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2.
汕优102是萍乡市农科所于1986年,用珍汕97A和102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经两年区试和多年试种表现较好,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公斤。1991年江西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对汕优102进行田间现场考察验收,一致认为是目前较有推广前途的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9年,在安源镇新生村和郊区乡后埠村试种5. 71亩,亩产分别为551.3公斤和504.5公斤,比对照73-07分别增产12.3%和9.3%。 1990年在全市试种367.5亩,平均亩产513.4公斤,比73—07亩增107.7公斤,增产20.9%。1991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42.65公斤,比对照增2.09%,名列第三,同…  相似文献   

3.
“601”用78130为母本与CQ064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早季本所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1989年早季本所示范6.0亩,平均一亩产442.9公斤,在沙县、明溪、尤溪示范种植约200亩,在明溪县梓口坊重病连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485公斤,在尤溪县合溪乡种植30亩,平均亩产520.5公斤,其中15亩,亩产545公斤。1990年早季参加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49.32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4.89%,居迟熟组首位。1989年在漳平县种植5 14亩,平均亩产473.7公斤。该品种株高88.5厘米,株叶态好,抽穗  相似文献   

4.
汕优六三是福建三明地区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63配制的籼型杂交中稻。1984年引进在我省部分县、市作中稻栽培,1985年又在一些县、市进行了双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汕优六三增产优势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目前推广的杂交稻,在我省适合作中稻和双晚栽培。 1985年郴州地区共试种36.5亩双晚汕优六三,平均亩产482公斤,比当年杂交晚稻平均亩产371公斤,增产30%,其中最高亩产617公斤。作双晚栽培的汕优六三全生育期128~135  相似文献   

5.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6.
汕优玉83     
汕优玉83是广西玉林地区农科所1985年育成的杂交早稻中熟组合。1990年3月1日通过审定,1990年12月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汕优玉83是以珍汕97A为母本与新育成的恢复系玉83配组育成,其中恢复系玉83是从IR36中系统选育而成。1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早季120天,晚季105~108天。株高100.2cm,平均每穗149.14粒,实粒133粒,结实率89。32%,千粒重27.1g。该组合出米率高,出米率一般为70%,米质较好,少部分米粒有些小腹白。缺点是基部节间稍长,抗倒能力差些,高肥栽培…  相似文献   

7.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 一、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早、晚稻组合比较试验,早稻平均亩产476.19公斤,比对照汕优2号增产5.4%,晚稻比汕优2号增产10.5%,均达显著水平。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公斤。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 2号增产5. 93%,比汕优桂33…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开劈发展棉花生产新途径,我们1989年在红壤开劈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初步获得较好的效果,一般亩产皮棉30公斤,好的亩产达50—7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100公斤,如琅琚红壤山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达57公斤,较该片附近水田种植的7.8亩平均亩产54公斤还增产3公斤。同时投工、投肥、投药都较水田植棉减少现将几个典型调查归纳于后:  相似文献   

9.
汕优T28(珍汕97A/T28)系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配组的晚籼杂交新组合。1986-198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为467.5公斤和491.36公斤,比汕优6号亩产432.11公斤和459.75公斤分别增产9.89%和6.88%。经联合方差分析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省区试均居11个参试组合之首。日产量为3.572公斤和3.855公斤,比汕优6号3.261公斤和3.486公斤分别增加0.311公斤和0.349公斤。1987年台州地区农科所汕优T28示范2.52亩,平均亩产561.5公斤;温岭县西溪下岳邵传方种植1.04亩,平均亩产511.5公斤。该组合全生育期两年分别为130.9天和128.4夫,-’比汕优6号早熟2.29天和3.…  相似文献   

10.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11.
博优64     
博优64是广西博白县农科所于1986年用自选的不育系博A(利用钢枝粘与珍汕97的杂交后代与珍汕97A测交回交转育成的)与恢复系测64—7配组而成的杂交组合。1产量表现1986年晚季,博白县农科所进行杂交稻对比试验,博优64亩产524.8kg,比汕优30选亩增96kg。1988年参加玉林地区杂交晚稻区试,博优64的产量再居首位,亩产为482.9kg,比汕优桂44亩增39.5kg。据广西农业大学试验,博优64亩产460.5kg,比汕优桂44亩增60.7kg。1988年玉林地区种子公司在4个县共11个…  相似文献   

12.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3.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亩增58.4公斤,增产14.1%,最高亩产511.1公斤。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最高亩产699.5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田三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汕优92原名汕优20964,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于1987年,利用珍汕97A与恢复系92配组而成。恢复系92是1982年以IR209作母本,测64—7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并经4年8代的选择与多次测交筛选而成。该组合主要表现为优质、丰产、耐肥抗倒。已于1992年4月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87年该组合参加浙江省协作组晚季籼型杂交稻大区对比试验,5个试点汇总结果,亩产幅度为385.3~520.5公斤,平均亩产461.4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亩增43.5公斤,增产10.5%;日亩产3.59公斤,比对照增产14.3%,均居参试组合之首位。1989~1990年参加金华、巨州、…  相似文献   

15.
“601”是三明市农科所以78130与CQ064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三明市农科所在本所沙壤田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同年在我县南口乡摘穗倒种,19、89年该乡井龙村试种1.6亩,亩产干谷455公斤;黄潭乡农技站试种1.18亩,平均亩产466公斤,比78130亩增产57公斤,增产12.33%,亩日产量比78130高0.51公斤。我县良种场区试结果折亩产419.17公斤,比对照79106亩增19.17公斤,达极显著水平。三明市联合区试8个点产量  相似文献   

16.
1987-1989年,我所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夏花生小麦两茬双高产栽培规律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课题已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掌握粮油瞻前顾后的栽培规律,采取相应统筹兼顾的配套技术,就能获取双高产。仅莒南、临沭两县经专家验收的双高产田:双300公斤的20795亩,平均亩产小麦320.6公斤,夏花生316.9公斤;双350公斤的4099亩,平均亩产小麦372.2公斤,夏花生367.2公斤;双400公斤的371.4亩,平均亩产小麦429.6公斤,夏花生411.7公斤。现将技术规范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元麦是裸大麦,西藏称青裸,是藏民的主要粮食。元麦比壳大麦去壳后的蛋白质含量高2.43%。它可以磨粉、做食品、酿酒、制粉,又是优质饲料。由于它种子不带壳,其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均比大麦高。 “泰兴元麦”在江苏的最高亩产为490.3公斤。1988年我市引进后,在7个点试种8.2亩,平均亩产167.5公斤,比壳大麦平均增产13.6%。1989年继续在长沙县农科所示范1.2亩,经过验收,每亩有效穗42.4万,每穗总粒数26.2粒,实粒数23.3粒,结实率88.9%,千粒重30.4克,理论产量330.3公斤,实际亩产241.6公斤。  相似文献   

18.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晚稻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kg,比汕优30选亩增63.5kg,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3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k…  相似文献   

19.
福清海口农场威优64春季制种112亩,1989年7月16日,经市、县两级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66.7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93.53公斤增产近九成。其中林忠平户为主的(Ⅱ)、(Ⅲ)片共24亩,平均亩产达216.63公斤,最高亩产250.63公斤(2.5亩)。一、高产群体与产量结构分析 (一)高产群体 1.亩产200-250公斤以上的田块,有效穗最高达25万以上,最低在22万左右,穗均离颈粒数71.5-82.4粒,异交率在50%左右,最高达51.6%,最低为44.02%。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