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田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孢囊线虫病;虫害主要是大豆根蛆和地下害虫。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这样才能做到成本低、防效好。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1a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后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我国在大豆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种植大豆,要夺取高产促丰收,都要从细节管理入手,抓好各个生产环节,确保大豆生长环境优良,养分充足,确保高产。本文主要就大豆的苗期管理及施肥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酰胺类除草剂的代表品种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不同施药方法对大豆苗期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无论是单用还是混用混土处理都会使大豆出苗时间延迟,并且降低最终出苗率。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不混土处理,对大豆植株地上部影响较大,大豆出苗后真叶和1复叶叶片皱缩,以后再长出的叶片生长正常;大豆苗期株高、地上部鲜重均低于不施药对照,而对根的影响较小。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混土处理对大豆苗期地下部有明显影响,大豆幼苗主根短、侧根少,大豆苗的根长比对照短,但根鲜重没有明显差异,对地上部影响较小。广灭灵单用无论混土处理还是不混土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均无明显影响,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豆苗期病虫害及生育性状在不同药剂处理下的具体表现,以确定最佳的药剂处理,进而保证大豆的产量。选取九农27作为试验对象,对照组不施药,试验组采用3种药剂,即16%多辛悬浮种衣剂、土壤磷素活化剂、神丹,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药剂对大豆苗期病虫害和生育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经过3种药剂处理后,豆苗腐根病发生率、根潜蝇发生率、地下害虫发生率、大豆蚜虫发生率均比较低,对比试验组3种药剂处理效果,除根潜蝇发生率以外,种衣剂的处理效果最佳,均可以达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种药剂处理对大豆苗期生育性状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对比试验组3种药剂处理效果,优化效果最好的是土壤磷素活化剂,同时,土壤磷素活化剂还能促进大豆产量的有效提升。可以将单一种衣剂包衣技术与土壤磷素活化剂拌种技术结合使用,对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期生长和产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黑鳃绒金龟甲。近年来,由于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不重视等原因,大豆根腐病又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黑鳃绒金龟甲也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为害大豆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豆苗管理、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介绍大豆苗期栽培技术,为大豆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给广大大豆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20份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特性,筛选大豆耐盐资源,为新疆大豆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120份供试材料按照农业部《大豆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NY/PZ001-2002的标准,在萌发期设置2个不同NaCl(1.2%和1.5%)溶液处理,测定萌发期发芽率;大豆苗期用1.5%NaCl溶液对5 d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伯乐树种子和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贵州、湖北3个地理种源的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在贵州都匀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伯乐树从子叶出土到当年幼苗停止生长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径生长比高生长提早约10 d进入速生期而晚10 d停止生长;3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千粒重和种子大小上,贵州2个种源明显大于湖北五峰种源;贵州2个种源苗高和地径各阶段生长期基本一致,湖北五峰种源比贵州2个种源高生长晚进入速生期,且提早停止生长;种源间与种源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种源间苗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苗期表现较好的是贵州三都种源。  相似文献   

10.
选用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P)、低磷(-P)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磷效率大豆苗期吸收氮磷钾的差异。结果表明,(-P)处理下,不同磷高效率大豆基因型根茎叶吸磷量有所不同,根茎叶的干重与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和叶的吸氮量和吸钾量均呈下降趋势。低磷胁迫下,抑制大豆苗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但磷高效大豆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苗期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耐旱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棚网室人工控制水分条件下,研究苗期干旱胁迫对33份大豆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与处理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不同的品种、不同性状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用综合抗旱系数方法筛选出牛黄豆、凤山夏青豆、坡稔黄豆等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2.
70%锐胜种衣剂防治大豆苗期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70%锐胜可湿性粉剂对大豆苗期害虫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70%锐胜可湿性粉剂25g拌大豆100kg播种,防效较好,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处理对大豆苗期耐盐碱能力的影响,对大豆种子采取引发剂处理、水处理和未处理三种处理方式,研究了盐碱胁迫下苗期植株K~+、Ca~(2+)和Na~+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引发剂处理的苗期植株,在盐碱胁迫下其地上部和地下部Na~+、K~+和Ca~(2+)含量均高于未处理和水处理;引发剂处理的TSK,Na最高,而其TSCa,Na高于水处理,低于未处理。通过混合药剂吸湿回干技术处理,可以增强大豆种子的抗盐碱性,为解决大豆耐盐碱能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5.
1大豆田间管理技术1.1苗期管理1.1.1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1.1.2加强中耕培土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相似文献   

1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彻底防治大豆、甜菜等作物的苗期害虫,在生产实践中逐步的采用新的防虫方法。1957年我省根据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20%666拌种防治大田作物苗期害虫的试验结果,在大豆、甜菜栽培年限久、面积广、苗期害虫严重的榆树、永吉、东丰、梨树等县,进行了重点防虫示范。据统计,全省示范防治面积达41,470.80市亩(其中大豆37,840.80亩,  相似文献   

18.
大豆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孢囊线虫病;虫害主要是大豆根蛆和地下害虫。大豆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这样才能做到成本低、防效好。有效的防止大豆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9.
5月份和6月份的农事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此阶段,冬、春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与成熟期;水稻陆续进入插秧和分蘖期;棉花主要为苗期和蕾期;春玉米、春大豆及高粱等春播作物陆续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夏播作物完成播种。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大豆行间覆膜技术采取平播(或起垄)覆膜,膜外侧播种的栽培措施,苗带为单行精量点播,膜内施肥。大豆苗期机械中耕管理,只采取播后苗前苗带封闭洒药除草措施和苗期人工锄草措施进行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