.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为广盐、暖水性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3.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言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占鱼获量五分之三的中上层低值海洋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世界上传统性渔业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所以加工利用非传统性渔业资源,是当前世界渔业的发展趋势。主要经济鱼类(包括部分低值鱼)除鲜销或制成各种生鲜冷冻小包装和调味、干制、熏制品外,提制  相似文献   

5.
陆化杰  刘凯  欧玉哲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1,45(12):2099-2111
随着微塑料在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中的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规律、毒性以及对不同食性、不同栖息地海洋鱼类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瞻望。结果表明,微塑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其毒性主要由自身毒性和联合毒性两部分组成。微塑料在海洋中垂直分布特点为底层沉积物含量较高,其次为底层、上层水域,中层水域较少;水平方向上分布特点为河口区含量较高,流场区次之,大洋区较少。不同栖息环境的海洋鱼类对微塑料的摄取数量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近岸底栖性>底层性>大洋性>大洋底栖性;摄取种类也不同,并主要受微塑料密度的影响,中上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小的微塑料,中下层鱼类主要摄取密度较大的微塑料。不同食性鱼类对微塑料摄取量也不相同,滤食性鱼类摄取量最高,植食性和掠食性鱼类摄取量略不相同。海洋鱼类的摄食特性对不同形状、大小、密度的微塑料摄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后续研究应结合渔业生物、生态学,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  相似文献   

6.
<正> 鳀鱼一般为鳀属鱼类的通称,是一种分布很广,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在世界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年来,鳀属鱼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产量10~20%。其产量最高是秘鲁,年产量一般都在500~700万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地方名翘嘴巴、白条、鲌鱼、大白鱼等,属鲤形目、鲤科(Cyptinidae)、鳊鱼亚科(Culterinae)红鲌属(Erythroculter),广泛分布于我国诸多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都产此鱼。其食性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中上层小型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长至10 kg以上,为我  相似文献   

9.
湖白鲑(Coregonus Cluncaformis)属鲑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分布在美国的中北部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该鱼属中上层鱼类,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人工养殖可食人工配合饵料。其肉味鲜美、无肌间刺,经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习性及分布中华青鳞鱼属鲱科,鲱亚科青鳞鱼属。中华青鳞鱼分布的范围不广,目前已知的产区仅有中国和菲律宾,在我国沿海主要分布于南海区域。中华青鳞鱼属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性喜集群,栖息于流水缓慢、水深5~30米的水域。在产卵期间,每当天气晴和,西南风及潮流缓和,水质清澈  相似文献   

11.
远东拟沙丁鱼和鲐鱼属洄游性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沿海以及我国的东海、黄海一带。过去由于这类鱼的脂肪含量高,血合肉比例大,鲜度下降快,所以在加工利用方面未受到应有重视。近年来,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捕获量也日趋减少,而远拟沙丁鱼、鲐鱼等中上层红色肉鱼类的捕获量又不断增加,因此,对这些鱼类的有效利用问题引起了水产加工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下面就国内外的利用途径及加工技术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1月5日报道:1973年世界总渔获量为6500万吨。今后世界海洋中能增产多少呢?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2年发表的由杰·艾·加伦德编写的《海洋渔业资源》一文来分析,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可望达到2亿吨。其中,大型中上层鱼类、底鱼、集群性中上层鱼类约为1亿吨,头足类约1千万吨、南极燐虾5千万吨,合计在2亿吨以下。按品种分:金枪鱼等大型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14.
俞存根  郑斌 《海洋渔业》2000,22(1):24-26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15.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太平洋的主要中上层鱼类有日本拟沙丁鱼、日本鲐及秋刀鱼等。从多年情况分析,各鱼种均出现多年变动的现象。本文根据日本有关资料,对日本拟沙丁鱼(以下简称沙丁鱼)及日本鲐(以下简称鲐鱼)渔场环境特征与分布之间的关系作扼要的概述,并对沙丁鱼的发展趋势提些粗浅的看法。前言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海洋观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海况变异对中上层鱼类数量及鱼种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沙丁鱼及  相似文献   

17.
李铭五 《水产科学》1987,6(1):43-45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a melanostictc)属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系近海洄游性,暖温水中上层鱼类,集群性强,尤在生殖季节,多结大群游动,是一种分布广,资源量大的鱼种。  相似文献   

18.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Cuvier et Valenciennes)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诸岛海域、朝鲜半岛南端群山至釜山外海和我国渤、黄、东海等海域,产卵和越冬时行长距离洄游。由于黄渤海其他经济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蓝点马鲛是当今海区内年渔获量唯一超过10×104 t的大型经济鱼类资  相似文献   

19.
<正> 鳀鱼乃鳀属(Engraulis)鱼类的通称,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鳀鱼主要是日本鳀(Engraulis ji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烂船丁”,幼体叫“海蜒”,系集群性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而一直未成为开发利用渔业,除了某些地  相似文献   

20.
水产加工     
951833 海洋中上层鱼类食用鱼糜的制造=Manufacture of edible forcemeat frommesopelagic fish[刊,英]/Rekhina N L,Novirokova M V//FSTA..—1995,27(2).—2R107文内介绍了一种以一些海洋中上层白色鱼类(S.Vinciguerria)为原料制造食用鱼糜的生产工艺。影响其产品质量的因素是感官(色泽、稠度)和化学成份(粘合能力、成形能力、氨基酸的成份、水份、氮以及部分含氮物、脂肪、灰分)的变化。鱼糜用水漂洗除去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