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叶杨采用盆插土培法辅以田间育苗施肥实验.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原土壤条件下,N、P、K三要素对于培育小叶杨壮苗都是必不可少的,N素的施用效果最好,凡不施用氮肥的处理,其苗木高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且封顶早生长期短,单施氮肥或配合施用氮肥的各个处理则相反,都能有效地提高苗高生长量、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延长了苗木的生长期,并且有避免单施磷、钾所引起蒸腾强度大、耗水多的良好作用;磷肥的施用效果仅次于氮,居第2位,但是磷在小叶杨苗木的径生长中,却起着主导作用;氮、磷、钾或氮、磷配合施用效果为最好,因施用钾肥对小叶杨苗木影响不明显,但它与氮、磷配合施用却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云峰 《湖南林业》2002,(8):24-24
一、加强水肥管理(一)施肥1.施肥时期。枣树施肥应以肥效长、肥效高的有机肥为主,在重要的物候期补施肥效快的肥料,使整个生长期中都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枣树各个生长时期所需要的肥料要素:萌芽到开花期以氮肥为主,7~8月为幼果期和根系生长高峰期,以氮、磷、钾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利果实发育、品质提高和根系生长。果实成熟至落叶,可在叶片上喷施氮肥。基肥以圈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化肥秋施为好,追肥可用速效化肥和腐熟的农家肥。除发芽期和幼果期追肥外,还要注意8~9月的后期追肥,促进果实膨大和养份积累…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松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松容器苗,进行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松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通过6个配方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配方试验2(氮、磷、钾比例为2∶1∶1)和配方试验3(氮、磷、钾比例为2∶1∶2)最佳,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1.18和1.10。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与苗木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需要多种化学元素作为营养,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碳水化合物,供其生长需要。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3种元素尤其是氮、磷在土壤中含量较少,常感不足。长期以来,通过生产实践,人们把氮、磷、钾称为肥料3元素,它们是植物生长缺一不可的主要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7.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生理和根际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施用矿质肥料后杉木苗的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①明显增加了杉木苗的生物量,其中氮磷钾混施效果最好,单施氮肥茎叶生物量增加明显,但根/冠下降;磷钾混施根/冠增大,但对茎叶生长作用不明显。②氮磷钾混施和单施氮极大地提高了叶子叶绿素含量。③明显降低了苗木根际土壤的pH,还造成了水解氮、交换性钾和速效磷的根际亏缺,同时提高了根际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大果无刺沙棘嫩枝扦插育苗过程中相关的施肥、移植等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大果无刺沙棘扦插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以钼肥为例,1%施肥浓度和蘸根处理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配比为1∶0.4∶1最佳;7月1日以前(15~22d扦插苗)移植的苗木生长质量较好;3~5cm根长移植效果较好;裸地扦插苗成活率高,生长好,抗性强。  相似文献   

10.
杉木分级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杉木不同苗木级别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Ⅰ级苗成活率为78·8%,保存率为97.72%,Ⅱ级苗成活率为86.5%,保存率为94.8%,Ⅲ级苗成活率为90.O%,保存率为90.11%;Ⅰ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52.6厘米,Ⅱ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26.9厘米,Ⅲ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89.4厘米;苗木在一年中出现二次高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其中7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9.55%;地径在一年中有三次生长高峰,分别出现于3、5、9月份,其中5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0.08%。  相似文献   

11.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相似文献   

12.
肥料三要素与日本落叶松苗木生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肥料三要素与日本落叶松苗木生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氮、磷肥关系密切(rN=0.91^**,rp=0.61^**);混施三要素比单施氮肥能提高苗木根系吸收能力;并且三要素混施比单施氮肥提高苗茎纤维素含量,平均提高10.7%。生产上适宜三要素施肥比例为N:P2O5:K2O=1:0.6:0.4。  相似文献   

13.
苗木作为人工更新造林的物质基础,一直是林业生产和科研部门所重视的问题。1982年以来,我们对我省主要高山针叶树种进行了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合格苗出圃率、降低苗木成本为目的的育苗综合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以2年生云杉原床苗培育工艺代替目前所采用的3—4年生换床苗木培育工艺的初步成果。通过更新造林试验和生产中应用的结果,成活率分别达到95.1%和94.1%,保存率达87.3%。本文根据综合试验中几组施肥试验材料分析整理。文中从肥料要素、施肥量、肥料组合、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苗木各种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以及苗木群体结构和苗木分化的影响。从而为苗期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云杉苗木培育过程中,按照苗木各器管生长发育时期,采用高氮、高磷或中氮高磷与适量的钾互相配合,采用有利于根系吸收的施肥方法(如水施等),并抚以其它合理管理措施,可以获得生长快、发育均衡、质量优良、抗性强和单位面积产苗量高的优良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方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 ylla)、落叶松(Larix olgensis)苗木分别进行纯栽和二者混栽,通过研究混栽对白桦、落叶松苗木生长、生物量、叶片养分、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混交林种间互作机制.结果表明:混栽能促进两树种苗木的生长,一个生长季内混栽的白桦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较纯栽提高7%、20%和97%(P>0.05),落叶松分别提高6%、15%和185%(P<0.05).两树种养分吸收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混栽时,白桦对氮素吸收集中在7-8月,对磷、钾吸收集中在6-7月;落叶松对氮素吸收集中在6-7月,磷集中在8-9月,钾集中在7-8月.混栽时两树种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时间差异,白桦对土壤氮的改善作用及落叶松对磷营养的改善可能是导致混栽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省册亨县阳光公司培育的1年生柚木播种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调查苗木生长及根系性状基础上,采用x±S方法对各样方苗木性状进行苗木等级检验,结果表明I级苗的苗高大于38.21 cm,地径大于0.72 cm;Ⅱ级苗的苗高范围在27.59 cm~38.21 cm,地径的范围在0.63 cm~0.72 cm;Ⅲ级苗的苗高小于27.59 cm,地径小于0.63 cm。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对绿化树种珊瑚朴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化树种珊瑚朴进行6个不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药渣+追肥的处理对珊瑚朴生长影响显著,2年生平均树高4.61m,平均胸径2.79cm,分别比对照增加18.81%和24.55%.在0 ̄20cm土层中,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比对照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高29.6% ̄41.63%,并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苗木根外追肥量及注意问题苗木根外追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易操作、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适合根外追肥的肥料:一是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各种化肥,如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硝酸钾及硼酸、硫酸锌、四硼酸钠等;二是植物激素,如...  相似文献   

19.
苗木营养与施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迄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总结以往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发展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制定苗圃的科学育苗措施提供依据。一、杉木在杉木自然分布区内,土壤多为红壤,普遍存在有效磷缺乏、全氮量不足的情况,氮磷是限制杉木苗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育苗过程中施用氮磷肥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现将杉苗肥效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对杉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氮磷钾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苗高、地径、全苗干重以及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氮、磷比例失调和单施氮、磷、钾任一种肥料,各个生  相似文献   

20.
应用DRIS法对1年生苗木土壤营养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RIS方法对1年生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苗木、土壤营养程度进行了诊断。采用DRIS诊断图,确定叶片氮指标为-7.0~6.7、磷-7.8~7.1、钾-6.7~7.3,营养最平衡,生长最好。同时对土壤施肥诊断得知,氮、磷、钾比近似14∶1∶4最合理。试验表明,施尿素5.0g/盆、磷肥10.0g/盆,钾肥2.0g/盆苗木营养最平衡,地径生长达1.42cm,诊断合理,符合实际。认为,刺槐林地土壤磷、钾严重不足,特别是集约经营,施用适量的磷肥、钾肥定会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