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的减贫工作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在旅游扶贫过程中须要构建基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以切实保证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受益。以重庆市武陵山片区为样本区,从微观农户视角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贫困农户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获益状况,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有利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机制。结果表明,超过60%的受访者明确感受到旅游扶贫项目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好处,提高了家庭收入;另外有3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在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中获得任何利益。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不恰当的政绩观念,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脱离当地实际以及贫困人口面临较大参与障碍等。因此,须要以PPT理念为指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旅游扶贫的精准识别机制、贫困人口的能力提升机制、项目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面向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25-127
PPT战略是消除贫困的有效手段,其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次级效应、动态效应使贫困人口从旅游产业中获益。蕉岭县旅游产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上存在不足,PPT战略的扶贫效果受到约束。基于PPT战略的发展模式、扶贫效应和质疑观点,立足于蕉岭县实际情况,提出要让PPT战略在蕉岭县发挥出强大的扶贫效应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贫困人口受益原则、CPPP原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22-126
旅游扶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的概念、内容、模式、绩效评估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今后的旅游扶贫研究提出了展望:即在旅游扶贫概念上,应加强与可持续战略的融合,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综合考虑,对旅游扶贫与旅游精准扶贫概念深入研究,统一定义。在旅游扶贫内容上,加强旅游精准扶贫与以贫困人口为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在旅游扶贫模式上,要在以加强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贫困区的特点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模式多方式推动旅游扶贫的发展。在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上,要把握深度贫困区,从贫困人口的角度评估旅游扶贫的效应,加强对贫困人口利益、贫困人口参与度等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旅游扶贫开发对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的宏观经济社会效应,并不能代表和反映直接利益相关者——贫困人口的实际受益情况。村民获益性感知会直接影响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的视角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村民感知的综合效益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民族地区动态检验和监控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效提供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简称:PPT)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旅游减贫理念,旅游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最为主要的旅游扶贫方式,两者在目标诉求、参与主体、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性。PPT以贫困人口获得净收益为目标,对各参与主体(政府、私营部门、贫困人口、社会团体等)的角色进行了清晰定位,针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面临的障碍(缺乏市场进入能力、缺少人力资本和资金、缺乏产品开发能力等)提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契合了旅游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目标和贵在精准的核心理念,为我国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扶贫。然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并没有充分发挥扶贫作用,难以实现地区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从而与扶贫目标相违背。文章从旅游业二元结构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由于旅游业的开放性和旅游扶贫开发背景的贫困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旅游业正式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扶贫效应,并对非正式部门产生“挤出效应”,使贫困人口被挤出旅游获利圈是导致旅游扶贫失效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分析产生“挤出效应”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挤出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21-5824
通过对近10年的旅游扶贫研究文献的梳理,认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的效应、特定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旅游扶贫模式和战略、贫困人口受益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评述了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旅游扶贫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优化为核心,总结概括了女儿城现有的旅游扶贫模式,并揭示了女儿城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存在着旅游扶贫动力不足、资金、制度及文化保护机制不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差、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等问题,并提出开拓客源市场、利用各种可能动员的资源、完善规范性机制、突出贫困人口的参与性、利益分配适当向贫困人口倾斜等优化路径,最终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之一,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陕西秦巴山扶贫区域是全省贫困人口的主要所在地,贫困发生面广,贫困发生率高.但秦巴山扶贫区域具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深厚等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了秦巴山扶贫区域的贫困因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出秦巴山扶贫区域的乡村旅游扶贫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能够较好地满足贫困社区的旅游发展需求,使贫困人口真正得到旅游发展的利益,从而提升社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水平偏低,方式单一,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方面存在"飞地效应"、生活成本上升、用地紧张等问题。因此,建议在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构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赋权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保护机制、精准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研究内容两个层面梳理出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国外主要从旅游业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程度、类型、受益情况以及旅游扶贫的核心理念展开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模式、效应、政府作用、社区参与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13-115
近年来,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热门话题,这是一种能够减轻贫困的旅游发展方式。以钦州市浦北县为例研究其旅游扶贫战略模式,分析其在旅游扶贫优势劣势,加快浦北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该县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99-101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旅游扶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典型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为我国贫困人口提供了诸多机会并创造了巨大收益,但仍然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问题使得旅游扶贫的扶贫效果无法实现其最大化,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对策,以提高旅游扶贫效率和精准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欠发达乡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RHB(Resource-Humanity-Benefit)开发战略,以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山东省旅游扶贫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困境,探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扶贫以贫困户为中心,乡村精英引领,景区、企业赋能赠权,贫困户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成效显现,至2018年底直接带动17 886户脱贫,90%扶贫村的贫困人口受益。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主要形成了依托景区型、农户自组织型、合资共建型等发展模式。但旅游扶贫村仍存在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主题定位不明晰、发展特色不突出、管理水平不专业、政策因素不可控等发展困境。建立立体化的旅游扶贫战略体系,不断提升扶贫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贫困人口的内生造血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优化旅游扶贫村的发展路径,提出依据乡村发展地域类型分类推进开发;拓展多方合作渠道,聚合多源力量综合开发;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本身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就业门槛较低的优势,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我国如火如荼的扶贫事业浪潮中,旅游扶贫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才是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推动了几轮的扶贫工作,由关注区域贫困问题到建档立卡式的扶贫,变"大水漫灌式"为"精准水滴式"扶贫策略,认识到关注贫困人口才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城镇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但与之相对的却是这些相对贫困地区存在丰富的生态资源。所以,就如何在保护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基础上,顺应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旅游真扶贫及旅游扶真贫的目标,成为业界和学界都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花垣县新科村旅游扶贫开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针对贫困山区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旅游扶贫成功致富的相关案例,从政府、旅游企业、非营利组织、贫困人口四个方面提出关于贫困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为切实提升农民利益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贫困问题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我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扶贫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旅游扶贫是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被国内外公认为有效的扶贫路径,因其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在旅游扶贫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贵州省盘州市旅游扶贫的经验做法,分析旅游扶贫中农民合作社的现状、困境,总结有益的经验做法,以期为解决我国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是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愈来愈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究竟如何、又如何来评估成为旅游扶贫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本研究运用AHP与改进的熵值法,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4个维度21项指标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扶贫成效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功能团,其次为社会进步功能团,经济发展功能团较好,精神文化功能团绩效较弱,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状况胁迫旅游扶贫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麻江县勇于探索精准扶贫,以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思路,以产业扶贫为模式,把农业、文化、旅游融化起来一齐发展,振兴县域经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创建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